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第17册音乐教案课题:《西南情韵》单位:乌鲁木齐市第X X中学姓名:日期:2015年10月人音版第17册《西南情韵》第一课时学科音乐年级九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型唱歌教育理念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分析1、《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
飞歌的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
全曲有四个乐句。
2、《苏木地伟》是一首在四川彝族地区流传甚广的酒歌。
本堂课采用讨论法、欣赏法等。
预设目标1、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感受苗族民歌的艺术魅力,能够在音高基本准确的基础上主动参与演唱活动,知道飞歌的旋律、结构等主要音乐特点。
2、学生能熟唱酒歌《苏木地伟》,感受并体验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1、感受苗族民歌的艺术魅力,能够在音高基本准确的基础上主动参与演唱活动,知道飞歌的旋律、结构等主要音乐特点。
2、感受彝族酒歌的情绪。
教学难点“降3”音高的把握和作品中的节奏把握。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分配二次备课备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5/8 5 3 5 5 i 5 3 1 ||哎....要求:声音自然、圆润。
发声练习介绍苗族的背景资料和音乐文化为歌曲的学唱做铺垫了解民族文化4分钟4分钟二、新课教学(一)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飞歌)1、请同学介绍苗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船节。
苗族音乐分为四大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和器乐。
民歌中以飞歌最富有代表性。
2、分析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
(飞歌的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
)全曲有四个乐句3、学唱歌曲。
聆听范唱,学唱歌词。
4、“降3”的音高把握。
在钢琴上弹奏“降3”与“还原3”,学生听辨音高。
5、分组唱,设计动作、表情,进行评比。
(二)《苏木地伟》(彝族酒歌)1、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热情大方,在欢迎宾客或节日饮酒场合中会载歌载舞来渲染气氛,故涌现出了许多的《祝酒歌》、《敬酒歌》等。
你能唱一段《祝酒歌》或《敬酒歌》吗?2、教师演唱《祝酒歌》。
3、引出彝族酒歌《苏木地伟》,并作简介。
4、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情绪。
5、教师弹琴,学生试跟唱(慢速)。
6、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7、学生分主、宾角色演唱,以更进一步感受情绪。
了解歌曲学唱歌曲掌握“降3”音高分组唱表演学生演唱学生聆听演唱歌曲分角色演唱了解歌曲突破难点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感受其他的酒歌风格了解作品演唱并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10分钟4分钟10分钟6分钟三、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一题第1、2小题。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飞歌)苏木地伟(彝族酒歌)教学反思人音版第17册《西南情韵》第二课时学科音乐年级九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型欣赏教育理念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分析1、《布谷催春》是侗族女声大歌,具有致盛行富带哦音乐的特点。
这首大歌以二声部为主,羽调式,变化拍子。
2、《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预设目标1、体验侗歌无伴奏多声部演唱及彝族傣族民族音乐的特点。
2、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教学重点体验侗歌无伴奏多声部演唱及彝族傣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中衬词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侗歌无伴奏多声部演唱及彝族傣族民族音乐的特点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分配二次备课备注一、组织教学复习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苏木地伟》。
复习演唱歌曲讨论并聆听模拟演唱巩固所学歌曲激发学生想象力4分钟10分钟二、新课教学(一)《布谷催春》1、谈谈侗族及侗族大歌。
2、欣赏侗族大歌《布谷催春》,学生感受情绪。
3、复听作品。
4、选取片段鼓励学生模拟演唱。
(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1、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极是特色及魅力。
其中《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2、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请同学们谈谈歌曲中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如领唱、衬词的运用等。
3、教师小结,引出什么是混声合唱。
使学生了解它包括了哪些些部及合唱中的领唱形式。
4、引导学生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5、复听此曲。
引导学生着重体验,领会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三)《赶摆路上》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聆听三个声部的不同旋律,感受其和谐的效果。
3、请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学生聆听并了解感受体验聆听作品学生聆听并讨论了解作品加深对作品的印象10分钟10分钟4分钟三、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二、四题。
四、课堂小结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风格迥异,魅力无比。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接触不同民族的音乐。
学生聆听2分钟板书设计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赶摆路上教学反思人音版第17册《西南情韵》第三课时学科音乐年级九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教育理念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分析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歌舞》(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
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人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预设目标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教学重点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教学难点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时间分配二次备课备注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了解作品对作品有1分钟3分钟3分钟二、新课教学1、导入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简介瑶族的服装、居住地、民族特点、生产劳动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主题,主题A 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先有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烈,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3、用主题A做声势练习(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3)再练习后8小节。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逐段进行赏析完整欣赏作品声势练习一个大致了解逐段赏析了解细节完整欣赏作品,加深整体印象感受作品情绪变化3分钟4分钟4分钟10分钟10分钟人做。
4、用打击乐器演奏主题A 学生和老师琴瑟和鸣,其乐融融三、拓展延伸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瑶族舞曲声势练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