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8
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孔子(前 551~前 479)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 教育,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 《春秋》 加以删修, 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思想核心是“仁”, 即仁爱、 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 政”, 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因材施教”。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 宋朝以来, 《论语》和《大学》 《中庸》 《孟子》合称为 “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2.字词积累: 文言文翻译技巧 留-----专有名词, 人名等照译 成分,如主语,宾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成现代词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成语预告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独立自学:
为:
是:
自省: 其: 善
2、固定句式: ⑤“„„也” 译为: 3、翻译这三则: ⑤
⑥
⑦
(五)第八、九和十则 1、重点词语: ⑧ 士 : 弘 毅 : 已: 可以: ⑨然: 凋: ⑩其: 恕: 欲: 勿: 2、翻译这三则: ⑧
仁 以 为 己 任 :
施:
于:
⑨
⑩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整合文言文知识)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 ) 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 ( ) 二、 《 〈论语〉十则》中总结出 “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 修身做人”的哲理句有哪些? ① 1、求知态度 ② ③ ① 2、学习方法 ② ③ ① 3、修身做人 ② ③
④
拓展延伸
1、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 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2、 《论语》 “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 话的背景, 而 《荀子》 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 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 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 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 么? 3、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检测反馈 1.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 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自选翻译下列语句: (四则以上)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④.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⑤.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⑥、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强化整理
1.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 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6 分)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⑬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⑭温故而知新( ) ⑮学而不思则罔( ) ⑯择其善者而从之( ) 2.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3 分)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 (3 分)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 分) 5. “温故” 和 “知新” 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5 分)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4 分) 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 告诫弟子 。 (4 分) 8.孔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 (4 分)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 喻什么社会现象?(5 分) 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
【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梳理文意)
补-----补出省略的 换-----把古词换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 语 说 愠 . . . 殆 诲女 . . 是知 也 . 凋 . 己 .
三省 . 恕 .
传 不习 . 业 .
罔 . 亦 .
矣 已 . . 二、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 (一) 、第一则 1、重点词语: 时: 习: 说: 朋: 子: 2、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为: 3、翻译本则:
《
撰写人:马冬丽 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授课人:马冬丽
》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 年 9 月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 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自 身修养。
知:
愠:
君
(二) 、第二则 1、重点词语: 吾: 日: 为: 谋: 传: 2、固定句式: “不„„乎?” 译为: 3、翻译本则:
忠:
交:
信:
(三) 、第三、四则 1、重点词语: 故: 新: 知: 2、翻译三、四则: ③
可以:
为:
罔:
殆:
④
(四)第五、六和七则 1、重点词语: ⑤诲: 女: ① 知之: ②知: ③知: 焉: 择: 者: 从: 改之:
1、 熟练背记《论语》十则 2、 作文练笔: 《孔子告诉我》 、 《我与﹤论语﹥牵手》
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14.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 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 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 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