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理念的创新与传承.

人文理念的创新与传承.

人文理念的創新與傳承
2009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
一、會議主旨
「一切學術思想,都是人的思想,一切文化,都是人創造的」。

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既是中國和東亞傳統底下,讀書人面對宇宙自然萬物的基本態度,也是文藝復興以降,西方思想、藝術的核心關懷,無論是啟蒙運動對光明的渴求和理性的呼喚,或浪漫主義對黑夜的晦暗與神聖的探掘,莫不以人的主體能動性為出發點。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和科技文明的發展,激勵了思想家對於人之異化問題的思索和存有情境的揭露;而近代以來「現代性」宏觀敘事所蘊含的主體膨脹和對於理性之統合作用的過度信賴,卻也促成了當代思想對於「他者」的關注與差異的尊重,後現代、後殖民思潮於焉興起。

值此學說紛陳、思潮激盪之際,關心學術發展的知識份子們,重新省思東、西方人文理念之傳承,檢視其於人文學各領域之創新、變化與實踐成果,此其時也!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之成立,旨在整合人文學界之意見,形成發展策略,以提升國內人文學術之研究水準,並研擬各項前瞻性研究議題,推動跨學門研究。

基於前述宗旨,本研究中心擬於2009年5月21、22兩日,以「人文理念的創新與傳承」為題舉辦「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藉由實質的研究成果發表和學術研討,鼓勵青年學者踴躍發表論文,與同世代之人文學相關領域學者積極展開對話、交流。

二、主辦單位: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三、會議時間與地點
1. 時間:2009年5月21、22日
2.地點: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館一樓會議廳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廳﹝台大校史館二樓﹞
* 一律通訊報名,請依本欄最後一頁表格填寫後寄至:r97124004@.tw ** 相關訊息請參閱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網頁:.tw 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洽詢電話:(02)2363-9808#26、41
2009青年學者論壇學術研討會議程
第一天﹝5月21日星期四﹞
開幕式﹝台大哲學系會議廳﹞9:30 – 10:00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秀芳教授致詞
A場﹝台大哲學系會議廳﹞
第一場、人文主義和當代詮釋10:00-12:00 主持人:陳榮華(台大哲學系)
陳宣而,介於自身傳統與異文化之間的詮釋學:高達美與賀須的比較
陳佩筠,身體、語言、平行論─德勒茲與斯賓諾沙的表現論
邱黃海,文獻詮釋與哲學詮釋的關係問題─戴震與Friedrich Ast的對比性研究
午餐
第二場、判斷力、語言和詮釋1:30 – 3:30 主持人:邱黃海(中研院文哲所)
吳豐維,康德論人:一個《判斷力批判》的解讀
蒲世豪,維根斯坦與達馬修
黃偉雄,再思翻譯的不確定性與解釋
茶敘
第三場、關懷倫理、機智美學和神話重述3:45 – 5:45 主持人: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
石致華,諾丁關懷倫理學與道德教育初探
林佳燕,三國機智美學精神
向鴻全,我把故事重說一遍:論「重述神話」運動及其意義
晚餐
B場﹝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廳﹞
第一場、士人、胥吏,家禮和功夫實踐1:30 – 3:30 主持人,徵詢人選:陳昭揚(師大歷史系)
林永勝,宋代士人對於工夫的兩種實踐方式─從洛學與蜀學的爭論談起
武金山,宋代胥吏在政府中的功能與地位
張文昌,揚私情以伸公義─中國中古家禮的發展
茶敘
第二場、近代台灣與殖民現代性3:45 – 5:45主持人,陳培豐(中研院台史所)
楊典錕,中日戰爭前夕的台灣武備-以《畑俊六日誌》為中心的檢討
石婉舜,劇場空間、戲劇治理與殖民計畫—以高松豐次郎的殖民地戲院事業為中心
連憲升,戰爭陰影下的「文明」之聲─日治末期台灣的音樂現代性論述
******
第二天﹝5月22日星期五﹞
A場﹝台大哲學系會議廳﹞
第一場、歷史與哲學的辨證9:00 – 10:20 主持人,徵詢人選:林明照(師大國文系)
廖欽彬,戰後京都學派的歷史哲學與「近代超克」―以田邊元與大島康正為中心
孫中曾,哲學真理與歷史真理的二重奏:胡適與傅斯年對於真理的企求
茶敘
第二場、淨土圓頓與大同理想10:40 – 12:00 主持人,徵詢人選:洪淑芬(台大中文系)
廖崇斐,熊十力論《禮運經》
施凱華,天台智者「心淨土淨」之圓頓思想
午餐
第三場、影像的虛實、差異和藝術裡的人文主義1:30 – 3:30主持人,徵詢人選:林志明(國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張美陵,隨意快拍的攝影:數位生活的網絡影像
賴毅,繪畫與攝影的材質分析與比較─以「如畫風景」系列作品為例Herbert Hanreich,The ‘Telephone of the Beyond’: Nietzsche’s Critique of
Wagner’s ‘Pure Humanity and his Concept of Art’
茶敘
第四場、他者,面容與時間3:45 – 5:45 主持人:黃冠閔(中研院文哲所)
楊婉儀,萊維納斯哲學中的主體形貌
張國賢,S/M與德勒茲的時間思想
李瑜,面容與時間─對「喬康達」的一種詮釋
B場﹝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會議廳﹞
第一場、神魔、小說、晚明文化10:40 – 12:00 主持人:李玉珍(清大中文系)
林桂如,從《三台萬用正宗》論余象斗之神魔小說
劉瓊云,變質的經文─從百回本《西遊記》結尾的問題看晚明文化
茶敘
第二場、政治、藝術、修練13:30 – 14:50 主持人:蔡欣欣(政大中文系)
林智莉,遍歷諸境、磨練身心─論屠隆《曇花記》修練歷程的時空觀
汪詩珮,政治與藝術的遇合:1956年崑劇《十五貫》的光與影
議事規則
論文發表時間:每篇25分
開放討論:每篇15分﹝每人發言以3分鐘為限﹞
論文發表人簡介(依發表順序):
陳宣而,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陳佩筠,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
邱黃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員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蒲世豪,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黃偉雄,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石致華,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佳燕,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向鴻全,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林永勝,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武金山,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張文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楊典錕,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石婉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連憲升,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廖欽彬,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
孫中曾,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廖崇斐,中興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施凱華,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張美陵,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賴毅,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與美學研究所博士後選人Herbert Hanreich,義守大學應用英語系助理教授
楊婉儀,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張國賢,南華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李瑜,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桂如,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候選人劉瓊云,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林智莉,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汪詩珮,中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簡介(依主持順序):
陳榮華,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邱黃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員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陳昭揚,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林明照,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洪淑芬,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林志明,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副教授.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玉珍,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蔡欣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2009青年學者論壇報名表
附註:
即日起開放電子郵件通訊報名,5月10日截止。

報名以100名為限。

主辦單位保留資格審核權,未經報名主辦單位不提供會議手冊與午餐便當。

請傳送報名表至:r97124004@.tw【註明:報名2009青年學者論壇】
洽詢專線:02-2363-9808#26、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