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罐作业指导书讲诉

清罐作业指导书讲诉

2、为了提高油气的扩散效果,应尽可能地使油气向高空排放。
3、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购置通风设备
7
检测罐内油气浓度
1、人员进罐前油气浓度检测
2、人员进罐后油气浓度检测
1、未检测罐内油气浓度,增加作业时的危险程度。
2、罐内油气浓度超标人员中毒伤亡。
3、罐内油气浓度超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
1、检测储罐内、附近35m范围内可能存留油品蒸汽的低洼地带的油气浓度。
3、用锯末撒入罐底后,用铜铲或竹扫帚进行清扫(用棉纱对罐底擦净)。
4、对于罐壁产生锈蚀的油罐,当油气浓度降到爆炸下限的20%以下,可用高压水清刷。
1、未使用防爆用具造成火灾爆炸,环境污染。。
2、罐内温度过高造成人员中毒。
3、罐内通风不好,油浓度过高造成人员中毒。
1、购置防爆工具,现场监督检查。2、避免高温作业时间 。
6、检测人员应在进罐作业前再进行一次油气浓度检测,确认油气浓度是否符合规定的允许值,并做好记录。
7、清罐作业指挥人员会同安全检查人员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8、安全监督(监护)人员,进入作业岗位后,作业人员即可进罐作业。
9、作业人员在佩戴隔离式呼吸器具进罐作业时,一般以30min左右轮换一次。作业人员腰部宜系有救生信号绳索,绳的末端留在罐外,以便随时抢救作业人员。
清罐作业危害识别及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书
编制人员:编号:
序号
作业步骤
步骤详细内容
潜在危害
预防及控制措施
备注
1
建立组织
库主任为组长
成员:维修、设备、安全保卫、消防、电工等。
1、组织不建立、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形成事故,财产损失、人员伤
2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1、进行防火、防爆、防中毒
4、机械排风非防爆设备,发生火灾、爆炸。
5、电机泵不防爆,引起火灾爆炸。
6、未抽净底油,增加清洗难度。
7、罐底水杂抽出后未集中处理,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1、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2、油气浓度检测。
3、使用防爆电器设备。
4、用油泵抽净余油、底油(配套电机应为隔爆型)
5、罐底水杂抽出外运,集中处理,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3作业时未使用防爆工具(铜、铝制品)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员伤亡。
3、进罐操作失误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环境污染。
4、人员超时作业造成中毒伤亡`。
1、签发进罐作业票
2、清洗作业之前,应认真复查。
3、清洗作业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4、人员和器材是否齐备、可靠。如有必要应进一步进行器材的检查试验。
5、复核“进罐安全作业票”的填写和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2、测试仪器必须采用两台以上相同型号规格的防爆型可燃气测试仪,3、由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进行操作,若两台仪器数据相差较大时,应重新调整测试。如需动火作业时,尚应增加一台防爆型可燃气体测爆仪。
4、气体检测应沿油罐圆周方向进行,并应注意选择易于聚集油气的低洼部位和死角。对于浮顶油罐还应测试浮盘上方的油气浓度。
2、准备油气浓度检测器
3、准备防爆电机泵及配套电缆、管线等。
1、油气浓度检测器没有鉴定证书,所测油气浓度数值错误,引起事故人员中毒,火灾爆炸。
2、未准备防毒、防爆作业用品、作业工具、设备器材等影响作业。
1、加强现场督查,监管力度,杜绝违章操作,确保安全作业。
2、加强安全人员监督检查。
3、准备、购进防毒、防爆作业用品、作业工具、设备器材。
2、进行防违章操作教育
3、进行安全防范意识
1、未进行防火、防爆、防中毒“三防”教育,违章操作和作业,引发事故,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环境污染。
1、组织清罐前安全教育,作好预防工作
2、挑选专业清罐队伍。
3、指挥和监督人员现场指挥监督4、完善各种手续作好记录。
3
作业准备
1、准备防毒、防爆作业用品、作业工具、设备器材。
5、每次通风(包括间歇通风后的再通风)前以及作业人员入罐前进行油气浓度的测试,并应做好详细记录。
6、作业期间,应定时进行油气浓度的测试。正常作业中每30min内不少于两次,以确保油气浓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7、对于动火分析的油气浓度测试,应采用可燃气体测试仪和测爆仪同时则定,并于动火前30min之内进行。如果动火中断30min以上,必须重新做动火分析。试样均应保留到动火结束之后。
1、清罐作业使用的防毒用具和防护用品,其规格尺寸应保证佩戴合适,性能良好,在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各项事项。呼吸软管内外表面不应被油类等污染。呼吸供气软管,采用聚氯乙烯、尼龙等材质制成。
9
罐内清洗
1、人工用铜(铝)铲或者钉有硬橡胶的木耙子,清除罐底和罐壁的污杂及铁锈。
2、用铜、铝桶盛装污杂,人工挑、搬运出罐外。
4、法兰用盲板封住。
6
排出罐内油气
1、利用防爆轴流风机,排出罐内油气。
2、自然通风对于空气流通好的油罐可采用自然通风十天以上。
1、机械设备排风未达到防爆等级,发生火灾爆炸。
2、罐内油气未排到要求指标,罐内油气浓度过大,进罐作业,引起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
1、进罐前30min由检测人员再进行一次油气浓度检测,确认油气浓度是否符合给定的允许值,并做好纪录。
5
1、切断油罐进出管道阀门
2、断开液位自动测量控制线路
1、断开油罐连接阀门。
2、断开油罐液位自动测量控制线路封闭接头。
1、切断管道时误操作发生跑冒油
2、未切断电路或切断时误操作引起火灾爆炸。
1、加强现场监管力度,杜绝违章操作。
2、维修人员穿防静电服装作业
3、使用防爆工具卸下进(出)口有管线阀门,切断与油罐相连输油管线,管线加盲板。
4
作业开始
排空底油
1、将罐底部油排至人孔以下。
2、维修人员打开人孔、光孔。
3、利用防爆电机泵抽净罐内杂油上层油品,再抽净罐内杂质油品
1、维修人员未穿防静电服装作业产生明火引起爆炸、发生人员伤亡。
2、打开人孔、光孔时违章操作使用非(铜质)防爆工具产生火花引起油气火灾、爆炸、环境污染。
3、误操作撞击铁器产生明火引起火灾爆炸。
8、测试仪器必须在有效检定期之内,方可使用。
1、购置检测设备
2、操作人员业务熟练,经过培训
3、加强现场监督
8
人员进罐
1、检测油气浓度
2、进罐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装、防毒用具
3、携带作业防爆工具(铜、铝制品)进罐
4、携带防爆照明工具进罐
1、人员身体状况不佳造成人员伤亡
2、人员进罐未穿戴防静电服装、防毒用具或防毒用具失效造成人员中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