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解光影艺术(于静涛)

图解光影艺术(于静涛)


• 一组简单的民生摄影作品,主题很明确,突出了 社戏对人民大众的巨大吸引力,折射出平民百姓 多么喜欢艺术,欣赏艺术。同时带给我们一定的 引申思考。这对于如何拯救国粹京剧,如何让艺 术惠民常惠于民,可谓是尖锐的提问,具有普遍 的现实意义。 • 这组作品从很小的题材入手,揭示了民生很重要 的一个方面,人民懂艺术,爱艺术,艺术只有贴 近人民大众才有生命力,这可能就是这组作品主 题的基本意义。
• 作品利用了距离透视和空气透视原理以及 疏密有致的手法明显地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色调简洁酷似油画作品。 • 拍摄数据:镜头85毫米;光圈F 5.6;速度 1/60秒;ISO200。 •
• 也有些作品充分利用光影的表现形式,在 观赏时需要观察作品光线效果的合理性, 色彩对比饱和状况以及色调层次过渡均衡 状态。例如“月光曲”这幅作品:
图解光影艺术
-------怎样读懂摄影作品
辽宁大学 于静涛
• 读即是鉴赏。摄影实践告诉我们,读懂摄 影作品对摄影人来说极其重要,也是提高 摄影素质的重要方面。
• 面对错综复杂的摄影画面,观赏者在与作 者没有事先沟通交流的情况下,想要充分 理解作品的内涵的确有一定难度。这只能 靠自己的经验与阅历针对画面提供的信息, 逐渐剖析。
• 彩虹桥上 • • 怎样分析“彩虹桥上”这幅作品呢? • 该作品将镜头对准挑担去浇灌农作物途中的普通农村妇 女,通过硕大的水桶、农具、汗水浸透的衣衫,质朴的 内涵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的伟大形象。 • 画面表现的是在婺源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彩虹桥上,一个 妇女挑着担子前往地里去给庄稼施肥的情形。妇女虽是 背影,但是,草帽以及被汗水浸透的单衣以及桶里的劳 动工具都是这一劳动妇女良好写照。人们自然会有疑问, 她为什么不用化肥呢,多方便啊,挑着农家肥去浇灌多 累啊。作品引申一定的思考,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是 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大问题。 •
• 社戏 • 这一组作品怎样品读呢? • 在露天演出台上,专业京剧演员的精湛表 扬吸引了无数喜欢国粹的平民百姓。老戏 迷们专注的神情实在是情感太入戏了。 • 让我们分解一下进行品读。 • 首先第一幅是演员演出的场景,作者交代 出了观众在看什么,是在什么环境氛围中。 一般来说,交代事件时,交代该事件环境 氛围的应该是第一幅画面
• 渔船由黑色影调逐渐转变成中灰和浅灰色 调。必要的黑色调不仅没有破坏画面,反 而使画面轻重相宜,有利于平衡画面。
• 作品选择了一处S形水道更加强化了画面的 流畅,提升了作品的视觉美感。运用优美 构图形式对于作品成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 作用。 • 拍摄数据:镜头200毫米;光圈F 11;速 度1/100秒;ISO200。 •
• 事实上,这张片子的主题是在现场萌生的, 并非事先想好了的。那种主体先行的想法 只能是一种预盼,大多情况下难以实现。 当然,构思好了主题,选择模特进行摆拍 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只是难以被大多数人 接受而已。
• 审视主题时还需要同时审视主体。画面中 的主体是表现作品主体的灵魂,因此,品 读鉴赏摄影作品时读懂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进一步分析画面主体能否强当地表现主题 也很重要。这幅作品里两个恋人充满着对 今后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于彰显祈福这一 主题的确是很恰当的。 • 我们再看下面这幅人物作品:
• 鱼市 • • 怎样审视这幅作品呢? • 该作品内涵揭示了人民大众关注的是民生问题, 表现的是市民最关心的市场,高高的秤杆彰显 出普通商贩童叟无欺的品德,内涵显而易见。 这是一条深海鱼,而且可以看出不是冰冻的, 很新鲜。暗示出渔民的捕鱼能力完全可以深入 到深海之中。
• 作品恰当地运用了逆光来表现鱼市里的一个场面, 买卖双方一丝不苟的神情被表达的很是极致。卖鱼 妇女额头渗出的汗珠清晰可见,具有良好的质感。 妇女们身着传统服饰交代出了这是福建惠安一带的 人文环境;人物排列自然形成了近乎于椭圆形,秤 杆在逆光下格外醒目并以斜线形丰富了画面线条; 鲜鱼被理想的轮廓光刻画的富有立体感。整幅作品 富有较强的民生气息。民生,民需、民情这一内涵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 拍摄数据:镜头35毫米;光圈F 8;速度1/30秒; ISO200。 • • 再例如“彩虹桥上” 这幅作品。
• 左侧,张着嘴巴的观众用瞠目结舌来形容 实在恰当,观众的神情与台上演员精湛的 演出形成了极好的呼应。
一位腿脚不便的观众进一步揭示了社戏对普通 大众的吸引力。
烈日下席地而坐,神情专注,更是强化了主题 社戏的凝聚力。
孩童不懂得看戏,可是戏痴爷爷宁可扛着孙儿也不愿意离开,京剧 的吸引力使他完全忘记了腰酸腿麻。
• 吊大件 • 怎样品读“吊大件”这幅作品呢? • 该作品内容反映了重振老工业基地这一主题,内涵 厚重。 • 在大型企业的车间里,巨大的铸件在强调一个“重” 字。吊钩悬在空中视觉上产生良好的势能,地面上 较多的竖线条以梯形汇聚状态指向了处于最佳趣味 中心点的操作中工人,有利于突出操作工人这一主 体。超广角镜头在有限的摄距内容纳了较多的环境 细节,较好的交代出了工人工作的环境氛围。画面 用光合理,在光线不佳的车间里,在操作工人背对 窗户投来有限光线的条件下,人物面部以及构件暗 部的黑灰白均有良好层次,整体反差适中,是一幅 比较理想的工业题材作品。
• 藏袍蜷于怀下,如同莲花座般的托起一尊 雕塑,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摈弃世 俗钟情于天国的虔诚者 。虽然沧桑岁月使 她的皮肤粗糙多皱,却掩饰不住骨骼的某 种力量。高位侧光使老妪脸部、颈下、躯 干、藏袍出现较大块的阴影,强化出的光 影对比更有助于表现人物坚韧的性格以及 某种信仰的力量,更有助于升华主题。
• 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具有不同艺术修养水 准、不同价值观以及不同摄影阅历的人对 同一幅作品的看法会出现一定差异。 • 首先,不同摄影经历的人对同一幅摄影作 品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初学摄影的人与 摄影略有成就的人看法有差距;非摄影专 业的人与专业摄影的人看法有差距;作者 与评委的看法有差距;甚至评委之间的看 法也有一定分歧,这是极其正常的现象。
三 欣赏形式
• 观看一幅摄影作品质量如何很重要的是看 作品如何运用艺术形式来表现主题。主题 内容再好,没有良好的表现形式也无法取 得观赏者的青睐。表现形式是为更好地展 现内容服务的,但是这一形式往往决定了 作品的成败。例如“霞浦水韵”这幅作品:
• 霞浦水韵 • 怎样从艺术感角度解读这幅作品呢? • 福建霞浦的养殖场里,逆光条件下,无数 竹竿形成弧形状态,几条渔船穿行其中。 由于用高影调处理,画面极其明快,简洁 流畅,近中远景变化自然,体现出了较好 的空气透视感。
二 品味内涵
• 作品内涵是对主题的展开解读。观赏者看 到一幅作品一定首先会被画面亮,而是作品内涵表达了什么。 一幅或者一组摄影作品固然需要具有理想 的光影效果,妥善的构图等等,但是这多 种元素都是为更好地展示作品内涵服务的。
• 一味地最求奇特的光影效果以及特殊的构 图形式,忽视作品内容的厚重程度,作品 往往缺乏感染力。所以,人物摄影需要发 挥敏锐的洞察力,尽可能从人们生活工作 中提炼出具有丰富内容的画面,借助良好 的光影、构图等形式来表现。 • 例如“吊大件”这幅作品。
• 其次,摄影作品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人 物、风光、纪实、创意、广告、抽象、意 思流以及学院派、印象派摄影等等。不同 的摄影类别与表现形式的鉴赏标准也是存 在一定差异的。
• 虽然鉴赏摄影作品很复杂,但共性标准是 趋于一致的。这些共性标准主要表现在: 主题是否突出;内涵是否深刻;用光是否 合理;构图是否得当;抓拍是否准确;组 合是否有序;形式是否新颖;色彩是否和 谐以及作品是否有创新等等。 • 这里仅以综合评述的方法适当解读,为大 家在摄影鉴赏过程中,从多维角度理解并 读懂摄影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 画面里,京剧“狸猫换太子”演出中,李 娘娘正在向包拯哭诉18年冤情,画面首先 向观赏者交代出了这是一场露天演出的社 戏,引出“社戏”主题。
• 继而看到一位年逾八旬坐轮椅老者闭眼听 戏手打拍节的感人情景,无疑这是一位老 戏迷,不用看,只是听,真正的听戏人。 这是我们常见的听戏最入迷的典型画面。
• 作品内涵深刻,折射出在较现代化的大工业企业中, 巨大设备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仍然很高,危 险性仍然很大,提高自动化程度仍然是急需解决的 大问题。也向人们彰显了人在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 作用,引导人们关注我国工业的发展。 • 拍摄数据:镜头12毫米;光圈F5.6;速度1/30秒; ISO400:-0.3EV值。 • • 有内涵的摄影作品不一定都很大气,很有气势,很 张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作品里也可以看到 一定内涵。 • 例如“鱼市”这幅作品。
• 有的作品借助透视原理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例如“归”这幅作品:
• 归 • • 树林中有一条笔直的乡村小路,一位中年妇女倒拉 着小车,车上拉着化肥等用品。 树林里树冠相交形 成了美丽的林荫道。道路上光线较暗,针对妇女头 巾 • 处曝光,中速拍摄,地面变得较亮,妇女的帽子与 小路尽头处成为画面最亮的部位。 • 最暗处是两侧的树干,形成了对称式画框,将人物 圈在中间,有利于突出人物形态。 人物虽然处于较 暗的树林里,但是,由于曝光处理的恰当,人物的 服饰、车载的物品,鲜红的水靴在画面里都显得很 有质感。
• 月光曲 • “月光曲”这幅作品画面形式有哪些特点呢? • 这是舞蹈“月光曲”的舞台演出画面。画面光 影效果很好,主体突出,主题鲜明;主体红衣 少女与其身影形成良好的呼应。地面蓝色光影 似如海面,演员造型如同大海波浪,一轮圆月 冉冉升起,舞动着的少女被高高举起,身影投 射在月亮中,画面映示出良好的视觉美感。由 于有星光点缀,地面有反射光影,因此画面疏 密相间,人物与景物布局比较匀称。
• 从艺术手法来看,彩虹桥的立柱与横梁形 成了许多线条,这些线条使画面产生纵深 感,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必然汇聚到作 者想要突出的劳动妇女身上。画面中通过 透视汇聚的原理以及将人物放在黄金分割 最佳趣味线的位置,进一步突出了主体人 物。 • 拍摄数据:镜头85毫米;光圈F 5.6;速度 1/60秒;ISO200。
• 魂飞天国 • • 为作品取名就是在点明主题,这张片子取名 “魂飞天国”恰如其分。 • 在藏民长拜的路上,人流攒动,镜头躲开了周 边的景物、人物,仰拍了这幅酷似雕像的作品。 在黑白影调中,白云酷似雪山般纯洁,蓝天犹 如黑洞般深邃,无垠的苍穹敞开了巨大无比的 胸怀,准备迎接那些怀有最美心灵的人们,那 里就是每一个人未来的天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