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叶散叶收购方式对等级质量的影响

烟叶散叶收购方式对等级质量的影响

烟叶散叶收购方式对等级质量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推进和发展,烟叶先分级、再扎把、后交售的传统收购模式,对于烟叶收购等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的提高有着较大的限制作用。

收购烟叶等级纯度不高,会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对烟叶等级的利用率,同时先分级、再扎把用工量较大,导致烟农种植成本提高,种烟效益降低。

该文针对上述关键性问题,分析了不同方式影响收购纯度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把烟和散叶收购方式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收购等级指标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实行烟叶分级不扎把散叶收购方式能够提高收购等级纯度;降低烟农的种烟成本;减少把内掺杂使假现象;是平衡等级质量、提高等级合格率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散叶;收购方式;等级质量;影响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07-03散叶收购方式是区别于传统把烟收购模式的一种新的收购方式,是指烟农在烟叶分级后,不扎把直接将烟叶打捆打包再到烟站交售。

散叶收购节省了分级扎把用工和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扎把环节中的掺杂使假现象,同时提高等级纯度烟叶等级质量,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

目前,在传统烤烟收购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烟叶部位相混、混级、混青、混杂等现象[1]。

等级纯度不高,收购等级合格率偏低,满足不了卷烟工业发展对烟叶质量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因此,进一步提高烟叶收购纯度和等级合格率,为卷烟工业提供质量稳定、可用性强的烟叶原料势在必行[2]。

从2008年部分农场散叶收购试点至2010年基地单元试点,结果表明,对初烤烟叶进行专业化分级、不扎把,实行散叶收购相较把烟收购能够有效解决收购等级纯度偏低、部位相混的实际问题,能够减少掺杂使假比例,提高等级纯度和均匀度,提高收购等级质量。

1 不同收购方式等级情况对比1.1 收购方法把烟和散叶收购均采用加工后的烟叶,由技术员初检,填写初验合格单后,到烟站定级处,由评级员根据初验单验收定级,对不合格的烟叶,退回进行重新加工,检验合格后过磅入库。

1.2 试点散叶收购等级情况2008、2009年,山东潍坊诸城在部分烟叶农场进行试点散叶收购,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通过企业自检,散叶收购平均等级合格率分别达到80.19%、79.65%,能够达到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的目的。

1.3 传统把烟收购等级问题分析2008、2009年把烟收购等级检验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等级低出问题突出,混部、混青、混杂不同程度存在。

散叶收购混级、混部、混青、混杂比例与把烟收购差异不明显,等级低出比例明显降低。

1.4 把烟与散叶收购各项指标统计传统扎把与散叶收购各项指标统计对比分析见表3。

可以看出,由于农场规模大、管理强度大等,导致散叶收购的产量、均价、产值、上中等烟比例等指标略低于传统收购(与散叶收购掺杂使假比例降低,特别是上部“烟拐子”等杂质的减少有关系),同时也能够说明烟叶等级纯度有所提高。

但是用工量散烟收购要低于传统收购,除去用工费用后,散烟收购产值要略高。

如以产量2 250~2 625 kg/hm2计算,用工按当地平均60元/d计算,散叶加工不扎把能节省用工费用约1 800元/hm2,能够减少植烟成本,增加了植烟效益。

而且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不断发展,烟叶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1.5 2010年基地单元散叶收购试点与扎把收购情况2010年基地单元试点散叶收购与全市扎把收购指标统计见表4。

可以看出,散叶收购产量、产值、均价比全市扎把收购平均值高(基地单元的种植条件与全市总体水平存在差异);用工数量明显减少;上中等烟比例略高。

2 传统收购存在的弊端2.1 传统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偏低诸城是山东省潍坊市烤烟主产县(市)区之一,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7 333.33 hm2左右,收购烟叶在16 500 t左右。

曾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过滤式”密码收购办法,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十个环节”规范化收购流程和收购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了入户初分预检、预检筐初验装筐、责任追溯追究制度等收购管理措施,但是由于烟农传统分级扎把等级纯度不高,在价格利益的驱动下,有意靠价格高的中部烟叶混部和掺加混级混色烟叶,从而导致收购合格率一直不能达到国标要求85%的标准,使烟叶等级质量不稳定,等级可用性降低[3]。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现代烟草农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扩大,烟叶分级加工粗放、不精细、部位相混、主组副组相混、等级纯度差等影响等级质量的因素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收购过程中,受主观和客观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等级标准掌握很难到位,致使等级合格率偏低。

2.2 扎把收购问题传统烟叶收购,表现为分级后再扎把,用工量大,费用高,烟农的生产成本加大,而且扎把过程出现人为掺杂使假现象。

在分级扎把时,有的烟农会把不同等级的烟叶扎在一起,有的会在其中掺入碎烟叶、烟梗、霉烂烟叶、不列级烟叶、异物等,有些烟农为增加烟叶重量甚至用浸过水的烟叶绑把,导致烟把很快霉烂变质。

烟农故意掺杂使假,加上扎把烟叶内隐蔽性强,有藏掖和夹带的空间,收购检验过程掌控不到位,存在质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盲点”,抽检不能全面发现掺杂使假的烟把,所以很难避免此种现象,严重影响烟叶收购等级纯度,降低了等级的均匀度,给复烤加工企业增加成本,造成浪费,影响工业的可用性和卷烟产品质量[4]。

综合来看,扎把烟叶不利于保持烟叶的等级纯度,严重影响了工业卷烟配方的使用。

实行散叶收购后,烟叶等级质量直观易辨,大幅度减少质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盲点”,可有效减少等级内掺杂使假现象。

2.3 纯度偏低问题的影响(1)降低了原烟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降低了卷烟工业的满意度,影响烟叶的使用质量。

(2)烟叶等级纯度低,混部、混级、混青、混杂以及掺杂使假现象普遍,导致某一等级的烟叶由于混入了内在质量差的烟叶,从而影响了整批烟叶质量,降低了卷烟质量,评吸质量变差,严重的会影响到卷烟配方质量,影响消费者利益。

(3)等级纯度的降低直接会影响烟叶收购等级质量,导致部分烟叶资源的浪费,并降低烟农的植烟效益,影响烟农植烟积极性,制约了烟叶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

3 等级纯度偏低形成的主要原因3.1 对烟叶部位认识不清、界限模糊在实际分级操作过程中颜色明显易区分,部位在交替时则较难掌握。

这是由于叶片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部位的划分本身是相对的。

尤其在上二棚、下二棚烟叶和中部烟叶部位交接时,其部位界限比较模糊,需要综合考虑各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进行部位的区分和判定。

但是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成熟度都已达到成熟;长度一般都能满足或者超出了各个等级的标准要求;只有从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方面进行感官判断和区分,而这些品质因素又很难被烟农全面掌握,因界限模糊,部位把握不准,出现混部。

3.2 部分烟农的分级水平较低由于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烟农对分级标准认识不足,对质量概念了解和把握不准确,只能凭经验分级扎把。

在我国目前的生产现状下,烟农需要会生产种植,懂管理技术,掌握烘烤工艺,还要熟知分级加工等烟叶生产流程技术。

对于这些环节技术,部分烟农只能说是了解甚微,谈不上精通深知,但是所有技术要求和实际操作过程都需要他们去完成,一些烟农在关键技术点上把握不准确出现偏差。

近几年,给农场分级加工烟叶的多数是妇孺老弱,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分级加工后的烟叶质量均匀性不高,把内混级、混部问题比较突出。

3.3 烟农的质量意识不强,追求利益最大化收购价格和产出利益驱使,质量意识淡薄,是当前烟叶等级纯度差的主要原因。

由于收购实行等级价格的原因,部分烟农受利益驱动,出现了有意识地掺杂使假、混青、混杂、低次等烟叶扎把等不规范操作,价格低的等级混进价格高的等级中,以达到种植利益最大化。

尤其是低次等烟叶扎把现象,各地非常普遍,而且管理整顿难度大,虽然近几年来烟叶收购纯度逐年提高,但是目前的收购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3.4 种植规模扩大,雇工难,造成局地分级人员力量不足随着规模化种植程度的扩大,部分植烟大户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烤后烟叶的分级加工旺季,也正是农业秋收秋忙季节,直接导致部分农场分级加工人员力量的不足,造成一定时间段的“用工荒”。

烟叶种植农场和种植大户为尽快完成分级加工,及时交售,分级人员不按规定要求分级,加工粗放,片面追求加工数量,忽略了加工质量。

从实际交售情况看,植烟农场和大户的交售等级纯度要远低于小规模农户的等级纯度。

3.5 当地行政干预和不可抗力的灾害烟叶收购期间,有些时段会出现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问题,给收购站点造成一定的收购工作压力。

再就是遇到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份,企业本身还要考虑来年持续发展的问题,“三者”利益关系也影响到等级质量。

4 提高收购质量的对策4.1 加强分级培训指导,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成立专业分级队伍,实行专业化分级建立并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分级队伍和烟农的分级技术培训,制定管理措施,明确标准要求,统一加工,统一管理,严格把握分级标准,提高等级纯度和均匀度,稳定提高等级质量。

4.2 建立双方诚实守信、质量保证的质量意识和原则散叶收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农场经专业化分级后,直接成包进行工商交接;另一种是烟农只分级不扎把到烟站检验交售或者到站(点)进行专业化分级再交售的方式。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具有一定烟叶种植规模、烘烤集约化程度高、生产管理水平好、有固定加工场所和储存条件、农场经理具有诚信意识、规范意识,能够积极配合烟草部门开展工作的烟叶农场作为专业化分级收购试点农场。

烤出烟叶必须由专业化分级队伍负责,按照炉次先分组、后分级,不扎把;对加工好的烟叶,由初验员进行抽样初步定级,然后直接成包,并标记等级;初验员检验不合格的不准成包;最后依照“成车即交”的原则,按炉次、部位、约定交售时间直接进行工商交接,然后把数据反馈到烟叶收购站点进行结算、统计。

对于不合格的包件,在交接现场降级处理或者退回农场。

同时,对初验员实行责任追究。

对出现不合格烟包的农场,减挤下一年的收购计划,或者取消延伸收购资格。

最终的交售等级、重量以工商交接数据为准。

第3种形式就是烟农把按炉次、按部位分好级的散叶,打捆打包到站交售,按照收购流程收购或者烟农把水分适宜只是分检了“青、杂、糊”片的散烟送到收购站进行专业化分级。

5 散叶收购的优势和可行性分析5.1 散叶收购的优势和问题试点收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减少了扎把环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二是提高了烟叶纯度,提高了等级合格率;三是提高烟叶等级质量,有效避免了低等级烟叶扎把、夹心把、上部“烟拐子”以及掺杂使假等不规范现象,减少了非烟物质;四是降低了烟叶损耗,减少了扎把环节损耗,减少了打叶复烤解把环节损耗;五是降低了工业企业成本,减少复烤前的挑选,验收过程前移,减少复烤工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