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花基地可行性实施报告

兰花基地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项目单位名称:(以下简称“公司”)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发展历程:1.1.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2 项目基本情况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金州区800亩兰花基地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市金州区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建设规模:项目将建设800亩兰花生产基地。

产品方案:本项目主要从事兰花的培育及种植,达产年兰花生产能力达3000万支。

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公司设立有专门的种苗培育中心,其人员全部是花卉方面的专业人才,经过系统的培训,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重点从引进蝴蝶兰、文心兰、卡特兰、石斛兰、大花蕙兰等多种兰花。

公司已同省农科院、农大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有着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及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

项目技术是可靠与可得的。

主要设备名称、数量:深入水井及水泵4台(套),排水及喷灌系统、施肥喷药系统、熏蒸室设备1套、供电设施。

1.2.4 土建工程主要建筑物面积:项目占地面积800亩。

将建设荫棚24个(每个25亩),建筑面积600亩;采后处理大厅一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熏蒸室一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办公楼一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宿舍及仓库一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辅助设施包括锅炉房一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园道路10000平方米。

1.2.5 建设期限建设期限:八个月,自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

1.2.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500万元,全部流动资金为500万元。

资金来源:项目投资资金均为企业自筹资金。

1.2.7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兰花种苗生产线,实现种苗的转化和种苗提升,并通过与农户签订产品回收订单的形式,从根本上规避了农户种植的市场销售风险,从而形成集种苗培育、转化,兰花种植,花卉上市、标准化花卉产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出口于一体的花卉产业化发展链条,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项目效益指标详见表1-1。

表1-1 项目效益指标表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国农办[2009]223号)◆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市财政局关于申报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大财农发[2009]771号)◆市金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市金州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委托方提供的其他材料1.4 综合评价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项目建设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需要。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传统工业化道路所造成的全球性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已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同时,城市化伴随着诸多的心理和生理疾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正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因此,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2)项目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金州区是市重要的旅游景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景区的美化、城市的绿化与一些旅游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因此,建立大型花卉基地,培育大量花卉苗木,美化、绿化景点,提升城市品位,已成当务之急。

而该项目的建设也正是加快建设金州新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金州区旅游业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项目建设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建立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同时,发展花卉苗木基地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花卉苗木的需求以及带动当地青年创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及乡村绿化,以此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容,研究制定了《城市绿化规划》、《退耕还林还果发展规划》等文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对花卉苗木的生产,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花卉产业发展历经4个阶段,完成了华丽转身,实现了完美的四级跳。

2001年-2003年起步。

花卉生产以农户零散种植、传统培育、集市销售为主,品种单一,规模较小。

2002年花卉种植面积超过7000亩,2003年底一跃达到3万亩。

2004年-2005年发展。

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规模化、外向型生产基地建设为标志,花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增加到3.5万亩,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陆续出现了一批花卉专业村、专业户和龙头企业,逐步由零散、粗放经营向“公司+基地+农户”的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到2005年底,花卉种植面积猛增到5万亩,出口创汇额达到2000万美元。

2006年-2007年产业化。

花卉进军2006年世博会后,花卉产业走上了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良化、质量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轨道,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并跻身全国10大花卉强市行列。

截至2007年底,花卉种植面积增加到6.6万亩,出口创汇增加到3500万美元。

2008年至今现代化。

大型龙头企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要订单企业,至此,花卉产业逐步转入现代化高科技发展快车道,花卉品牌的影响力大幅度提高。

2008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出口创汇达到3675万美元。

2009年,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3万亩,出口达到3860万美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的花卉苗木生产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南方的花卉产区相比还存在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少、档次低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供应能力。

该项目建设符合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需求,必将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1.4.2项目建设的优势(1)自然条件优势市金州区地处辽东半岛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4′~39°2 3′、东经121°26′~122°19′,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市甘井子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保税区为邻,北与普兰店市及普兰店湾新区相接。

全区面积97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1.23公里。

金州区是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兼有海洋性的气候特点。

本区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所受太阳辐射一年四季比较大,大气环流以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为主,再加上一面依山、三面靠海的地理环境影响,所以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集中、季风明显、风力较大。

金州新区位于辽东半岛中南部,处于东北亚经济圈和还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交汇处,陆地进入必经之路。

金州新区境交通四通八达,201国道、202国道、大高速公路、丹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大庄铁路等数条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全部从金州境穿过。

项目区所在的金州新区向街道距市区50公里,大魏家街道距市区25公里,可以直接接受市的城市功能及经济辐射。

(2)种植基础优势花卉产业概况:截至2010年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8.6万亩,生产各类花卉11.6亿株(枝、盆、粒),实现产值31亿元,出口创汇总额达到4000万美元。

花卉基地迅猛发展,仅2010年就完成日光温室305个,联栋温室22.7万平方米。

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国际花卉中心进展顺利,花卉交易中心已完成主体封顶,研发中心、莲花博览中心正在加快建设。

大型花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世纪种苗繁育的草花、盛世绿源培植的彩色树木、佛伦德繁育的百合种球、东华生产的出口白菊、圣洁生产的大花蕙兰、瑛琦生产的红掌绿掌白掌成为城市的名片,体现了东北花卉特色,提高了东北地区花卉产业的整体实力。

花卉生产基地实现倍增发展,新建联栋温室之多、标准之高、规模之大超过历年,花卉生产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为东北亚国际花卉中心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快速推进花卉产业发展中,遵循生经济增长规律,坚持以转型调结构促发展。

早在2007年,市就形成了6个具有全国和地区先进水平的特色花卉园区,大尺度拉开了富有特色的块状经济框架。

金州区登沙河镇出口日本的白菊、金州区向应镇的蝴蝶兰、甘井子区红旗镇的仙客来、普兰店市的泛美草花种苗、瓦房店市炮台镇的大花蕙兰、甘井子区瑛琦公司的红掌,这些花卉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和东北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

(3)出口地域优势项目所在地距日本、韩国、朝鲜及俄罗斯较近,近年来当地花卉销售市场也得到了日本、韩国、朝鲜及俄罗斯花卉经销商的认可。

每年花卉市场的对外贸易占到整个花卉市场的20%以上。

(4)政策优势关于修订《市花卉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大财农〔2008〕316号中第三条当年新建和扩建的花卉生产基地,经检查评定,凡达到本办法规定的建设标准的,每年根据预算情况择优一定数量予以扶持。

补助标准:标准日光温室每个一次性补助1—1.5万元,大型联栋温室花卉生产基地每处一次性补助30—50万元。

位于辽东半岛西端,三面环海.属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为发展花卉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在《建设“大”规划纲要(2003-2020年)》中,提出要优先发展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花卉业,并将其列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形成整体开发、区域化布局、名牌产品支撑、“龙头”企业带动,逐步扶持花卉产业发展并做强、做大,加快推进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

1.4.3风险评估兰花种植过程风险因素主要是对温湿稳定性要求很高,栽培环境,植料,浇水,施肥,病虫危害的防治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公司有着多年的兰花种植技术,对种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严格的环境参数和操作规程,并与国外科研院校进行密切合作,联合研制蝴蝶兰新品种。

聘请世界级洋兰病毒专家清安博士、国清先生、世华先生为技术顾问、聘请世界著名洋兰育种专家昆沛先生为本公司技术总监保证了兰花的产品质量及成活率。

项目风险较小。

1.4.4项目的带动作用项目将种苗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农民,由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及种植指导,待农户养成公司规定标准后,再由公司以保底价收购,可带动当地及周边1250户农民从事兰花生产。

项目所需的原料又间接带动当地花农和其他相关环节300人增收,项目幅射带动作用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