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心泵检修与质量标准

离心泵检修与质量标准

离心泵检修与质量标准
0.目的
为了加强离心式机泵检修拆装作业的安全管理,减少和避免拆装作业对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害,保证拆装作业顺利完成,减少对环境污染,制定本操作程序。

1.适用范围
本操作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维护装置的Y型、AY型相关机泵的检修拆装作业。

2.技能要求
掌握本专业理论实践知识,了解相关工种的一般操作;具备实际操作和处理故障的作业能力;熟悉所用的设备机具状况并会使用。

3.操作程序 3.1 作业前准备
3.1.1 掌握泵的运行情况,并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3.1.2 作业人员必须按所拆装设备的需要准备工、量、卡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仔细检查工具有无破损和缺陷,并正确使用之。

避免作业中造成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3.1.3 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劳保着装》规定进行着装(有必要时必须着隔热服或防毒面具),穿防滑耐油胶鞋,佩戴安全帽并系好帽带。

严禁赤臂进入作业现场,避免造成对作业人员的烫伤、划伤。

3.2 作业环境勘察
3.2.1 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与生产车间取得联系,现场开据《设备拆卸作业票》。

作业票对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及电机是否断电、防护措施等内容必须填写清楚。

3.2.2 作业人员必须与生产车间、电工一起对作业票的内容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误,由生产车间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电工负责人签字。

3.2.3 作业人员必须对设备内的介质压力进行检查确认,确认压力(表值)为零方可作业。

避免造成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3.2.4 作业人员必须对设备内的介质温度、介质危害进行检查确认,确认介质温度低于100℃以下方可作业,避免造成火灾和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3.2.5 作业人员必须对设备电机的断电进行检查确认,确认已断电方可作业,避免造成电机误启动和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4.实施拆卸顺序
4.1 拆卸联轴器防护罩、检查联轴器对中,设定联轴器的定位标记。

4.2 拆卸附属管线,并检查清扫。

4.3拆卸泵体大盖螺栓应对角留有两条螺栓,作业人员相互配合、站位正确,避免泵内残留介质喷出造成人员烫伤、挤伤,设备损坏。

4.4 将泵体置放平稳,使用专用扳手拆卸叶轮轴头螺母,严禁使用手锤、扁铲敲打。

造成铁削飞出伤人。

4.5 拆卸引导轮、叶轮、机械密封,检查磨损及冲刷情况,必要时予以更换。

4.6 拆卸轴承箱,检查轴承;同时测量转子的轴向窜动量。

4.7 拆卸主轴,测量主轴的径向原跳动;测量转子各部圆跳动和间隙。

4.8 检查各零(部)件及泵体。

5.设备组装
5.1 组装可按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5.2 组装机泵零(部)件时应对各部配合尺寸认真测量,符合中国石化《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SHS 01013—92的标准,部分技术参数如下: 5.2.1 联轴器
5.2.1.1 半联轴器与轴配合为H7/js6。

5.2.1.2 联轴器两端面轴向间隙一般为2~6mm。

5.2.1.3 安装齿式联轴器应保证外齿在内齿宽的中间部位。

5.2.1.4 安装弹性圈柱销联轴器时,其弹性圈与柱销应为过盈配合,并有一定紧力。

弹性圈
与联轴器销孔的直径间隙为0.6~1.2mm。

5.2.1.5 联轴器的对中要求值应符合表2要求。

5.2.1.6 联轴器对中检查时,调整垫片每组不得超过4块。

5.2.1.7 热油泵预热升温正常后,应校核联轴器对中。

5.2.1.8 叠片联轴器做宏观检查。

5.2.2 轴承 5.2.2.1 滑动轴承
a.轴承与轴承压盖的过盈量为0~0.04mm(轴承衬为球面的除外),下轴承衬与轴承座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达60%以上,轴承衬不许加垫片。

b.更换轴承时,轴颈与下轴承接触角为60°~90°,接触面积应均匀,接触点不少于2~3点/cm2。

c.轴承合金层与轴承衬应结合牢固,合金层表面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剥离等缺陷。

d.轴承顶部间隙值应符合表3要求。

e.轴承侧间隙在水平中分面上的数值为顶部间隙的一半。

5.2.2.2 滚动轴承
a.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配合为H7/js6。

b.仅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配合为H7/k6。

c.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内壁配合为Js7/h6。

d.凡轴向止推采用滚动轴承的泵,其滚动轴承外圈的轴向间隙应留有0.02~0.06mm。

e.滚动轴承拆装时,采用热装的温度不超过120℃,严禁直接用火焰加热,推荐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器。

f.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滚道表面应无腐蚀、坑疤与斑点,接触平滑无杂音,保持架完好。

5.2.3 密封 5.2.3.1 机械密封
a.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5~1.00mm,压盖与密封腔间的垫片厚度为1~2mm。

b.密封压盖与静环密封圈接触部位的粗糙度为Ra3.2。

c.安装机械密封部位的轴或轴套,表面不得有锈斑、裂纹等缺陷,粗糙度Ra1.6。

d.静环尾部的防转槽根部与防转销顶部应保持1~2mm的轴向间隙。

e.弹簧压缩后的工作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f.机械密封并圈弹簧的旋向应与泵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g.压盖螺栓应均匀上紧,防止压盖端面偏斜。

h.静环装入压盖后,应检查确认静环无偏斜。

5.2.3.2 填料密封
a.间隔环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 1.00~1.50mm。

b.间隔环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为
0.15~0.20mm。

c.填料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5~1.00mm。

d.填料压盖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为O.10~0.30mm。

e.填料底套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50~1.00mm。

f.填料环的外径应小于填料函孔径0.30~0.50mm,内径大于轴径0.10~0.20mm。

切口角度一般与轴向成45°。

g.安装时,相邻两道填料的切口至少应错开90°。

h.填料均匀压人,至少每二圈压紧一次,填料压盖压人深度一般为一圈盘根高度,但不得小于5mm。

5.2.4 转子 5.2.4.1 转子的跳动
单级离心泵转子跳动应符合下表要求:
5.2.4.2 轴套与轴配合为H7/h6,表面粗糙度Ra1.6。

5.2.4.3 平衡盘与轴配合为H7/js6。

5.2.4.4 根据运行情况,必要时转子应进行动平衡校验,其要求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一般情况下动平衡精度要达到
6.3级。

5.2.4.5 叶轮
a.叶轮与轴的配合为H7/js6。

b.更换的叶轮应做静平衡,工作转速在3000r/min的叶轮,外径上允许剩余不平衡量不得大于表6的要求。

必要时组装后转子做动平衡校验,一般情况下,动平衡精度要达到6.3级。

c.平衡校验,一般情况在叶轮上去重,但切去厚度不得大于叶轮壁厚的1/3。

d.对于热油泵,叶轮与轴装配时,键顶部应留有0.10~0.40mm间隙,叶轮与前后隔板的轴向间隙不小于1~2mm。

5.2.4.6 主轴
a.主轴颈圆柱度为轴径的0.25‰,最大值不超过0.025mm,且表面应无伤痕,表面粗糙度Ra1.6。

b.以两轴颈为基准,找联轴节和轴中断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值为0.04mm。

c.键与键槽应配合紧密,不允许加垫片,键与轴键槽的过盈量应符合表7要求。

5.3 壳体口环与叶轮口环、中间托瓦与中间轴套的直径间隙值应符合表8要求。

5.4 转子与泵体组装后,测定转子总轴向窜量,转子定中心时应取
总窜量的一半;对于两端支承的热油泵,入口的轴向间隙应比出口的轴向间隙大0.5~1.00mm。

5.5 紧固连接件、泵体大盖及其他螺栓要根据尺寸规格不同,选择适宜的扭矩力。

避免造成介质泄露,发生火灾和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5.6 应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按要求认真填写拆检值和组装值,做到数据齐全、准确、字迹工整。

记录各零(部)件的检查、修复和更换情况。

6.拆装注意事项
6.1 作业人员配合起吊泵体要找好固定吊点,司索人员(起重工)检查吊钩、绳索是否索紧。

避免发生对作业人员的伤害事故。

吊装作业执行SYB—4112—80《起重工操作规程》的标准。

6.2 作业人员搬运重物要相互配合、均匀用力。

避免重物滑落发生对作业人员的伤害事故。

6.3 作业人员进行拆卸作业时必须配合得当,作业人员相互站位正确,避免相互伤害。

6.4 拆卸机泵零(部)件使用专用工具,严禁使用大锤、手锤直接敲击,使用撬棍撬动物体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作业人员的身体扭伤,财产损失。

6.5 拆卸下的零(部)件要摆放有序妥善保管,做到“三不见天,三不落地”,避免部件丢失、人员磕碰。

6.6 严格执行中国石化《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SHS 01013—92的标准对磨损报废的零(部)件进行更换。

废弃的零(部)件和检修使用过的废油、棉纱、石棉垫、清理设备的垃圾等废物要集中收集,统一管理。

避免发生人体磕碰、环境污染。

7.检查试车
7.1 添加足够的润滑油达到油标1/2以上,检查冷却水及封油等附属部分的运行情况,达到工艺要求再试运行机泵。

7.2 工作完毕要认真清理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的文明检修,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检查确认无误。

封票、送电、准备试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