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2.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 少年期(13-15岁)
3.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 幼儿文学: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 生活故事、图画故事。 童年文学:(主体,狭义):童话、 儿童小说、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少年文学: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 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比较:小猫心情很不好,可小免并不理 解它。 小猫心里很难过,可是小免不知道。
内容:心理描写幼儿可知可感的事物, 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例:《拔萝卜》
(三)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1)稚拙美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但他们喜欢 用自己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世界; 幼儿身体弱小,但他们的头脑中 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巨人”,这 种矛盾所产生的幼儿的想法和行 为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 1.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 •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 ①讲故事前要提出要求 • ②要边讲边提出问题。 • ③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讲述
• ④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辅助作用。
• ⑤给孩子适当留下些发挥的空间
• 2.图画是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
• 图画包含很多艺术要素如:构图、色彩、线条、造型。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思考: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一、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灵魂,是 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的重要标志。
月亮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
• • • • • • • •
幼儿文学语言要求: 1.浅显 ①注意词汇的使用(多用动词和名词) ②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 例如:这一切都被躲在树上的小猴子看见了 2.音乐性 ①文句有韵 ②多用象声词
• 浅显并不等于词汇贫乏、干瘪无味,也不等于迁就儿童。
• • • • • • •
3.形象性 ①摹状:摹写事物的形状和声音。可以引起儿童对声音的感受,体验内容的 乐趣。 ②比喻:用幼儿熟悉的事物说明他们未知的事物,或用具体的事物去描绘比 较抽象的事物 ③拟人:符合儿童思维中的“泛灵论” ④夸张 4.动作性 ①一些抽象的词(表现心理的),幼儿不容易理解,可化为动作来写,符合 幼儿情感易外露的特征 ②选择确切的动词,注意变化
• 例如:①“瓜瓜嫌西瓜太小,生气了” • “瓜瓜斜眼瞧一瞧那西瓜,撅起来嘴巴,心想:‘哼,这也 叫西瓜。” • ②柯岩的《小熊拔牙》中的小熊做事马马虎虎:“先洗洗 小熊眼,再擦擦熊嘴巴,熊鼻子抹一抹,熊头发梳三下, 嗯,就不爱刷牙” •
2.幼儿审美的特殊性
• ①幼儿的审美是动态的
• 幼儿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思维活动依靠具体动作
鼠年致老鼠
我喜欢你们―― 机灵的眼睛, 绯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 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 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会你们 自己劳动 干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一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猫。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 •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 “陶冶性情”的成人文 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 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 学作品,如《千家诗》、 的作品。如《西游记》中 《神童诗》等。 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等。
三、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
1.儿童文学中“儿童”的特殊涵义 --与成年人相对,指3-15岁,这是 儿童文学的服务范围。 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集中受教育的阶段。 这是儿童文学的教育天性。 儿童具有与成年人平等的人格。这是儿 童文学存在的前提。
• 例如:《丢手绢》、《找朋友》 • ②幼儿的审美是感性的 • 例如:《锄禾》、《海的女儿》
• ③幼儿审美心理中的“自我中心”思维
•
20世纪50年代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
• 第一,幼儿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思维 • 分不清物理世界和现实世界以及现实和想象的界限 • 第二,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必然导致任意结合的思维方式 • 第三,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了幼儿的泛灵观念
纯真 稚拙 欢愉 变幻 朴素
第三节 幼儿文学概述
一、什么是幼儿文学 含义: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对象, 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 适应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思考:如何理解幼儿文学的含义?
幼儿文学概念的理解
(一)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 谈谈你怎样理解文学的? 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
• 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概念的区别: • 1、幼儿读物虽然也适合幼儿的特点,但 并非都有文学属性,它是以幼儿阅读 (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
• 2、幼儿读物的编写、创作一般有明确的教育 立场,重在传达各种知识,它是按照幼儿教育 的需要来编写计划的,提供与之相适应音乐、 美术、体育、常识、语言等方面的材料。幼儿 文学没有这样具体的划分。 • (二)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 1、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 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 • 2、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幼儿对 文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文学能引起他们愉 悦的感受。
2、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的两个方面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是一种艺 术创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包括少年儿童特 有的行为、动作、心理、性情、志趣、 思想、情感等;二是文学作品中符合 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 和精神需要的叙述笔调和艺术境界。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洗手
• • • • • 洗洗手,洗洗手, 洗出两只小白藕 毛线球 毛线球,像小猴。 一拽尾巴翻跟头。
二、幼儿文学的特点
• (一)幼儿文学读者的特殊性 • 1.幼儿心理的特殊性
• • • • (1)感知觉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特点 文学作品要求
• 观察:大轮廓、粗线条 • 空间知觉:水平低
(3)评价
。
优点:看到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 理世界和精神需求。 缺点: 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相对忽略了 成人作者的主体地位 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相对忽略 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关 系
2.专为论:儿童文学指专为儿童创作 的文学
思考: 《西游记》《静夜思》《鲁滨逊漂流记》 《伊索寓言》等都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的文 学,它们属于儿童文学吗?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
一、什么是儿童文学
比较《浪》与《浪花》
《浪》
是落魄的醉汉 踉跄在海边 呵,那一边温暖的港湾 能收容这漂泊无定的孩子……
浪花
浪花,浪花,/哗,哗,哗,/蹦蹦跳跳 跑来了,/好像娃娃跟我耍。 浪花,浪花,/露白牙,/咬着我的小脚 丫,/赫然藏起不见了。 浪花,浪花,/哗,哗,哗,/跟着风婆 婆回家了,/它把玩具给我啦。 浪花,浪花,/送的啥?/新螺像面小镜 子,/海星像块花手帕……
稚拙可以理解为儿童特有的稚气、拙朴 的综合化、艺术化表现。是儿童天性的 综合化和外显化。是只有儿童才会有的 独特的神态、语气和行为心理。 稚拙美在内容方面的表现:藉人物的言 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 和憨态。 稚拙美在形式方面的表现:通过叙述方 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儿童文 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专为儿童创造出来的 一种自觉、独立的文学门类,首先是为适应 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和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 的,满足前述的儿童文学概念的文学作品都 可属于此类。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 《老虎外婆》、《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 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 《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
• 可这一幅无法走进的春天图景正是作者 给我们留下的遥不可及的期待,这一个 生命的逝去因为曾给与我们的文字而让 我们倍感痛心。由此我们可以感觉文学 的力量,虽然它的力量有限,但它与人 的精神碰撞时,能量是无限的。文学给 与我们的作用在于精神。对于幼儿来说 那是人生的启蒙
“专为论”评价
①优点: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 特点
②缺点:从儿童文学的范Hale Waihona Puke 上看;从儿 童文学的对象和创作能力看
3.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 具 4.专写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思考:列举具体作品说明上述观点的不 足
(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作 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 功能和价值。 结论论: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 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人物外部形象的描写 图画:背景不能复杂、避免重叠
• 时间知觉:
使用笼统时间,如“从前”
• 例如:童话故事的叙述结构: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