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三维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体验的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学有所获的自信和学习成就感。

2、过程与方法:在追溯英国历史关于议会这一内容的完整性过程
中,使学生感知历史的延续与宏大;运用“以史导论”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史从证出,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基本原则;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使学生感知鲜活的赋有生命力的历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
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任何一项历史成就的获得都会有其复杂性和长期坚持性;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学习中感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同样可以照亮个人生命,鼓励学生学会在渐变中完善自我。

重点难点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对于中外历史学习不同的思维方法的转换及对重点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和掌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因为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同时本段历史与在此之前的英国历史及其后的历史间的关联紧密,要想真正做到宏观把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方面,学生通过教材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有限,另一方面,限于学生学习时间的紧张,即使有可以充分运用的网络资源,也很难去真正落实运用。

这就导致学生对教材、课堂的依赖性较大。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及多种因素的考虑,教师根本无法通过传统的讲授激起学生对此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只能在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历史的内涵和外延,运用史料、采用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差不大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基于自身对本内容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及师生与历史之间的对话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关键,这样或许更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内化。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式,其中英国就是一个典型。

它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征,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

正是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一块坚实的政治基石。

教师: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英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教学新课: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幻灯片显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看课题分析,君主立宪本质上是哪两种力量的较量?(国王和议会)结果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设问,议
会是在英国近代社会才出现的吗?
师生共同追溯英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幻灯片显示:追溯历史(此部分知识学生较陌生,可运用教材第30到33页“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
1、“主权在神” →早期封建议会制形成(教皇、国王、贵族)
1215年《大宪章》签署→(宪政之基础)
14世纪中期,议会演变为上、下两院
2、“主权在王” →封建议会向近代议会过渡
王权与议会权力由平衡到失衡
3、“主权在民”(资产阶级)→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确立
(学生思考:资产阶级通过什么形式取得权利?→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40-1688)
(一)探究: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日益强大。

3、思想基础:英国启蒙思想的产生。

(霍布斯、洛克)
师生共同梳理革命过程中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二)过程:1640-1649-1660-1688(光荣革命)
重点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对于革命过程可淡化,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需要解释,因为这一举动使“君权神授”的思想破产,而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的胜利则是议会与王权较量的成功。

德育教育方面要使学生理解:在斗争与和谐之中,英国人选择了一种睿智的方法,实现传统与变革的融合,走向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革命后迎来的新国王必然成为“议会的国王”。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巩固革命成果?(依靠法律)分析《权利法案》的内容。

(一)内容→权利的限制与保护结合
学生结合教材第37页内容及幻灯片显示的史料,请学生分析
1、限制国王权力(立法、司法、财政、军事等权力)
2、保证议会权力(选举、言论自由、集会、立法、财政、监督权、
一定决策权)
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探究《权利法案》的颁布体现了怎样的原则?(议会主权,法律至上)这一原则说明什么问题?进而分析《权利法案》颁布的影响。

(二)影响: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确立。

学生想一想:《权利法案》对国王的哪项权力未做限制?(行政
权)教师引导说明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经历了相应的历史过程,而英国君主立宪制自确立之后同样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过渡到下一内容。

三、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一)1832年议会改革(学生结合教材第37页内容及历史纵横简单了解)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教师提问:“责任”二字在此处的特定含义,内阁对谁负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入学习
1、历史由来:传统(最高咨询机构);光荣革命后(国王直辖的
最高行政关);1721年后,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分析教材第38页第二段中谈到的“多数党”的概念,简单了解英国的政党制度。

2、政党制度:(参照教材38页图片及右侧文字资料了解)
3、运行机制
此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空泛的理论讲解是无法实现突破的,因此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显示文图资料,和学生共同创设历史情境,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地理解责任内阁的由来、运行机制及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议会和内阁间的关系,完成责任内阁运行机制的流程图。

最后结合时政资料设置活学活用题进一步解读责任内阁的运行,进而归纳分析: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融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于一体(点出“代议制”这一历史概念,由学生理解:选民选举议员通过议会代表他们参政议政)。

在这一制度下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权。

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设置“史学争鸣”题: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保守的象征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升华学习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规律,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升华: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王权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长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到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幻灯片显示课标要求,在知识重现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知识小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主权在神” →早期封建议会制形成
“主权在王” →封建议会向近代议会过渡
“主权在民”(资产阶级)→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建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40-1688)
(一)探究: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过程:1640-1649-1660-1688(光荣革命)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一) 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
(二)影响: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三、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一)1832年议会改革(简)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详)
四、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议会、内阁)
教师结语:
英国人以传统作为改造传统的依据,同时对传统做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解释,对于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对英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制度,我们该如何评价?又该如何看待当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新变化?
分层次布置作业:
1、评价英国君主立宪制
2、如何看待当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新变化→结合时政分析
祝福每位同学都能通过成长中的渐变实现对自我的完善。

给出本课教学参考资源:
1、唐晋主编《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钱承旦、陈晓律著《在传统和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浙
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3、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练习巩固(略)
教学反思:1、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目标得到较好落实;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形象、生动等优势,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情绪;3、师生在课堂中的定位明确,沟通较好,评价方法多样化;4、内容理论化较强,学生的深入理解仍显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