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研究四大领域燕昭安尊敬的混元禅师,杨院长,远道而来的各位台湾同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我向会议提交的发言题目是《鬼谷子研究四大领域》,这个题目比较大,形成文字大约需要八千多字。
今天这宝贵的十二分钟,我只能简要地把自己的一些思考点一下题,借这个机会求教于混元禅师和在座各位大家、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我主要分三部分来讲:一、鬼谷子研究的四大领域二、四大领域体现了共同的鬼谷子思想特征三、提出“研究领域”概念的意义一、鬼谷子研究的四大领域鬼谷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是中国文化中最神奇的人物之一,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外交、政治谋略之祖师,是踏遍青山绿水的民间高人,是密切关注现实政治的一代“隐士”,是中华“智圣”。
近二十年,从大陆到台湾,从国内到全世界,对鬼谷子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被称作“二十年不衰鬼谷热”。
早在十五年(1994年)前,河南大学著名教授朱绍侯先生就提出过“历史上、宗教上、传说中的鬼谷子”这样的概念,但他是从“研究鬼谷子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要把民间传说、宗教迷信都当成信史来论述”这个角度来讲这个问题的。
朱先生的某些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我们顺着他对鬼谷子研究分领域的思路往下深入研究,发现对鬼谷子的研究,主要有四大领域,而这些领域都是对鬼谷子研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历史上的鬼谷子对“历史上的鬼谷子”这个命题的研究,自古至今,延续两千年。
从汉代司马迁《史记》、刘向《说苑》、杨雄《法言》东汉王充《论衡》以后各代均有学着进行考证、研究主要从:鬼谷子其人鬼谷子其书鬼谷子其地鬼谷子其事鬼谷子其弟子在所有这些考证和研究中,始终伴随着争议和褒贬,从来就是毁誉参半,这为我们今天的研究留下了的问号和课题。
全国鬼谷子研讨会鬼谷子研究名家近几年中,发表于各种报刊的鬼谷子研究文章达数千篇,新出版的研究专著一百多种2、宗教上的鬼谷子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
成功的宗教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在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上,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鬼谷子是一位世外高人,他的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充满了哲理和思辨。
他的名字、身世,无不令人感到神秘莫测,他的行踪、思想,体现出一种仙风道骨。
几千年来鬼谷子都是作为一种宗教与历史上的鬼谷子同时存在。
很多古书中,鬼谷子都是洒脱飘逸、洞府真仙的形象。
淇县云梦山水帘洞前,就刻有明代人们到云梦山鬼谷祠拜鬼谷子祈雨,“岁遇亢旱,祷之辄应。
虽齐鲁燕赵,三晋之民,跻跻跄跄,伏首于(鬼谷)祠下者,日以万计”的盛况。
云梦山碑刻:清顺治何士琦撰写的《云濛山游记》中:“横岭坊下,红尘隔断”,“石径坦修,约可百丈。
望南而下,俯瞰深谷,琪花瑶草,夹路喷奇;八盘久弯,曲曲幽异。
俄而,天风四起,凉吹衣袂,心爽神开,余亦仙仙欲飞也!”“去天尺五,金碧腾辉,俨然上帝宫焉,余卒祀事,曳杖欲出,见一羽流,案写黄庭,神气清幻,光彩焕发,心大异曰:此非天台,刘晨何以在此?童子对曰:此非刘晨,,乃吾师玉环子也,服气吐纳,盖有年矣。
”“然而暮山已紫,孤鹤归巢,群鹿辞溪,玉环相送,余也告别。
行不数武,回首望之,但见云气飘飘,扶掖而去。
”二十多年来,混元禅师在台湾弘扬鬼谷子心法,向广大台湾同胞传达古圣先贤的妙法,教化信守、知恩、感恩、报恩、续缘、惜缘、系缘的基本心念,利用“鬼谷子易经风水”为民众排忧解难,以至聚集在混元禅师门下的同修达数千人,受益者达数十万人,影响之大,千年未有。
混元禅师成立台湾鬼谷子学术研究会,在台湾从南到北创修几十个祭祀鬼谷子的道场,成立有唯心宗电视台,有易鑰出版社。
混元禅师连续五年在台北林口体育场举行世界华人联合祭祖大会,每次都有五六万人参加;“鬼谷子赞偈”的歌声响彻宝岛南北。
混元禅师在淇县云梦山修建气势恢宏的八卦城、南天门,塑通高十一米的鬼谷子铜像,成就了举世瞩目的千秋伟业!混元禅师还经常到日本、美国、韩国、东南亚等地去,弘扬鬼谷子心法,把鬼谷子心法传播到全世界华人中间。
混元禅师带领弟子到大陆祭拜鬼谷子,先后达四五十次、四五千人,邀请大陆鬼谷子研究者到台湾去进行鬼谷子文化的交流活动,先后已达九次、一百多人,以鬼谷子文化为平台,促进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交流和沟通。
鬼谷子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从来没有如此广阔的范围、如此深入人心、如此的影响巨大。
所以我认为,混元禅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播弘扬鬼谷子文化第一人。
3、民间传说中的鬼谷子民间鬼谷子的传说很多,故事很吸引人。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有关鬼谷子的民间传说故事是最多的。
(孔子也有许多故事,但大都是通过文字流传而非民间传说)凡是有鬼谷子文化遗址的地方,大都流传着许多鬼谷子的传说故事。
鬼谷子民间传说基本上分四大类:(1)鬼谷子出世的传说(2)鬼谷子智慧的传说(3)鬼谷子授徒的传说(4)鬼谷子惩恶扬善的传说鬼谷子出世井中相会巧造无烟柴百担有余三文钱堆满屋请师出屋快拿慢吃夜半驱鼠好心无好报鬼谷洞与云梦豆腐恶少变顽石水漫薛家湾泼墨天书崖智取手扒窝………《鬼谷子与云梦山》一书在淇县一带搜集的有关鬼谷子的传说故事就有54篇。
《民间故事》4、现实生活中的鬼谷子(鬼谷子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当今国际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纵横交织,世界朝多极化发展,这种局面与鬼谷子所处战国时期的环境极为相似。
国际军事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国家之间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出现了新的方式和新的特征,国际斗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军事实力的竞争以及军事策略的竞争。
国内经过近三十年改革开发,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机制日益完善,政治开明,思想活跃。
因此,鬼谷子的学说越来越显现出其智慧的光芒。
在现实生活中,鬼谷子的学术思想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1)军事理论外交谋略(与孙子兵法并列文兵法纵横术涉外交往审时度势合纵连横)(2)职场处事沟通公关(职场如战场演讲説服语言技巧处事原则公共关系思想沟通)(3)企业管理经营推销(商战智慧企业发展市场定位经营管理商业谈判产品推销)(4)家居环境阳宅风水(居家原则住宅设计环境布置自然法则趋吉避凶天下太平)(5)修身养性旅游观光(日月光华吐纳修炼盛神养志保身仿生观光游览旅游圣地)(6)教育培训文艺创作(传道授业育人解惑励志培训精彩人生书画文艺创作源泉)二、四大领域体现了共同的鬼谷子思想特征1、积极入世,胸怀天下,不辱使命,施展抱负鬼谷子及其门徒,是一批有知识有抱负的人物,学识渊博,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有雄才大略,洞察天下大势,知晓风云际会,个个积极入世,人人不甘寂寞,对人生对社会抱有深重的使命感,怀有“经纬天下,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
无论历史上的鬼谷子及其弟子,还是以鬼谷子为祖师的宗教信仰,还是鬼谷子的传说故事,包括鬼谷子在现实生活各个行业门类中现实运用,都不是消积出世的,其基调无不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其目标之明确,意志之坚强,斗志之昂扬,胸怀之宽广,令人肃然起敬。
2、不墨守成规不按常规出牌审时度势信息至上鬼谷子的信徒从来不是保守主义者,因时而生,顺时应对,强抓机遇,迅速反应,勇于创新,独辟蹊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识人辨才,度权量能,揣情摩意,实事求是。
3、内楗飞箝,用智用谋,讲究方法,注重技巧鬼谷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来不是只讲些虚玄而空泛的理论,从来不囿于旧有的模式不墨守以往的成规。
鬼谷子讲究方法,崇尚智慧,注意策略,善用计谋,运用技巧,讲究的是顺应时势、知几应时、知权善变的实践哲学。
历史上曾有人对鬼谷子执否定态度,骂之为“小夫蛇鼠之智”,认为纵横家是“诈人”,现代也有人将鬼谷子学说贬之为“实用主义”。
现在来看,这些对鬼谷子学说的诋毁是思想僵化的极不入流的没有道理的。
三、分析鬼谷子研究四大领域的意义1、说明鬼谷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容丰富,适应范围广泛,现实意义很强;2、无论哪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刚刚开始,宝库刚刚打开,我们任重道远;3、四大领域都是鬼谷子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应该求同存异,异中求同,而丝毫不应该互设藩篱、门户自立,更不应该相互轻慢和诋毁。
四、结论1、鬼谷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研究它、挖掘它是我们的责任;2、鬼谷子文化作为宗教信仰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可以抚慰心灵,安定社会,消灾弭难,普利众生;3、鬼谷子民间传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达观、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4、鬼谷子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5、鬼谷子研究的四大领域有同有异,正是这些共同之点和差异之处,形成了鬼谷子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6、四大领域之间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交流、相辅相成、相携共进,大家共同努力,弘扬鬼谷子文化,创造美好未来。
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在西方国家,“无神论”一般都指“一种认为根本没有神的理论”,而在中国大陆,一般的无神论者其实只是不可知论者。
在西方人来讲,不可知论者只是“没有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