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南京大学体育复习提纲。
来源:张家榕的日志1.体育的概念即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体育的功能本质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1)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教育符合人的生存需要:体育对人的身体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人类为了获得健康的身体,并且具有强健的体魄适应大自然,通过长期的积累,人们总结了许多的经验,如:养生、导引、武术等等有文字记载的内容,代代相传。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通过体育教育达到掌握体育的知识、提高运动的技能、技术和战术,促进心身和谐发展的,掌握生活所必须的技能,提高健康文化素养,提高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动作的灵活、以及与队友的相互默契与协作。
通过体育可以培养人良好的意志品质、自我实现目标的自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育的健康功能一方面随着高科技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的节奏加快了,身心所要承担的负荷加大了。
另一方面人对物质无止境的需要增加了人们身心负担。
体育的目的之一是增强体质。
科学的锻炼身体,可以良好地提高人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健康、不容易疲劳。
体育对心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借助体育作为完善自我的手段,如长跑,可以借助它锻炼毅力;球类,可以借助它培养集体的协作;登山,可以在向自然的挑战中找到自我。
由于这种学习的过程在快乐的状态下实现的,所以常常对人的烙印很深刻。
(3)体育的娱乐作用一方面体育成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娱乐是现代人们的一种需要。
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全民的体育开展情况也好。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人们有时间,有精力去丰富业余生活;脑力劳动的负荷加大,精神压力的增加,人们需要用体育进行身心的调剂。
体育不仅参与者可以从中得到利益,观赏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有心理医生让抑郁症观看体育比赛,因为体育的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的场面,可以对人有感染性,改善人的内环境。
非本质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4)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商业化成为经济社会的一个自然产物。
体育广告、体育消费(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表演观赏、体育运动器材、体育报刊杂志)、体育彩票,给体育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它的商业化改变了体育管理和经营体制,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方式实现与其它产业部门的经济联系。
这样不仅可以将等价获得的收益再投入体育事业的发展,使体育产业进入良性循环,解决其事业因资金缺乏而不能正常发展的困境,而且促进了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
(5)体育的政治功能体育为一个国家所运用,作为政治手段。
我国著名的乒乓球外交,一颗小小银球,为中美建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我国的女子排球队获得世界“五连冠”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升高了。
尤其是中国2008申奥成功,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注目的中心,它促进了外交事业的发展。
1980年莫斯科,有加拿大、日本、美国、西德等60多个国家抵制苏联入侵阿富汗而没有参加比赛。
1984年,苏联为代表的16个国家以美国恐怖事件会造成人生安全为故,没有参加在美国洛衫矶举行的奥运会。
1988年北朝鲜抵制它的临国南朝鲜举办奥运会,古巴也加入了抵制的行列中,没有参加运动会。
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3.牵张反射、姿势反射原理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
牵张反射,在正常机体内,肌肉被固定在骨的两端,当肌肉处于被拉长状态,肌肉内的本体感受器不断有冲动传入骨髓,反射性地引起肌纤维收缩,称为牵张反射。
姿势反射: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或产生效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变身体在空间的姿势,这类反射总称为姿势反射。
姿势反射包括状态反射,翻正反射,旋转运动反射,升降反射,着地反射。
状态反射:状态反射是指头部在空间位置改变时,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的位置改变时,可反射性地改变躯体骨骼肌的紧张性,称状态反射。
头向前俯时,后肢伸肌紧张性加强,而前肢伸肌紧张性降低。
如做前滚翻时,低头,利于腿后部肌肉的用力。
短跑起跑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身体的前倾,就有利于后大腿的肌肉做有力的后蹬。
头后仰时,前肢伸肌紧张性加强,而后肢紧张性降低。
如跑步时,如果头后仰,臂的摆动就紧张,腿的后蹬地力量就差,影响向前的效率。
在做屈臂悬垂的动作时,可适当的头后仰,帮助前臂伸肌发挥其力量。
头向一侧转时,下颏所指的一侧伸肌紧张性加强,而对侧两肢舒张;当身体向一侧倾斜时,肌紧张的变化与头扭转时的变化类似。
弯道跑时,为了加强外侧腿的蹬地,获得向心加速度,头需要向圆心内倾。
如在直道上跑短跑的时候,头向一边侧,就会导致不能直线的前进。
4.肌肉收缩的形式及举例分析根据肌肉收缩时长度与张力的变化,将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三种:(1)向心收缩,又称缩短收缩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长度缩短,并牵拉骨杠杠做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是人体得以实现各种加速运动或位移运动的基础,向心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是运动员成绩的决定因素。
例如,跑步时后蹬的力量,投掷时器械出手的力量等都与向心收缩有关。
(2)离心收缩,又称拉长收缩离心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了,这种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离心收缩在人体运动中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离心收缩时肌肉做负功。
例如蹲起动作,在屈膝下蹲时,股四头肌在收缩的同时被拉长,以控制重力对身体的作用,这种离心收缩使身体下蹲到所需的位置,同时也为股四头肌下蹲后的起立动作创造条件,使其在向心收缩时发挥应有的力量。
又如,当人从高处往下跳时,足一接触地面,就反射性的引起股四头肌和臀大肌产生拉长收缩,使下肢保持屈曲状态,以减缓和制止身体下落,避免摔倒和损伤。
(3)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并不发生变化,这种收缩称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时,肌肉的张力可发展到最大,但没有位置的移动。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肌肉此时未做外功,但仍然消耗了很大能量。
5.能量供应过程三磷酸腺苷(ATP)是肌肉活动的唯一的直接能量来源。
肌肉活动时ATP的再合成:(1)磷酸肌酸(CP)的分解--磷酸原系统CP是贮存在肌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化物,当肌肉收缩时,随着ATP迅速分解,CP即迅速分解放能,使ADP磷化合成ATP。
(2)肌糖原的酵解--乳酸能系统在大强度、持续时间较长,机体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只能靠肌糖原的酵解来合成ATP。
机体所产生的乳酸在氧供应充足时,一部分氧化释放能量,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原。
乳酸是强酸,当它在体内集聚过多时,会使机体工作能力下降。
(3)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系统在氧供应充足下,机体利用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来合成AT P。
这种有氧氧化供能过程称为有氧氧化过程。
如果持续小强度的运动12分钟以上,就可以消耗储藏在体内的脂肪,达到减肥健美的目的。
6.运动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呼吸运动中采用正确地呼吸,对于提高呼吸效率,保持环境的恒定,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能力,以及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口鼻并用安静时,由鼻道与烟腔进行呼吸,运动时由于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强,肺通气量也相应提高。
因而人们常采用口鼻并用的方法进行呼吸。
其有利因素:(1)可以减少呼吸道阻力,增加气体流量。
(2)减少呼吸肌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额外负担,推迟疲劳出现。
(3)暴露满布血管的口腔潮湿面,增加散热途径。
在冬季运动时,口不宜开过大,尽可能使吸入空气由口腔加温后再通过咽喉入肺部。
(2)加大呼吸深度,调整呼吸频率运动时肺通气量的增加是通过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实现的。
剧烈的运动时如果呼吸频率使肺通气量上升,呼吸深度反而减少,这种会出现呼吸表浅、急促,并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感。
这是由于呼吸肌收缩太快,导致其无氧代谢比例加大、氧债积累增多,呼吸肌很快衰弱,运动很难坚持,甚至还无法坚持运动。
因此,在运动中加大呼吸的深度,控制呼吸频率,是有效加大肺泡通气量,提高气体交换的途径。
(3)呼吸与运动技术的配合运动时呼吸的形式、频率、深度以及节奏如能根据运动动作、运动的强度等进行调整,不仅能有效地发挥运动技术水平,还能推迟疲劳的产生。
周期性运动时,如长跑采用2~4步一呼,2~4步一吸。
游泳可采用2~4划臂一呼,2~4划臂一吸。
非周期运动时,在完成两臂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或展体时采用吸气为好;在完成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时,则以呼气为好。
(4)合理运用憋气在吸气之后闭声门用力呼气称憋气。
憋气可反射性地加大肌张力,固定胸廓便于更好发力。
但憋气时要注意:(1)憋气前的吸气不要太深,深吸气后的憋气可微启声门,当呼气肌强劲收缩压迫胸腔时让少许气体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
(2)憋气运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如赛跑者在临近终点的最后冲刺,举重者在上举杠铃过头时才憋气,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3)儿童少年要少作憋气动作,因这对心脏发育不利。
7.影响肌肉收缩力量的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纤维越多,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
锻炼可以使肌肉纤维增粗,从而使肌肉力量增大。
如我们常形容力量大的人是彪形大汉,因为他们的肌肉块大。
(2)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在肌肉收缩前适当的拉长,能增加肌肉的力量。
如起跳前屈膝、屈髋,事先拉长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臀大肌,就有利于发挥肌肉的收缩力。
踹脚要先收腿,而后蹬脚;冲拳要将臂收回,然后再出拳,就是为了获得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取决于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
心理状态好,兴奋性就高。
一个人如能够轻松专注,就能够较好的发挥现有的水平。
运动员由于长期的训练,他们的这种能力得到了某些训练,所以他们容易调动潜在的能力。
准备活动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理想的水平。
(4)肌群的协调能力(5)肌肉收缩的代谢适应8.身体锻炼的原则(1)自觉积极性原则(2)因人制宜原则(3)适量运动负荷原则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
适宜负荷是指锻炼时负荷量要适合自身的情况,过小负荷的刺激,不能起到锻炼的效果;过强的负荷则有损与健康。
因此,身体锻炼的负荷一定要因人而异,锻炼者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建库状况等实际情况掌握运动负荷量。
对同一人来说,运动负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机体的适应能力的提高,负荷量由小到大,逐步给予机体以新的刺激,使人体机能保持不断地增长的趋势。
“量”是指完成练习的数量、次数、组数、时间、距离和重量;“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的间隙的长短、负重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跳高的高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