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为实现社会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3.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 A )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4.下列关于垄断组织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石油化工的产生
塑料、人造纤 维开始投入生 产和使用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4)传统钢铁工业的进步
钢铁时代的杰作、巴黎的 标志——埃菲尔铁塔 地点:巴黎战神广场 建筑高度:324.79米 建筑总重量:约为10 100吨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归纳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领域 电力的广泛应 用 内燃机和交通 工具的创制 新通讯手段 化学工业的建 立
诺贝尔
提示:诺贝尔发明炸药;发明和创造主要来源于科学家,科学和技
术紧密结合。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背景: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源自2.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特点: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
重要的角色。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2)政府要重视科技,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坚持科学
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引起生产力领域的变化 促使工业生产结构变化 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影响 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重大变革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提示: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主题三
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更加密切;
(2)新型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的使用,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 的狂潮。
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 形成。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分析。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思考】右图中的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 于斯德哥尔摩。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 室中度过的。他一共取得了355项专利。诺贝尔 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什么?他的经历说明了第 二次工业革命什么显著特点?
B.其主要形式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不论做什么事,相信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 话将你击倒。记住: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 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会令所有人惊叹的!
(1)电的广泛使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西门子
早期发电机
早期电动机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爱迪生的发明 电 影 放 映 机
电灯
留 声 机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1874-1937)制造 了第一个无线电系统。1901年,他成功地 横越大西洋发报成功。
主题三
世界市场的发展
【归纳总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途径。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工业革命前以抢掠、欺诈贸易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主题三
世界市场的发展
【拓展延伸】 两次工业革命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主题三
世界市场的发展
【思考】结合下列材料分析20世纪初世界贸易呈现什么特点?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 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 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主题二
垄断组织的出现
【归纳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结构,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人类从蒸汽时 代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出现了垄断及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殖民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 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成为一个整体。 (4)世界关系格局,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世界力量对 比的格局发生改变,帝国主义矛盾趋向尖锐; (5)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工人人数增加,国际工人运动 有了新发展; (6)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主题二
垄断组织的出现
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 新兴工业;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
成分。
主题二
3.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形成了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出现
(1)原因:
①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资本需求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②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 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 断组织。
主题三 2.表现:
世界市场的发展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 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汽车、飞机的出现
德国奔驰专利1号车(1886)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3)化学工业的发展 1867年诺贝尔 发明炸药
人物(国家) 西门子(德) 卡尔·本茨 (德) 贝尔(美) 马可尼(意) 诺贝尔(瑞典)
主要成就 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 映机) 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 飞机 电话 无线电报 炸药(甘油火药)、塑料、纤 维、石油化工的产生
主题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条件: 环境: 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科技: 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力) 市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劳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 资本: 大量资金的积累。
1.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 种新发明、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 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 B )
D.科技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一些后进国家来说是交叉进行的, 这对它们来说( C ) A.为其向帝国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B.为实现传统工业改造创造了条件 C.为其短期内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 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 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 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 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请思考: (1)爱迪生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2)当时还涌现了哪些著名科学家和科技成果?
主题三 3.结果:
世界市场的发展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几乎整个非洲 亚洲大部分
整个拉美
主题三
世界市场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7至18世纪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