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设想汽车在将来的能源领域发挥一种全新的作用。
他们将停车场称为“搁置的资产”——一种没有投入全部生产能力的发电站。
汽车可以成为一座微型发电站,如果把停车场的所有汽车接入电网,就能产生许多兆瓦的电——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
如果把全世界所有停车场里停放的汽车都接入电网,产生的电将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量的10倍。
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能源难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能源专家们知道,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依赖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从太阳能和风能,到汽车和地下室的氢燃料电池,还有以玉米和其它植物为燃料的微涡轮机。
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源网络能够容纳这样的大杂烩。
现在的输电线大多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美国纵横交错的输电线有30多万公里,输送着占全世界1/4的电力。
去年东部地区的停电事件表明,这一电网连应付目前的能源需求都很困难。
如果能源网络能像因特网一样更分散、更灵活,那就可以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网络受高负荷、风暴和恐怖袭击破坏的可能性也会变小。
人们的想法是创建一种灵活的电网,可以双向输送——既输出能源又接受无数家庭输送回来的能源。
有了混合型能源网,讨论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就毫无必要了。
而且混合型能源网本身就成了氢燃料的优点。
几乎每一种能源都可以用来产生氢,氢又可以转化成电不仅输送到家庭和工厂,也可以让汽车运转。
在混合型能源网中,人类将第一次有可能用任何能源来支持交通运输和电力。
根据这种观点,汽车在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发电站。
未来的汽车里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氢。
你可以在加气站加气,也可以利用家里的氢储备,你外出上班时太阳能电池和风车就可以把氢储存起来。
如果你需要的能源较少,而得到的能源多于自己的需要,你随时都可以把能源卖给公用事业公司。
只要在用电高峰期、在价钱的时候通过能源网把电输送回去,你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
白天在你上班的时候,你也可以把汽车接入能源网,这又能给你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从理论上讲,混合能源网可以为电力行业带来一连串的革新。
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氢燃料汽车的兴趣,并为发电设备开辟消费市场。
当然,这一切要成为现实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
电力行业需要制定一大堆标准和规范,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许多聪明的工程师正为此而努力。
更大的难题是让公用事业接受变革。
在许多国家,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
尽管如此,电力行业已经出现了变革的迹象。
日本由于担心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于1993年实行了推广太阳能的计划。
现在约17万个日本家庭向电网送电。
一个名叫五百川的1997年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装置,当时花了约3.3万美元,其中政府利贴了约1万美元。
此后,他每年通过向电力公司卖电获得收入约460美元,足以抵消家里的电费。
美国、新西兰和德国等地都出现了这种趋势。
当然,开放能源网对印度等电力供不应求的国家最有好处。
由于常常停电,印度的糖生产商已经开始用甘蔗发电了。
1.下列对“混合能源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并将它们容纳在一个共同的能源网络中。
B.将停车场停放的汽车接入电网使它成为一座小型发电站。
C.一种可通过缩短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平均距离而提高效率,受高负荷、风暴及恐怖袭击破坏可能性变小的能源网络。
D.一种既能输出能源又能接受家庭、工厂、城市输送回来的能源双向输送的灵活电网。
[来源:学优高考网]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还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意,尽管现在的电网应付目前的能源要求绰绰有余,但是混合能源网的具体实施还缺乏基础和条件。
B.许多国家的公用事业都是安于现状的垄断行业,电力行业又面临重新制定很多标准和规范的障碍,他们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带来的变革。
C.现在的输电线都是单向的:从大型电站输送到家庭、工厂和城市。
因而这种单向的能源输出网络很难利用停车场这种“搁置的资产”。
D.目前,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汽车发电变为现实,开始利用汽车中添加的新型燃料——氢来发电,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紧缺的压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混合能源网几乎能使任何一种能源由氢向电转化,这就使得人们所关注的矿物燃料与再生能源孰好孰坏的问题再也没有讨论的意义。
B.世界经济对石油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依赖使人们去设想建立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的混合能源网。
C.尽管目前电力行业很难接受混合能源网的变革,但日本、美国、新西兰、瑞典、德国及印度等国都已经出现了开放能源网的迹象。
D.混合能源网能使停车场的的汽车成为不用汽油而加氢的一种发电站,从而使停车场不再被人们称为“搁置的资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
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
被:遭受。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数:屡次。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次:驻扎。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D.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7.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注:①雨脚:雨线。
8.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5分)9.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3)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几何爷爷”的立体人生吴志菲1931年,苏步青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亲友、同学、老师纷纷来挽留他:“中*阀混战,政局动荡,回去后吃苦不说,学术上的辉煌前程也要被断送。
”苏步青却坚定的说:“我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袖手旁观。
”苏步青毅然回国,投身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创办。
正当浙大数学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抗日战争爆发了。
为了浙大师生的安全,为了浙大学子能在战乱中继续学习,不致荒废学业,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举校西迁。
苏步青一家住在遵义湄潭朝贺寺的一间破庙里,过着拮据的生活。
由于生活条件恶劣,苏步青的一个儿子出世不久,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作为数学系主任的苏步青教授,上课也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经常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讲台,当他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对着他的背指指点点说:“看,苏先生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正方形,样样俱全,还有螺旋曲线!”为了生存,苏步青上街买了锄头、粪桶等工具,在朝贺寺前开出半亩荒地,种上蔬菜、红苕。
每天下班,忙着浇水、施肥、灭虫,俨然一位菜农。
由于他的精心管理,蔬菜长势良好,弥补了家庭粮食之不足。
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一谈到菜根香,我就想起了抗战时期随浙江大学‘*’到遵义附近的湄潭的情景来。
那时一家八口在破庙安身,生活困难,吃地瓜蘸盐巴过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苏步青是大数学家,一生专攻几何。
他从国外回来后首创微分几何这门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学科的一个空白,随后几十年他在这个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这门学科走在了世界前沿,苏步青也因为“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70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
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志的学生匆匆来到苏步青家里,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可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志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终于过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