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2.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B.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3.李大爷今年82岁,下列是他回忆孩童时所见土地改革的历史片段,其中回忆有误的选项是()A.村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丈量七地,分配牲畜、农具等C.批斗地主D.组织大家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的兴修4.由于工业基础好及紧邻苏联的原因,建国后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都安排在东北地区。

东北一度占有中国90%重工业基地,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

“共和国长子”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A.五一计划期间B.土地改革时期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5.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接受改造。

那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是()A.公私合营B.赎买政策C.建立高级社D.开展合作化运动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中共八大D.农业生产合作社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1)西藏和平解放(2)三大改造完成(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4)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A.(1)(2)(4)(3)B.(2)(1)(3)(4)C.(1)(3)(2)(4)D.(4)(3)(2)(1)8.建国以来党和人民面临的第一次严重经济困难是下列哪个时期()A.(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B.(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时期D.(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以下四幅图片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A.B.C.D.10.后文革时代之所以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因为文革出现一大批冤假错案。

其中文革制造的最大冤案是()A.刘少奇冤案B.彭德怀冤案C.陆定一冤案D.邓小平冤案11.“天涯海角”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之一,也是我国南方某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1988年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我国政府把此省设为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请问此省是()A.海南B.汕头C.厦门D.珠海12.1978年底的一次会议,集中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

这次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1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与唐太宗可谓一脉相承,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各民族的欢迎,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影响不正确的是()A.体现民族平等,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B.体现少数民族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未必能服务一方,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D.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14.邓小平是我们改革开放的领路人,有关他的事迹小明做了统计,以下是他的笔记,其中记录正确的是:()①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功绩卓著。

②文革期间曾被打倒,受尽磨难。

③参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④党的十二大发表南方谈话的重要指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15.党的十三大召开那年,海峡两岸隔绝三十八年的状态才得改变。

在台湾孤独生活多年的老兵汪松年也在那时和大陆的女儿取得联系。

请问台湾当局下令解除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标志是()A.废除“三不”政策B.成立海协会C.成立海基会D.汪辜会谈16.有位诗人写剑:“夷霸港九梦成空,香江又与长江融;一国两制成真日,万民祭天慰邓公”,这首诗和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1997年香港回归B.1999年澳门回归C.中英达成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D.中葡达成澳门回归的联合声明17.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凭借出众的外交才华赢得了海内外友人的高度赞誉。

他纵横捭阖,智慧地排除许多干扰,为我国外交事业打开局面。

以下有关周恩来外交活动陈述错误的是()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推动印度支那和平决议签署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79年参加签署《中美建交公报》18.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小球转动大球”事件是()A.基辛格访华B.乒乓外交C.尼克松访华D.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19.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年份。

以下史实发生在2001年的是:()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20.历史年代尺能够直观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

下列年代尺与1997年相对应的是()A.中共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B.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了起来D.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中:“三十年以来为革命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的起点是五四运动。

______(判断对错)22.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______(判断对错)23.农业大跃进时期的壁画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它反映了三大改造运动中农民集体耕作和吃食堂的其乐融融的景象。

______(判断对错)24.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打压的正义抗争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

______(判断对错)2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

______(判断对错)26.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______(判断对错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27.1951年宣告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标志我国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28.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____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以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9.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材料题:对外关系是一国施政的重要内容,也体现国家命运的兴衰。

战争与友好交往是衡量本国与他国关系疏密的重要标尺。

观看以下中国现代史对外关系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材料二:图2材料三:图3材料四:图4(1)请问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战争是哪场战争?(2)依据材料一、二图片,分析中国军队参与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3)目前美国飞机飞临南海寻衅滋事,东亚爆发战争的危机日益迫近。

请问6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胜利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启示?(4)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的丰收季节,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何开怀大笑?(5)近代中国的开放是被动开放,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

但1980年中国自主开放后改变了一切,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连年增长。

请问图四作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是为哪个特区城市的开放而题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以来的开放有何不同?31.材料题:解放后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改革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仔细阅读下文,并深入分析。

材料一:1953年河南安阳县有十八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初级社,一些人讽刺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

结果,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

最后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两年,生产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于是全村农户都入了高级社。

材料二:从1958年夏天开始,短短的几个月全国74万多个农村合作社就改成了2万6千个人民公社,占农户的99%,宣传三四年至五六年就可以按需分配,进入理想社会。

这一组织形式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忆在安徽凤阳插队做知青时说:“那时凤阳是有名的贫困县,逃荒要饭的人很多。

自从承包制一推开,农民自己种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自己来谋划,温饱问题很快解决。

”﹣﹣﹣材料均选自《百度文集》请同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当时农村正在开展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展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l958年组建人民公社时正在进行的另一场运动是什么?这两场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及图片,回答李克强总理所谈承包制指的是什么制度?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改革历程,你有什么启示?32.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解放思想、改革体制及祖国统一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收获。

回顾过往,面向未来,我们更加有信心去实现新时期的中国梦。

材料一:1992年八十七岁的邓小平乘电梯登上50层的高楼来到深圳国贸中心大厦,临窗而坐,他高兴地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敢闯的精神,就走不出好路和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二: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今后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材料三:国民党上台后坚持海基会和海协会九十年代达成的共识,在直航、赴台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给予台湾和大陆同胞很多福祉。

台海局势的稳定是以往六十年中前所未有的。

若2016年台湾大选民进党上台放弃共识,实行台独政策,则两岸未来发展就蒙上了阴影。

请回答:(1)材料一中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点内容是什么?邓小平南巡讲话有什么意义?(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党的“伟大创举”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指的是?在这次会议上还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祖国统一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海基会和海协会在九十年代初达成了共识。

其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22.√23.×24.√25.√26.×三、填空题:(本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27.西藏和平解放;一国两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