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马山歌》音乐教案

《放马山歌》音乐教案

唱歌《放马山歌》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唱歌《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
1.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马山歌》,做到吐字清晰。

2.知道《放马山歌》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裁。

3.知道《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

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1)老师播放歌曲《茉莉花》和《娃哈哈》,请学生听辨这两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老师小结:听到的歌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新疆民歌《娃哈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2.初听歌曲
(1)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请用几个词语来形容。

(2)老师小结:歌曲的音区比较高,情绪高亢、明亮。

(3)老师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叫作《放马山歌》。

山歌是民歌中的一种体裁,即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时演唱的抒情性民歌。

i』J歌的节奏一般比较自由,音调高亢、嘹亮,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

(4)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的衬词,如学生没听出来可再听一遍,然后请一名同学来学一学。

在唱“哟哦”的时候要注意“哟”字长一点,起点要高。

“哦”字要上扬,甩出去唱。

然后全体同学学唱“哟哦”。

3.学唱歌曲
(1)视唱歌谱
①出示歌谱,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主要旋律只有三个小节,其他旋律都是重复或变化重复这三小节。

②指导学生慢速视唱。

提示附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③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其他的旋律是如何重复的。

④完整演唱歌谱。

(2)演唱歌词
①请一位同学演唱前三段歌词,大家评价,全体演唱。

②请一位同学演唱第四段歌词,大家评价,全体演唱。

③老师提示一字多音的演唱。

④老师提示衬词“呜噜噜的”要吐字清晰,以及“呢”和“哟哦”的唱法。

(3)完整演唱歌曲。

①提示反复跳越记号的唱法,以及第四段结尾的演唱。

②提示接准前奏与间奏。

4.表现歌曲
(1)总结山歌特点
①欣赏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引导学生体验山歌的特点。

②老师小结:《放马山歌》是一首山歌体裁的歌曲,山歌的特点之一是高亢、明亮,要唱出这种明亮的音色,就要适当地把声音提高一些,但不能喊唱。

(2)调整调性演唱
①先用G调演唱,打好基础之后,试着用A调演唱,再向bB调努力。

老师指导唱高音时,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以及气息饱满。

②引导学生讨论调性升高后给人的感觉。

(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动)
③全体同学用‘B调演唱,做到不喊唱。

(3)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①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②指导学生分男、女声唱或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歌曲。

5.拓展欣赏
(1)《放马山歌》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这首歌曲。

前面我们欣赏的是男声独唱,现在再来欣赏分别用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演唱的两个版本,听一听他们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2)老师小结:民歌的演唱朴实、具有地方特色;流行唱法具有动感,有的还加入了RAP,具有现代感,可视性较强。

6.演唱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山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体裁,音色高亢、明亮,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

最后让我们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马山歌》,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