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左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前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4、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准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

“上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5—6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具准具:挂图,歌曲“弯弯的月亮”。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减法整体感知: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计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安排有如下内容:十几减几、11减几、11减几想加算减、12减几、13、14减几、15、16、17、18 减几、连加、加减混合、复习、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建够过程,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2、注重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加强口算的训练,以正确为前提,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第一课时十几减几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材分析说明:本课时内容是十几减几(不退位的知识),是在上册中数与代数部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的延续。

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退位)的基础,在知识系统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10+3=13和13+2=15 两项内容作为铺垫引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渗透归纳出十几加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木块或小棒,教学图片。

1、加强操作、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加强口算,在计算准确的前提下再要求速度。

第二课时 11减几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教材分析:11减几是 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项内容,是在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有关计算内容的延续,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内容的基础,为此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在学生认知的知识系统中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感悟十一减几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十一减几算理的建构过程。

3、让学生体验十一减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学生操作用的学具。

教学过程:第3课时 11减几想加算减教学内容:教材12-13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运用迁移类推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3、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教学过程:1、注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推。

2、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讨论合作与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 12减几教学内容:教材14-15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12减几的计算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验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11减几、12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种式题的多种算法。

这节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13减几、14减几的多种算法,并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掌握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1、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2、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要比前四课时方的程度要大,要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想说做(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相统一。

第六课时 15、16、17、18减几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教学目标:1、掌握15-18减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过程,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大胆放手,把一些信息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

2、注意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表达。

3、注意让学生体会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4、要给学生表达交流汇报的时间和空间。

第七课时连减、教学内容:教材20-21页教学目标:1、学会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或教学挂图1、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懂图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3、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八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教学目标:1、学会并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算法多样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或教学挂图1、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讲故事、研究探讨计算方法。

2、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不要求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

3、加强与生活相联系。

第九课时复习教学内容:教材24-25页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学生每人准备十几减几的算式卡片第十课时提问题和数学活动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冀教版一年级下册28页“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0页“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3页“认识三角形、圆”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下册28页“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0页“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3页“认识三角形、圆”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折、剪、拼第五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一——第四课时1、数数(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8-40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经历数100以内各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估计意识与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图片、每个学生准备50个扣子或50颗豆子2、数数(二)教学内容:教材第41-4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数100以内的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学生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

学习方式:观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3、数的组成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经历几个十和几个一和起来是多少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习方式:观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小棒、数字卡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