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ppt
7.答案(示例):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 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 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 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断欤? 翻译:
6、古代文言文中的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
面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
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
岁稔时。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表达的意思
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5.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6.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答:
7.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 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
5.答案: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 他人的人。
6.答案: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 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母,结友而别。
1、在原文把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2、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他是 (朝代)的 家、 家。
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
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文中“治经”中的“经”指的是《 》、《 》、《 》、《 》
《春秋》等书。
4、依据提示默写本册中要求课外背诵的古诗词。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 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 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 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 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翻译。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0、本文题目是“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 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①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②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 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10、不是,是吕蒙,因为主要写他通过学习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 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 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 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 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 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 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初中文言文 阅读练习
谭老师
《孙权劝学》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习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
蒙曰:“士别三日,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
。②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④
,闲敲棋子落灯花。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即更刮目相待( )(
)
(5)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6)但当涉猎( )
(7)但当涉猎( )
2、司马光 北宋 政治 史学 资治通鉴 编年体 3、《易》 《书》 《礼》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