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一中初2018届15-16学年(下)期末试题——语文

重庆一中初2018届15-16学年(下)期末试题——语文

重庆一中初2018级15—16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6.07(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重庆一中初2018级40班的文学爱好者——季灵灵同学经时空隧道,回到了一百年前的民国,几经努力成为《新青年》的一名实习生,在文学大师云集的年代舞文弄墨。

让我们一起帮灵灵完成她的文学之梦吧!一、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30分)1.陈独秀社长需要季灵灵给他校对一份材料,找出其中注音全...对.的一组()(3分)A.窥.伺(kuì)窘.迫(jiǒng)庇.荫(pì)叽叽喳喳..(zhā)B.慷慨.(kǎi)剽.悍(biāo)娴.熟(xiān)怏怏..不乐(yàng)C.抽搐.(chù)犁铧.(huá)悲怆.(chuàng)毛骨悚.然(sǒng)D.遒.劲(qiú)毋.宁(wù)吞噬.(shì)面面相觑.(xù)2.王力教授鉴于国人智识水平参差不齐,口能言而字不通,声能辨而形不识。

为了考察灵灵基本功,特意对几部文学作品的句子删削改增,请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句()(3分)A.天下大乱,兵甲满地,学者之日月皆消蚀于忧皇扰攘之中。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B.中国的检查官却不许留空白,必须接起来,于是读者就看不见检查删削的痕迹,一切含糊和惶惚之点,都归在作者身上了。

——鲁迅《<准风月谈>前记》C.荀彧曰:“大军方北征而回,未可复动。

且待半年,养精畜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罗贯中《三国演义》D.道静接过来,像筛糠一样,她的双手簌簌地抖着。

还没有看,眼泪就滴到信纸上。

——杨沫《青春之歌》3.在灵灵的努力下,《新青年》拥有了广泛读者。

但民国初年的语文教育却不甚乐观,各地文艺青年投来的稿件里有着很多词语误用的现象,请找出没.有.问题..的一句()(3分)A.尔等今日违抗大人禁令,贪赃枉法,不知收敛,理当自知死得其所....。

B.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孜孜不倦....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C.他在廊沿下走来走去,口里念念有...词.地,不知说什么。

D.这个上海人非常善于处世,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而是进.退.维.谷.,不断受到上司重用。

4.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谈到“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其中“八事”之一为“须讲求文法”,灵灵请你帮她找出下列句子没.有文..法.问题..的一项是()(3分)A.沈从文那年二十岁,便开始进到一个使他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B.徐志摩在担任《新月》杂志主编期间,多次被评为校对小能手和防火防盗模范单位。

C.最近,国民政府上调了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等162个出版社的书籍,平均涨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八道湾十一号里陈列着当年好多种鲁迅兄弟使用过的东西。

5.一天,灵灵读到汪曾祺的《受戒》,正被清新素雅、恬淡纯情的故事吸引时,发现结尾部分因狂风突起而乱了顺序,但灵灵相信,优秀的小说不仅有着逻辑上的连贯,更有情感和语感上的一脉相承,现在就把杂乱无章的字条重新拼合,找出最恰当的一项()(3分)①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②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③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④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A.③④②①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①③④②6.正在审稿的灵灵拿着一句“月光流着,已经秋.了”中的“秋”字问赵元任教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赵元任教授说,秋本是名词,但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成为秋天”,这叫转品,也就是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

之后,赵教授写了四句方文山的歌词让灵灵练习。

请你帮她在下列名词中找出与例句词.性.变.化后一致....的一项:()(3分)A.被雨淋湿的唐装那股叹息很东方..,我看不惯尊严受伤家族如此不堪风。

——《双刀》B.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青花瓷》C.灰蒙蒙的夜晚睡意又不知躲到哪去,一转身孤.单.已躺在身旁。

——《回到过去》D.风筝在阴天搁浅,想念..还在等待救援,我拉着线复习你给的温柔。

——《搁浅》7.沈从文主编希望灵灵为下一期“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栏目写一段主持人寄语,为了减轻你的工作量,沈从文主编已为你写好两句,请根据例句填写完整。

(3分)思念是夜泪成行不能枕的悲怆,思念是望梅止渴不能食的奢望,, 。

8.综合性学习(9分)经过不懈努力,灵灵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钱玄同副主编把三个栏目交给灵灵去主持,相信灵灵会干出一番事业。

(1)刚刚主持“文坛八卦”的灵灵总想搞个大新闻,于是她在胡适教授一次关于“白话文与文言文之比较”的讲座上主动提问:“白话文和文言文各自的特点都是什么?”胡适教授微笑道:“我举个例子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

我后来用白话文只须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非常省钱。

如果用文言文写,则是‘才学疏浅....,恕不从命....’。

....,恐难胜任这份电稿12个字,也算是很清楚,很明了。

”讲座之后,灵灵反复吟咏“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这十二个字,与“干不了,谢谢”相比,愈发觉得文言文有它独特的魅力。

现在请你根据材料帮灵灵概括归纳文言文的三个特色,请用四字词语概括。

(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京人大附中的语文教员张正老师是著名作家张恨水的女儿,灵灵在主持“名家访谈”时曾与她聊起鲁迅,她说:“当代人不愿读他们读不懂的东西,何况去理解鲁迅……理解鲁迅最难的地方在于,这与现代人的生活距离太远了……《社戏》里那种情趣、欣赏景物的描写还好,但如果在语言上归类,又在小说和散文中间拿捏不准,既有欧化的语言,又有江浙方言,读起来很陌生,又清新;另一方面,比较多的鲁迅文章都是在无产阶级世界观下选出来的,一些人性的普遍的东西学生愿意接受,但一提到革命政治学生就反感。

”(摘自郑以然《当代中学生对鲁迅接受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2005 年11月。

)本来设计好的问卷因为油印的失误而损毁了问题环节,请你根据这则口述材料帮灵灵逆推三条问题,补完这张调查问卷:(3分)问题一:您认为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如何?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天,灵灵向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请教他怎么看“余华是当代鲁迅”这一命题。

钱老师说:“鲁迅和余华身处不同时代,然而他们跨越了时空的限制,都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困境,并且寄寓着深切的悲悯关怀以及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

”据此,灵灵打算办一个“经典重读”栏目,所以她向社会各界广征《活着》的读后感,鱼龙混杂中请你帮灵灵找出与其主题最不相符的一项:()(3分)A.《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如何认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如何理解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B.《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部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小说。

C.《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D.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给读者出乎意料的震撼。

作品中死亡的重复发生,所有人的死都是偶然发生。

小说通过这些死亡额重复,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灵灵带着关于文言文的疑惑求教刚刚走红诗坛的郭沫若,他说:“我们读书求学的目的,不能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于丰富深刻的现代文之外,还要在传统文化中浸润积累。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灵灵感觉自己都可以上天了。

陈寅恪先生为此特意出了几道诗文题,请与灵灵一道完成吧。

9.古诗文默写。

(10分)(1)静安宅里当窗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望驿台》)(2)___________________,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4)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6)地不满东南,__________________。

(《淮南子》)(7)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8)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二)欲取新知,必温故识,灵灵为了更好地研究老舍的短篇小说,就从《聊斋志异》开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5分)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