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第周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课前导读】《大宪章》(Great Charter),是1215年6月15日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文件。
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的权益。
《大宪章》当时并未起重大作用,不久教皇应约翰请求宣告作废,于是内战又起。
因为它有着限制王权的作用,后来封建贵族在和国王的斗争中曾一再强迫国王重新颁布《大宪章》。
15、16世纪时英国王权强化,《大宪章》无人提及。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资产阶级赋予《大宪章》以新的意义,用以反对封建专制王权。
今天它仍是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联邦宪法和各州宪法也都包含有《大宪章》的思想。
【课堂识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结合课本第36页回答以下问题
(1)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前经历了什么重大革命?
(2)请概述这次革命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结合课本37页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学思之窗”思考那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2)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请得出《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什么
关系?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请准确写出代议制的含义。
2.(1)概述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
(2)说出内阁的组成成员及其如何运行。
3.结合课本37页了解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在选举权方面
的发展。
【拓展空间】
1.试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
2.试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自建立后又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完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从权利的转变方面入手)
3.英国责任内阁制与中国明朝内阁制有何不同?
1.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运行的基本原则有()
①内阁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织
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否则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④内阁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对国王负责,由国王任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②形式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华宣战。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4.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
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届的普遍支持 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5. 2009年4月,英国民众2万多人在网上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布朗下台。
布朗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6.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7.“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 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8.某思想家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
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
A.议会的出现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9.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
领袖卡梅伦成为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下联合政府的首相,他上台执
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2年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材料二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
法案规定:重新调整选区,取消4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
……这次改革,使选举人数由135万增加到250万。
材料三《人民代表法》规定:再次扩大公民权,把1867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重新分配席位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足1.5万人的城镇(这样的城镇共72个)在下院中的席位,而把这样的城市分别并入所属各州;人口在1.5万到5万的城镇(共36个城镇)只保留1个席位。
空出来的席位分配给英格兰64个、威尔士4个和部分新兴城市;除了22个城市外,其他各城市和各州一律实行单一代表选区制,大体上每5.4万人选出1个代表,从而接近于平等代表制原则。
以上两个法案的通过,习惯上称为“1884年改革”。
这次议会改革虽然使选举权扩大了,但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
另外妇女仍没有选举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2009年第6期《人大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利弊。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指出英国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影响英国近代三次议会改革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