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垃圾分类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杭州垃圾分类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杭州垃圾分类模式的实践和思考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邵金蔚2019年4月目录Contents杭州垃圾分类基本情况02杭州市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0301几点思考01杭州垃圾分类基本情况基本概况杭州在上世纪末就提出“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口号,确立了环境立市战略,而垃圾分类就是坚持环境立市,建设美丽杭州的重要战略举措。

杭州垃圾分类基本情况1垃圾分类工作的三个阶段北京上海南京桂林广州深圳厦门杭州2000年-2010年起步摸索阶段2000年6月,杭州市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开始了垃圾分类的尝试和探索,在个别小区试点了干、湿分类,电池单独回收等多种分类方法,但都没有持续。

2010-2016年启动推进阶段杭州正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了杭州市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协调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各市直部门、城区为组员,首先在37个生活小区开展分类,进而推进至全市。

并按照30元/户的标准核拨垃圾分类工作经费,同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日常考核。

2010年3月27日1提出了“三化四分”理念,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置”,开始系统性地解决垃圾分类问题。

并成立了全市治废领导小组,以垃圾分类减量为核心,开展了“五废共治”工作。

2014年2有一批成功的试点,并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2015年4月32017年至今全面提升阶段2016年底,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了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杭州市按照中央及浙江省的最新工作要求和部署,在已有分类基础上,进一步抓深抓细各项工作。

杭州垃圾分类基本情况2杭州市垃圾分类取得的成效杭州市垃圾分类取得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413个小区已开展垃圾分类,各类机关、事业单位2908家,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并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4个,实现分类覆盖范围稳步扩展、分类质量持续提高、市容环境有效改善。

成效一:社会效益1.形成了“三化四分”的理念。

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2.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氛围。

群众知晓率达96%,90%以上的市民认为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3.形成了垃圾分类的亮点。

204个小区已做到垃圾分类长效推行,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

成效二:生态效益缓解了垃圾围城的困境。

近几年垃圾量增长率从8%下降到3%以内,无害化率持续100%。

24681012生活垃圾增长率趋势图生活垃圾增长率299.1327.5351.4360.4365.1375.9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生活垃圾总量趋势图生活垃圾总量(万吨)成效三:经济效益垃圾发电量持续提高,每天达200万度,每度电上网价为0.56元/度,每天发电收益约为123万元。

垃圾减量后,通过资源化回收利用,减少末端处置流程,节约的每吨处置费近300元。

滨江焚烧厂单位垃圾发电量趋势图200220240260280300320340垃圾热值不断提高,每吨垃圾发电量逐年提高。

滨江焚烧厂垃圾发电量从230度/吨提高到324度/吨。

02杭州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杭州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构建三大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向纵深发展(一)以“四分”为原则的垃圾分类设施保障系统(二)以“党政机关带头”为引领的社会动员体系(三)以法律为基础的责任落实体系(一)以“四分”为原则的垃圾分类设施保障系统01分类投放02分类收集03分类运输04分类处理开展前端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专项整治活动,构建规范的分类投放设施设置体系,对生活小区、道路沿线以及单位店家不符合垃圾分类的杂色垃圾桶进行整治,同时规范设置新推小区分类垃圾桶。

2018年,共更新更换分类垃圾桶9万余只,规范垃圾桶分类标识5万余个,增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收集容器300余处。

提升分类收集设施01绿桶、黄桶:餐厨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桶设置比例为1:1或1:2。

住宅楼每层楼道内不建议设置垃圾投放点。

收集设施——居民小区红桶、蓝桶:在主出入口显眼位置设置1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点;鼓励居民小区根据自身情况使用专用箱形式的收集容器及增设可回收物收集设施。

收集设施——居民小区办公区:设置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两类收集容器(10L);食堂、餐厅:设置餐厨废弃物收集容器(120L);固定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120L 或60L) 。

收集设施——机关、企事业单位果壳箱:设置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两类投放口;道路沿线:鼓励不设置垃圾桶,鼓励通过“垃圾不落地”音乐线定时定点方式分类收集沿街商户产生的垃圾,减少道路沿线垃圾桶设置。

收集设施——道路“绿车对绿桶、黄车对黄桶”:将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清运车辆按照垃圾分类颜色分别喷涂成绿色和黄色。

规范分类运输车辆02可回收物:委托再生资源回收单位进行统一收运,在车身标注明显标识。

有害垃圾:主要由市环境集团定期收运,配备了专用车辆,设置明显标识。

规范分类运输车辆02提升分类处理能力03填埋37%焚烧57%餐厨生化处理6%目前处理能力(吨/日)填埋焚烧餐厨生化处理填埋…焚烧86%餐厨生化处理14%2020年处理能力(吨/日)填埋焚烧餐厨生化处理能力建设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天子岭、大江东、富阳建设三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分类减量综合体配套垃圾焚烧能力提升,在西湖区、余杭区、开发区等区域建设5座大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综合体。

提升分类处理能力03有害垃圾进入专门的危废处理厂;餐厨垃圾进入生化处理厂资源化处理或卫生填埋,目前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为850吨/日,规划到2020年分别在天子岭、大江东、富阳三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再建成处置能力2350吨;提升分类处理能力03其他垃圾进入焚烧厂,现有焚烧处置能力8500 吨/日,临江5200吨/日的焚烧项目已开始建设,规划到2020年焚烧处置能力达到14000吨以上;可回收物进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计划到2020年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000个,建设分拣中心48万平方米,年分拣能力达到2000个。

(二)以“党政机关带头”为引领的社会动员体系市城管委、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在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全面推行强制分类措施,得到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响应。

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先行”2018年杭州市党员干部“迎七一”暨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月活动。

围绕开展一场垃圾分类总动员、发起一份“垃圾分类党员先行”倡议、组织一次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启动一轮“垃圾分类我先行”签名、开展一期垃圾分类面对面入户宣传、做一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营造一种垃圾分类长效氛围等“七个一”活动,充分发挥全市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

2.发动党员带头分类深入省行政中心52家机关单位、省行政中心大楼外42家厅局单位、15个省级机关工作人员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服务指导工作。

3.推进省、市机关、小区分类联合市教育局,印发《杭州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

上课:要求全市小学结合课外阅读等活动,每学期开设垃圾分类知识辅导课3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同时,城管委主任李磊给小学生上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

读本:印制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小学版)。

教材:将垃圾分类知识内容纳入小学《最忆是杭州》地方性教材。

4.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5. 垃圾分类进医院与市卫计委联合印发医疗系统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市属13家医院(疗养院)开展试点先行,在市一、市二、市中医院等3家市级医院开展医疗系统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做好现场服务指导工作,并逐步推广覆盖至全市医疗机构。

6. 垃圾分类进部队在浙江省军区开展部队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辐射至驻杭所有部队单位,并对接做好培训宣传。

7. 重要窗口地区对接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重要窗口,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加大宣传:开展现场投放环节和入户的宣传督导;制作适合不同区域的宣传海报;设计垃圾分类LOGO 。

8. 进生活小区(三)以法律为基础的责任落实体系2015年6月26日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经2015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自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1.《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物业服务企业为责任人;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社区为责任人;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该单位为责任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兜底责任人。

责任人职责①按要求设置、清洁维护生活垃圾收集容器。

②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进行指导、劝告③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驳运至指定集中收置点④将生活垃圾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收集、运输。

具体罚则①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②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未按规定落实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未将生活垃圾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收集、运输,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制定印发《关于明确垃圾分类有关工作要求的若干意见》、《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整治方案》,对未履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的单位,建立执法长效机制。

•采取第一次检查并进行问题抄告、第二次警告并进行工作指导、第三次核查并进行再次警告、第四次拒运并进行行政处罚的严管措施,大大提升了垃圾分类执法力度和成效。

杭州垃圾分类主要做法——责任落实体系2.严格执法查处第一步:检查区城管局联合生活垃圾运输单位对分类小区的分类设施、分类质量、日常管理等进行检查。

第二步:抄告对分类设施、分类质量、日常管理等不符合《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的分类小区,进行限期整改抄告(一般整改期限为5天左右),同步抄送街道、社区、物业、属地环卫所等。

第三步:警告物业公司应在小区显眼位置张贴告示或以其它方式向全体业主公布拒运警告提示。

第四步:指导限期整改期限内,区城管局上门对社区、物业进行垃圾分类指导,按照垃圾分类规范要求,提出整改意见。

垃圾分类拒运操作流程第五步:核查限期整改期限到达后,区城管局联合生活垃圾运输单位再次上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核查。

第六步:再警告核查后,仍未落实整改的小区、单位,由区城管局再次公布拒运警告提示,向相关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或单位发出《生活垃圾拒绝收运告知书》,并抄送区住建局或单位行业主管部门。

第七步:停运对再次警告后仍未整改到位的小区,依据《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对该分类小区交付的生活垃圾予以拒绝收运处罚(停运)。

第八步:拒运抄告,同步执法介入行政处罚下发垃圾分类拒收抄告单,同步报送市城管委市容中心报备,抄送至区住建局、属地执法中队、街道、社区、物业、环卫所,责令立刻按《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进行整改,并由属地执法中队对抄告分类小区进行现场取证、实施行政处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