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雨教学设计 (1)

雷雨教学设计 (1)

《雷雨》教学设计
兴十四镇小学刘明杰
教材分析
《雷雨》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

本单元的是以自然现象“风雨雷电”为主题。

让学生学习对比、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动词、象声词的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同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从而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动词、象声词的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3、通过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从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及象声词的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生情境设定目标
1、课件播放《雷雨》视频
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
老师:同样的《雷雨》在我们同学的描述下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那么作家峻青对雷雨的描绘又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这节课
让我们共同来认识峻青,走进他笔下的《雷雨》。

3、介绍峻青(课件出示)
峻青:原名孙峻青,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作品: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海燕》等;长篇小说《海啸》;散文集《秋色赋》《欧行书简》。

4、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及象声词的运用,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一)检查预习
1、我会读
隆隆挣扎似的簌簌昌潍遮天盖地嗡嗡鞭打耀眼滂沱
嘈音
2、分自然段读文
3、我会归纳
本文是按照()()()的()顺序来描述雷雨的。

(板书:雨来前、风来了、雨来了)
(二)小组合作
1、文中写了雨来前的哪些自然景物?(板书:天、地、雷、云、闪电、蝉……)
2、风来了后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枯叶、高粱、枯枝、沉雷……)
3、雨来时是什么景象?(用词语概括)(板书:雷声震耳、大雨滂沱)
(三)小组汇报
汇报要求:一人口语表达,一人板书。

当表达或板书不完整时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三、全班讨论质疑深化
(一)为什么同样是写《雷雨》峻青却能把文章写得如此传神呢?(修辞手法以及象声词的运用)(学生汇报时播放相应视频)
1、然而,雷却在西北方向隆隆地滚动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的,声音沉闷而又迟钝。

(拟人)
2、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呼啦呼啦地闪烁着。

(比喻)
3、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庄稼,照出了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的大地的雨点,照出了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行人。

(排比)(句式训练)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本课的修辞手法,但是你们忽略了一点,文中的雷生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呢?(象声词)
(二)总结学法:
1、细致入微的观察
2、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动词、象声词的恰当运用
(三)阅读《巫峡赏雾》
1、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3-7自然段有怎样的构段方式?
2、文中介绍了几种雾?各有什么特点?
3、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四、总结提升反馈矫正
1、利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把你所见过的自然现象用一段话来描述(雪、霜、冰雹等)
2、谈收获
3、阅读推荐
《海燕》《海啸》《秋色赋》
4、布置作业
完善小练笔记录在日记本中
小结:同学们,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神奇的景观,只要我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雨来前:天地雷云蝉闪电……
雷雨风来了:枯叶高粱枯枝沉雷……细心观察
雨来了:雷声震耳大雨滂沱……
副板书比喻拟人排比
象声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