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备考 语文新题分类汇编: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课标语文19.H2 [2011·安徽卷]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
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6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课标语文19.H2 [2011·安徽卷] 【解析】 本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答时,考生应着眼于整个语段,做到“形神兼备”,既要使整个语段形成排比格式,又要在两处使用比喻(暗喻)修辞。
【答案】 示例: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语文19.H1[2011·四川卷]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5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语文19.H1[2011·四川卷] 【解析】 本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此有四个关键因素:选择恰当的意象、选择合适的句式、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语言要生动。
【答案】 示例: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语文20.H2[2011·全国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语文20.H2[2011·全国卷] 【解析】 本主要考查仿写的能力。
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是语言表达能力成熟的一种标志。
其诀窍在于长期的锤炼与仿写训练,而且要展开想象,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倚马可待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 示例:友情是一把平常的雨伞,能为朋友遮挡人生路上的风雨;友情是一缕暖暖的阳光,能为朋友送去严冬季节的温暖;友情是一汪清澈的湖水,能为朋友滋润荒漠一般的心田。
【点拨】 仿写整句,是高级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虽然我们反对语言表达上堆砌华丽辞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使用修辞,采用整句来表达,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依赖于长期的仿写训练和思维训练。
课标语文23.H2 [2011·辽宁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课标语文23.H2 [2011·辽宁卷] 【解析】 本考查语言的仿写、修辞的运用能力。
仿写的三个句子,内容要前后相连,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话,且内容积极健康。
注意例句形式“……如一……,应该多一些……,少一些……”,即对所选用的表述对象先打一个比喻,然后用“多一些……,少一些……”的格式从两个方面阐述;话上要保持一致;结构上三个句子之间要形成排比;内容上要有积极意义。
【答案】 略。
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课标语文23.H2 [2011·课标全国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课标语文23.H2[2011·课标全国卷] 【解析】 本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作答本注意,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和原句相同。
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注意“孕育着”后面的词语是喻体的特征,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动词是对喻体的具体实施动作。
明白了这些细节,即可仿写了。
【答案】 奋斗是山峰,孕育着崇高,只要你肯攀登;奋斗是蜡烛,孕育着光明,只要你肯燃烧;奋斗是道路,孕育着未来,只要你肯奔跑。
课标语文6.H2[2011·浙江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标语文6.H2[2011·浙江卷] 【解析】 本考查语言表达中句式仿用的能力。
分析例句,我们发现后面排比句中的二、三、四分句的前一意象,均顶真前句的后一意象。
并且其选择的意象也有一定的关联。
所以,在仿写的时候,选择意象与仿照句式是关键。
另外,其谓语部分不必拘泥于“……在,……去”,可以做一些变化,比如“……去,……在”、“……有,……无”等。
这样,思路就相对宽广了许多。
【答案】 略。
语文19.H3[2011·全国卷]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语文19.H3[2011·全国卷] 【解析】 本主要考查句式转换,这个句子是对“总结”下定义。
根据下定义的语言表达规则,必然是“总结是……的书面材料”,于是第一个短句形成;再从书面材料的属性来看,一是时间性“经过一段工作之后进行的”,一是目的性“为了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于是又可形成两个短句。
【答案】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而写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点拨】 长句变短句,这是句式变换的一种,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出现在第Ⅱ卷的这种主观型目,实际上也是“微型写作”,写作中“句式灵活”就是发展等级中的一个具体要求,长短句变换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类。
要做好这一类目,关键还在于平时的语言训练。
长句变为短句,其关键在于提取句子主干,理清句内层次。
课标语文22.(2)H3[2011·广东卷]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3分)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课标语文22.(2)H3[2011·广东卷] 【解析】 本考查句式变换。
以第一句话为主干,提取另外两句的主干部分去做第一句的定语。
【答案】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解基本思路】 此实际上是考查短句变长句的能力。
学生变换时要注意,变化后一定只有一套句子成分,也就是只有一个谓语。
有的短句间还有顺序的要求,变化后也要体现出来。
课标语文22.H3 [2011·辽宁卷]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课标语文22.H3 [2011·辽宁卷] 【解析】 本考查句式变换中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目明确提出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的要求。
解答此,要特别注意理解“短句”的含义,要注意的是改成的“短句”要主干清楚,短句与短句之间要按照恰当的顺序排列,以求达到“语句通顺,语意连贯”的要求。
这道的改写方法是:先找主干句——“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再整理句子内部成分,一是运用了什么——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二是有怎样的内容——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答案】 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写成3个或3个以上短句,给3分;写成2个短句,给2分;表达流畅,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原意,可酌情给分。
改变原句意思不给分。
) 课标语文18.H3 [2011·山东卷]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5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课标语文18.H3 [2011·山东卷] 【解析】 这道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同样意思的话因对象不同会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特点。
为了能让少儿听懂,语言表达一定要通俗、活泼、亲切,甚至要口语化。
这样,“潺潺”“小溪”“清晰可见”“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都必须改换词语和口气,甚至都换了也没关系,只要小朋友听起来轻松明白就行。
【答案】 示例: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
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 课标语文22.H3 [2011·课标全国卷]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