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谈课堂有效教学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从“教学”定义演变来看:●在古代,无论中外,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在完善自身,教与学密不可分,很自然地相长统一。

●到了近代,随着社会文化、学校教育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要求的变化,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教育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思想,主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行为,教与学被分别对待,更加强调教科书,强调教师如何教(“三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发生了迅速变化,人们对教学的认识也在变化。

教学研究更多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教学重心开始偏向学,如学习规律、学习心理,因而教与学的内在关系逐渐被全面认识。

●今天的教学理论中,教学的视野更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自我调控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等等,人们对教学内涵的认识也更为丰富和完整。

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解决。

课堂教学的性质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孟子:“教亦多术矣”。

《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一、低效教学的表现1、三维目标的割裂2、教学内容的泛化一个学生的日记学了多年的化学,但还是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化学?事实上,真正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的人并不多。

我们一天到晚学化学,对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现象却不能利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有人说化学能训练思维,而我以为这是数学学科的职责;有人说学化学是为了体验科学探索精神,可是现实中,我们有多少机会能获得这样的体验?我只知道一天到晚做题目,而且题目越来越古怪,有的类似脑筋急转弯:不是你不聪明,只是你没往出题人的角度去想。

所谓的高分,只是将所有的题目都做一遍,并且都记住了而已。

谈到化学我更多地会想到污染、酸雨、毒气泄漏、毒奶粉……唉!化学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学化学究竟为了什么?学科教学价值取向;奠定科学素养基础提供独特的认识物质世界的视角完善理性思维的结构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1)微粒观2)元素观(3)结构决定性质(4)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5)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6)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一、低效教学的表现1、三维目标的割裂2、教学内容的泛化3、教学活动的外化4、教学层次的低下5、预设与生成的冲突教学策略在教学系统中的位置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2、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解决“怎么教更有效”的问题,其灵魂在于教师面临不同教学情境时对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地应用。

它既包含了方法的运用,也包含了方法的规划和选择,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即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去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

方法是具体的,策略却非固定。

正如美国《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所说,“不存在能满足各种教学目标的技巧,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3、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与能力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二如何理解有有效教学一个隐喻:穿越玉米地游戏规则:第一,谁穿得快(速度)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

——有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果主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核心指标)——有效率:是指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比。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的实现。

教学的收益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以后的收获。

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

效教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使用策略的水平研究表明,低效教学与高效教学正是由于教师选择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处理相同的教材。

在教师学科知识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情况下,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一般也高,即他们具有较高的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善于计划、评价、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以达到既定目标。

教学水平低的教师正好相反,他们关于教学和教学策略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贫乏,不善于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或采取补救措施,表现出较低的教学监控能力。

三、如何理解教学的有效性美国教育心理学者鲍里奇(Borich,1988) 研究指出,共有六项教师之行为可以作为研判有效教学之依据。

1)教学的明确性(clarity)指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

所谓明确性即是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或经过口述出来的结论必须使得学生知道你的意思。

(2)教学的多样性(variety)指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富有变化、多姿多彩埃弗森(C. M. Evertson)、埃默(E. T. Emmer)等人的研究发现,在采用的活动和教材相对较多的课堂上,学生的破坏行为更少(1989)。

莱萨考斯基和沃尔伯格(R. Lysakowski & H. J. Walberg, 1981)的研究也发现教学多样性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有关。

适当的教学是享受,不当的教学是煎熬。

心理学实验材料表明:“人对信息的接受,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中视听两项合计达94%。

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单凭视觉为25%,单凭听觉为15%,视听结合可达65%。

”不同教学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陆怡如.积极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教学方式记住率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现实中我们常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采用率教师讲授95%学生阅读80%视听并用70%教师演示65%学生讨论45%学生实践20%学生教别人5%“有所不为”第一、放得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第二、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第三、放得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第四、放得下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3)教学的任务取向(task-orientation):认真努力并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指的是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任务上投入的时间多少。

教师在具体教学主题上投入的时间越多,学生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多。

高效利用时间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造成了最大的教学效果。

很多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高效利用时间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特征,并且能不能高效利用时间成为区分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闭嘴的艺术”“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时间.”教师要在讲与不讲之间寻找“黄金分割点”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三个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善教必启:(1)方向不明——引导(2)思路混乱——开导(3)学习困难——辅导(4)方法不对——指导(5)态度不正——疏导4)投入教学的程度(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教师准备教学及实际用于教学时间每一个教师,上课前准备愈充分,教的会愈好。

充分的准备还可以应付学生即时的需要。

充分的准备充分准备指教师为确保教学效果进行的精心谋划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不是即席演讲,不能靠临场发挥,因而有效教学要以充分的准备为前提条件。

想一想自己的教法设计得如何?教学生学会(传知)教学生会学(导法)教学生愿学(培趣)教学生能学(提力)(5)成功的班级经营(success class management):指教师的管Doyle(1986)认为,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维持秩序,二是促进学习。

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如秩序不佳,则影响多数人上课的专心程度及学习气氛。

有效能的老师会尽量减少学生的偏差行为;没效能的老师一直跟学生的偏差行为争战。

理或经营(6)师生互动关系(mutual interaction):指师生彼此的交流或沟通。

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勇于发问,并提出问题,教师也乐于解答。

尤其在传统教学压力下,教师宜鼓励学生多发表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有所为”第一、积极组织教学,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第二、积极正确的引导,保证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思路。

第三、及时检查纠正,保证学生做到堂堂清,第四、多多肯定鼓励,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四、有效教学的教师素养美国学者Howard Hendricks (1987)著《改变生命的教学》(Teaching To Change Lives),根据教师的英文拼写TEACHER演绎出构成优秀教师的七个基本要素或原则。

优秀教师的七大原则:(1)教师的原则:优秀教师应是不停止学习与成长的人。

持续不断的研究与阅读参加持续性教学训练课程常常观摩别人的教学认识并了解你的学生一个好教师最大的威胁就是满足于现状——不再问“怎样改进我的教学?”(2)教育的原则真正的教学并非是提供知识,而是激励学生心向往之在教学方式上,因材施教,适时奖励;在学习环境上,关怀学生的情绪和困扰的问题;身为一位教师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因着你所做的,让学习者做了些什么。

(3)活动的原则心向往之后,更要让人动起来,肯进而透过行动来反应所学今天教育的头号问题是,未能刺激学习者将所学付诸行动。

设计教学活动的三原则:我听见,我会忘记;我看见,我会记得;我做了,我会明了,更会改变。

——[意]蒙台梭利(4)沟通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做桥梁,去导引学生沟通是一种教学的桥梁,是师生彼此学习的重要方法。

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最好以“倾听”代替“问问题”,多注重他们的“感受”及“如何”。

教师本身既是桥,学生从桥上走过,桥便快乐地消失,进而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桥。

5)真心的原则教师要用真心来让学生动心,进而激发热情教学最大影响的不是头脑对头脑之间的传递,而是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最伟大的精神即是对学生真正关心,他所以受人尊敬亦是那份对学生不求回报、真心付出的教育大爱。

你愈亲近他们,就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教育家哈兰认为,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教学的热情。

(6)鼓励的原则用鼓励肯定学生的成长,使成长的火苗愈烧愈旺每当学生有些微进步或杰出表现时必须不吝惜给予鼓励,而且是立即鼓励。

老师是那个燃烧火苗的煽风助燃者,使学生在成长路上有伴我成长的喜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