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语音的形成第一节、声波概述一、声音的传播:二要素声源:因振动而发音的物体叫做声源。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会发音,敲响的锣,立刻用手按住锣面,锣声马上消失。
媒介:传播声音的物质,传播声音最重要的媒介是空气。
在开阔空间的空气中,声波的传播方式像逐渐吹大的肥皂泡。
空气、水、金属、木头等都是声波传播的良好媒质。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更快,水传声音的性能更好,一口半吨重的大钟在水中敲响声音可传到35公里以外,比空气和金属传得要远。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振动波(这种振动波就是声波),声波传入人耳,使得鼓膜产生振动,于是听到了声音。
(水波的传播方式:波峰波谷;声波的传播方式:疏波、密波)二、振幅和频率振幅:空气质点的振动幅度叫振幅,也就是空气质点在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量。
图中从A到C 和从A到B的距离就是这个声波的振幅。
声音强的时候,空气质点振动的幅度就大,声音弱时,幅度就小。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断消耗,振幅逐步变小,声音也逐步减弱,直到无法听见,振幅减小到零,空气质点恢复静止状态,声波也就完全消失了。
计算振幅的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强弱是相对的,分贝值也是相对的,为便于比较,通常采用相同的参考级来计算,普通谈话时声音的强度大致在60——70分贝,120——130分贝的声音听起来会使人感到声音太大,振得耳朵痛。
频率: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空气质点完成一个往返振动是振动的一个周期。
声波振动的波长短,振动速度自然就快,次数也多,频率高,声音也高;声波振动的周期短,波长也短,振动速度自然就快,次数也多,频率高,声音就高。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在20赫到20000赫之间,即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超过这个范围人耳就听不到了。
频率超过20000赫的声波属于超声波,低于20Hz频率的叫做次声波。
许多语音现象都是用声波频率这个语音现象来解释的,例如语音的高低就是由声波频率的多少决定的。
女子说话的声音比男子高得多是因为男子说话时声波频率一般在80-200赫,而女子则高达400赫左右。
声波三要素:声波有频率、周期、振幅。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振幅决定音强,频率决定音高。
第二节语音的发音机制一、语音的来源语音:是人类调节呼吸器官所产生的气流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
气流通过的部位不同、方式不同,形成的声音也就不同。
了解发音器官的构造以及各部分在构成语音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直接帮助我们正确发出或辨别各种不同的语音。
人类发音器官:人类没有专门的发音器官,能起发音作用的实际上是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的一部分。
为了便于说明人类的发音机制,我们把这部分统称为发音器官。
人类发音器官如图1-10所示。
人的发音器官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①喉下,②喉部,③喉上。
喉下有用来呼吸,并且也作为发音能源的各器官,包括气管、肺、胸廓、横膈膜和腹肌。
喉部是声源器官,包括喉头、声带。
喉上是用共鸣作用或阻碍作用来调节声音的各器官,包括口腔中各部及鼻腔。
发音器官所产生的声音主要分为三个来源:a,浊音声源:气流通过声门时,使声带颤动,产生周期性声波,就是浊音。
浊音最为响亮,是语音中最重要的声源。
普通话a的声波就是周期性的,属于浊音声源。
元音都是浊音。
图1-11是a声波中的一小段,包含四个周期:p17 b,紊音声源: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紧缩成非常窄小的通路,气流通过时成紊乱的湍流,产生嘶嘶的噪声,就是紊音。
紊音的气流变化紊乱,没有规则,不像浊音声源那样具有周期性,所形成的声波是非周期波。
普通话s的声波就是非周期性搏,属于紊音声源(f,s,x则是气流勉强挤出产生的紊音。
)图1-12是s声波中的一小段,波形紊乱,没有周期性。
c,瞬音声源: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紧缩到完全不让气流通过,使气流产生比较强的压力,然后突然放开,气流瞬时间冲出去,产生一种非常短暂的瞬时爆破声,就是瞬音(暂音)(发音器官闭塞蓄积能量后突然打开)。
瞬音声源使声波形成一个短暂的间歇,普通话b,d,g都是在发音前先有短暂间歇然后产生瞬时的爆破声,都属于瞬音(b,d,g就是气流被完全阻断后产生的瞬音。
)元音是有浊音声源,清擦音只有紊音声源,浊擦音有紊音和浊音两种声源,清塞音是瞬音声源,浊塞音有瞬音和浊音两种声源,清塞擦音有瞬音、紊音两种声源,浊塞擦音有瞬音、紊音、浊音三种声源,鼻音、边音有浊音内声源,也有紊音声源。
二、语音动力基础发音的动力是呼吸时肺所产生的气流。
这个动力的基地就是肺。
没有肺的呼吸作用就不可能有语音,但肺对语音所起的作用主要也只在于提供了呼吸的动力。
呼气量的大小和语音的强弱密切相关,语音的其他性质就和肺的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了。
三、喉头和声带由肺呼出的气流经过气管到达喉头。
气管是由半环状软骨构成的,上部接喉头,下部分两支通入左右两肺,在两肺里又形成无数树状小分支,最小的分支直接和肺气泡相连。
气流就是从肺气泡通过气管各小支到达喉头的。
喉头由环状软骨、勺状软骨、甲状软骨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肌肉和韧带组成。
环状软骨处于喉头下部,与气管相连,形状像一个前低后高的指环。
勺状软骨在环状软骨后面高出的部分之上,分为左右两块,像两个锥形的小勺。
甲状软骨最大,分为左右两块,在喉头前部合在一起,略向前突,形状像盾甲,成年男子突出较明显,从颈的外部就可以看出来,通常称为喉结。
喉头的构造如图1-13。
喉头在语音中之所以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是因为产生浊音声源的声带就处在喉头的中间。
甲状软骨、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肌肉和韧带自上而下组成一个圆筒形的空腔,当中有四对韧带褶,两两相对。
上面一对叫假声带,对发音并不起作用,下面一对就是发音时起主要作用的声带。
声带是一对唇形的韧带褶,边缘很薄,富有弹性,成年男子的声带约有十三四毫米长,女子比男子的声带约短三分之一,小孩子的更要短一些。
声带的一端并合附着在甲状软骨上,是固定不动的。
;另一端分别附着在两块勺状软骨上,平时分开,呈倒“V”形,当中的空隙是声门。
发声时,勺状软骨靠拢,使得声带并合,声门关闭,呼出的气流被隔断,形成压力,冲开声带,不断颤动,产生声音。
每个人声带的宽窄、厚薄和长短都不一样,说起话来声音的高低都不相同。
小孩子的声音短而薄,因此声音又高又尖。
成年以后男子的喉腔比小时候增大一倍半左右,声带也随之变厚变长,声音比原来降低八度;女子的喉腔只比小时候增大三分之一左右,声带也比男人略短略薄一些,声音只比原来降低约三度。
到了老年,声带和喉头的肌肉都变得相当松弛,无论男女,声音都要比成年时期更粗更低一些。
声带音是像蜂鸣一样的嗡嗡声,声带的颤动有很强的节奏性,一般人在正常说话时每秒钟颤动大约在80至400次之间,它所产生的声带音也就是有节奏性的周期波,成为语音中的浊音声源。
声带音要经过咽腔、口腔和鼻腔共振的调节,不再是原来声带音的原始声波了。
我们是无法听到原始的声带音的。
四、语音共振腔声腔:喉腔、咽腔、口腔、唇腔和鼻腔组成人类发音器官的声腔,是非常灵活富于变化的共振腔。
声带音通过声腔时由于声腔形状的种种不同变化,产生不同的共振,形成种种不同的声音。
1、喉腔和咽腔喉腔和咽腔在声带和小舌之间,声带音产生后首先进入喉腔和咽腔。
喉腔和咽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随着舌头的动作、喉壁的缩张和喉头的升降而发生变化。
人类很少直接用喉腔或咽腔作为主要共振腔来发音,但是由于舌头的动作会影响喉腔和咽腔的形状,当改变舌头的位置时,喉腔和咽腔的形状有时也随着起了变化,影响到声带音的共振,声带音进入喉腔和咽腔后所产生的共振对形成语音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喉腔和咽腔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对提高发音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一般动物的声门很高,在声门和口腔之间几乎没有空腔,口腔里舌头和软腭可以活动的余地很小。
人类的声门部位很低,在声门和口腔之间形成一个几十毫米长的空腔,就是喉腔和咽腔,舌头和软腭因此有了前后上下活动的充分空间,使得声腔的形状千变万化,发出种种不同的声音。
人类虽然很少用喉腔和咽腔发音,但喉腔和咽腔的形成对人类语言能够迅速发展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2、口腔口腔是人类发音器官中最重要的部分,发音活动的一切复杂变化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这是因为发音器官里可以活动的部分几乎都集中在口腔里,其中包括唇、舌、软腭和小舌。
这些可以活动的部分可以改变口腔的形状、容积和气流的通路,使声带音产生种种不同共振;也可以和固定部位接触,形成种种不同阻碍,使气流不能顺利通过,成为紊音和瞬音产生的声源。
图1-19是口腔示意图,其中除牙齿、齿龈和硬腭外都是能活动的。
口腔中最重要同时又是最灵活的器官是舌头。
舌头的肌肉组织纵横交错,十分复杂,不仅整个舌头可以上下升降,前后移动,而且各个部分(舌尖、舌叶、舌面和舌根)都可以独立活动。
舌头的活动千变万化,形成千变万化的共振腔,产生种种不同的声音来。
舌头在发音时的位置、形状和活动方式一向是语音生理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语音分类的主要依据。
双唇是声腔的主要出口,在唇和齿之间,形成一个小小的共振腔,就是唇腔。
双唇可以完全闭塞成为堵住气流的闸门;也可以形成狭缝让气流摩擦通过,还可以撮起陇圆使唇腔延长,改变共振作用。
双唇的这些活动都是声音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协助表达言语信息和说话人的感情方面,双唇还具有其他发音器官起不到的作用,因为脸部的表情有时是可以通过发音时双唇的动作表达出来的。
软腭和小舌也是口腔中能活动的部分,主要作用是改变气流的通路。
在呼吸时,软腭和小舌是下垂的,鼻腔和咽腔相通,气流自由从鼻腔进出。
说话时软腭和小舌有两种活动方式:一种是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抵住咽壁,挡住通往鼻腔的通路,到达咽腔的声带音只能从口腔出去,在口腔形成共振。
另一种是软腭和小舌下垂,咽腔通往口腔和鼻腔的通路都打开,到达咽腔的声带音可以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两条通路出去,在两个共振腔里形成共振。
这时如果口腔某一个部位闭塞起来,堵住气流,声音只能从鼻腔出去,就形成通常所说的鼻音;如果口腔和鼻腔的通路都畅通,声音同时从两条通路出去,就形成了所谓鼻化音,也叫口鼻音。
图1-20是三种状态的示意图咽腔和口腔都是可变共振腔,鼻腔则是固定共振腔。
不同的鼻音是由唇和舌的调节形成的。
发鼻音时鼻腔是主要共振腔,口腔则是副共振腔。
发鼻化音时鼻腔和口腔所起的共振作用同等重要。
第三节、语音的切分和分类任何科学在研究过程中都需要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单位并加以分类,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因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语音学也是如此,怎样把一连串话切分成若干单位并且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这些单位作出必要的分类,正是语音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音单位:音素、音位、音节、音段?)前面已经谈到,声波是由音质(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四部分组成的,这四部分在语音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在时间上又是同时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