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选自《维也纳情感》,作者冯骥才,游记散文,维也纳森林的特点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

学过他的《珍珠鸟》《捅马蜂窝》,从文中感受到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融洽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2.《楼兰的忧郁》作者梅洁,本文采用对比的手法,感受自然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唤起人们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鸟是树的花朵》作者吴忌,描绘了小鸟的可爱、活泼,突出了鸟儿们为大自然创造色彩,为人类带来欢乐和活力的美好形象。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其中“鸟是树的花朵”是一个奇妙的比喻,揭示了鸟和花朵的形态、色彩相似,更形象生动地赞美了鸟儿们为冬天增添一份生机,一抹色彩,一种美感。

“它们在冬天的树枝间绽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这句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鸟儿们在冬天的树枝间活泼快乐的身影,听到了悦耳婉转的鸣叫。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鸟儿在一年四季中给人类带来美丽和欢乐的由衷的赞美和感激。

声音和舞蹈事生命的表达,树是鸟儿永恒的家。

最后一段:“鸟是树的花朵”这么一个比喻,已形象地描绘了鸟和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相似,生动地描写了小鸟的美丽和可爱,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和赞美。

为什么说“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呢”因为树枝上的小鸟不仅有花一样的美丽的形象还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4.《我和大猩猩握了手》体会到我对大猩猩的喜爱,对研究工作的热爱,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作者【美】戴安·福茜。

主题:只要人类付出真情,就会赢得动物的信任,与他们和谐共处。

5.《一个人和一幅画》讲述了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故事,体会老人勤劳、善良、淳朴、执着以及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一个人、一把锹,用勤劳的双手,用坚强的毅力,用一个人的力量,把大山装扮得如此美丽,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假如老人成为中国感到人物,为他写颁奖词:在穷苦的大山上点缀了生命的绿色,在寂寞的大山里细细地端详着一颗颗树,一生的坚守、执著和艰辛,沉淀为绿色的沃土,让梦想发芽。

一个无私奉献(黑油油的脸、密集而粗犷的皱纹、粗拉拉的双手)的人,一幅简单(两个拿着铁锹的人种树)的画。

“一个人”指快乐的植树老人。

“一幅画”指老人在墙上画的粉笔画。

二者的联系:是老人画了这幅画,而这幅画表现着老人内心的孤独,寄托着老人美好的愿望,希望有更多的人陪他一起植树。

“一幅画”也指老人十年如一日地在山上植树造林,用自己的双手成就了满山郁郁葱葱的山林,那是一幅更美丽动人的画。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奉献6.《早晨》作者高尔基,代表作《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用拟人的写法展现了早晨的美景,突出了各种事物的愉快,赞美了充满生机的早晨,让人们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的美丽。

1.高尔基的名言: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2.古诗中的早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早发竹下》(南宋范成大)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7.《葵花之最》作者毕淑敏,本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战士们爱葵花,护葵花,是它们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葵花顽强的生命力,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挚爱。

课后练习:2.“精心”表现了孩子们挑选葵花籽的认真态度,表达了孩子们想让这些葵花开在祖国边境线上的美妙想法,表达他们对祖国和边防战士的热爱之情。

“居然”一词,表现了战士的惊喜,也表达了战士们心中油然而生的敬意,是作者对葵花坚韧美丽、顽强勇敢的赞美。

“趴”这个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每天看这棵葵花时的动作,虽然葵花只是一种极普通的植物,但在守卫着昆仑山的边防战士来看,却似小生灵那样惹人牵挂和怜爱。

“最高”一方面是指海拔最高,另一方面葵花顽强的精神最让人敬佩。

8.《三人行》作者王愿坚,故事人物:王吉文,小周,黄元庆,以长征过草地为背景,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团结友爱。

“雁群南飞”象征着革命战士团结友爱、共同前进,也预示着胜利将属于这样的队伍。

9.《寓言二则》中《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后演变成一句成语,解释: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也做“拔苗助长”,他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他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

违反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演变成成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找不到宝剑的原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作者感慨:“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会课文下方的注解。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书”是指:《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叶公好龙等。

+、《还有人活着吗》讲述了发生在唐山大地震的故事。

10.第三单元六篇课文,其中五篇都为老舍所写,只有《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作者是汪曾祺而不是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爱好:习武、养花、听戏、收藏古玩、说相声、绘画、书法、喝茶,其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儿”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代表作长篇小说《月牙》《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全家福》等。

11.《我的母亲》母亲: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忍让,善良坚韧。

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感激和思念,深深歉疚和怀念之情。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进行叙述。

为什么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因为母亲幼稚大海一般无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起默默的奉献着。

她的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忍让,善良坚韧等品质以及做人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都是通过他的身教,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作者说这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的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12.《济南的冬天》体会拟人、比喻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既表现了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描写冬天的词语:冰天雪地、瑞雪纷纷、漫天飞雪、寒冬腊月。

课后1.冬天的济南呈现出“阳光山景图、雪后初晴图、城外水墨图、空灵水晶图。

13.《祥子买车》选自《骆驼祥子》,祥子:淳朴、能吃苦耐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祥子对未来充满自信,充满希望,他沉默寡言而内秀,其奋发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采用大量的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心理变化:或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表现,或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来揭示,或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反映,或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衬托。

从书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14.《养花》中老舍给我们的印象:勤快、爱交朋友、宽厚待人,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老舍对生活的热爱。

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需劳动,有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体会“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A.不劳动连养花这点小事都干不成,何况别的事情呢?B.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不劳动不会收获果实。

劳动的名言: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15.《母鸡》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无私、任劳任怨,不畏强敌的母鸡形象。

“发了狂”“恨不能”体会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表达了对母鸡的讨厌。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由讨厌转为尊敬。

母爱名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16.《金翅雀》葡萄牙作者米·托尔加,代表作《斗牛米乌拉》《老狗奈罗》讲述了一个爱的故事,文章以金翅雀为线索,一父母和孩子心境的不停变化为主线进行叙述,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对孩子的深切关怀,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反映父亲母亲的情绪、心境的变化。

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给父母讲了自己发现金翅雀的窝,最后放回孵出的金翅雀的经历。

课后最后一题自己会说。

17.《秋天的怀念》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史铁生。

课后第二题。

18.《无言的父爱》作者【美国】苏珊娜·查辛,“无言的父爱”是指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如何自己生活。

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发:在孩子的生活里,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引导孩子,但是真正生活的还是他们自己,自己的人生道路还得自己走。

父亲是勤劳实干,深爱自己女儿,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

19、《勇气》[美]狄斯尼,勇气体现在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美国伞兵是智慧产生勇气,法国妇女是由信仰产生勇气。

作者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一方面展示了这位美国伞兵的勇气和智慧,尤其是第二次冒险的经历,他靠的不仅是勇气和智慧,还有的是对这位法国妇女直觉的认识和信任,正是这一切使这位美国伞兵的冒险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也为法国妇女的形象塑造,为她的精神的突现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法国妇女是镇静而善良的。

20、《再见了,亲人》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文章采取面对面向“亲人”(在雪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友谊。

所以以“亲人”相称)倾诉的形式使感情的表达更加真挚、浓烈。

结尾用反问句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课文中告别的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作者魏巍,他的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上甘岭》《黄继光》,《英雄儿女》都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最可爱的人”指志愿军战士21.《桥梁远景图》作者茅以升,科普散文,课文第三自然段为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城上总结了今天桥梁的五花八门和了不起;启下说明后文将要介绍的是对未来桥梁远景的幻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