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早期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二.英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1.“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期艺术设计领域所出现的危机,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艺术设计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设计运动。
2.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3.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4.主要领袖:威廉.莫里斯“现代艺术设计之父”5.影响:1.首先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号召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2.所开创的真实的、自然的设计风格也有助于艺术设计摆脱玩弄技巧和雕琢堆砌的弊端3.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具有反对机械化批量大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4.是艺术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运动,标志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1.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背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反对工业化,否定工业产品具有美学价值,未能找到艺术与大工业的契合点,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新艺术运动”(实用艺术风格)2.新艺术运动的目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追求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线条装饰)。
3.最具有代表性人物:霍尔塔设计特征--注重植物的“鞭绳”装饰,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璃面代表作品:塔塞勒饭店、埃特维尔德公馆、霍塔公馆“比利时线条”或“鞭条”亨利·凡德·威尔德设计理念--超越自然的抽象、线条就是力量4.法国新艺术运动:受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商人迈耶.格雷夫建立“现代之家”资助艺术家与设计师1898年成立以吉马德为首的“六人集团”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巴黎地铁地铁所有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都采用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5.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安东尼·高迪设计风格:仿生、哥特式、曲线风格、奇幻彩绘瓷砖+混凝土设计理念:每一个独立的建筑元素都可以更符合逻辑、更有表情、更丰满、更具有装饰效果,并少一点平庸。
代表作品:居埃尔公园、巴特洛公寓、米拉公寓、神圣家族教堂四.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工业联盟)1907年1.创建背景: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同盟组织的开创者,他通过对英国设计发展状况的考察,发现工艺美术运动存在对工业化否定的局限性。
认为机械化与新技术是提高德国设计的前提,宣传功能主义设计原则,并提出对传统的美术教育进行彻底改革。
2.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3.两种对立思想:穆特休斯:希望设计师们更加致力于发展标准或者规范化的形式,即生产那些能以高质量而满足出口贸易所需求的东西。
威尔德:认为标准化会扼杀创造性,使设计师降格为绘图员,并且为制造商支配和控制设计师的活动提供了口实。
反对者甚至憎恨德国应努力大规模出口的理想,因为这意味着在迎合低劣的外国趣味的同时,德国的民族特色将丧失殆尽,还意味着为了便宜而牺牲质量。
4.德国工业同盟的六点设计主张:(1)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业相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水平,完善艺术家、工业设计师和手工艺匠的合作水平;(3)强调联盟走非官方路线,保持联盟作为艺术界行业组织的性质,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4)要求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并接受现代工业;(5)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6)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作为设计艺术的基本要求。
5.贝伦斯“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设计代表作: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第五章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一. 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1.荷兰风格派运动背景:风格派的出现由《风格》杂志而得名,杜斯伯格创办刊物目的是为了表达部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观念,试图搭建艺术与设计的桥梁。
提升荷兰艺术设计的契机是战争。
2.风格派的四点特征:(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及所有平面设计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称为“元素”;(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进行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中单体元素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3)对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和运用;(4)非常特别的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及中性色3.荷兰风格派最有影响的设计家:里特维尔德设计作品:功能性的建筑和家具设计元素:简洁的基本形式、三原色代表作:斯克德尔住宅、红蓝椅红蓝椅:它由机制木条和层压板构成,13根木条相互垂直,形成了基本的结构空间,各个构件间用螺钉紧固搭接而不用榫接,以免破坏构件的完整性。
椅的靠背为红色的,坐垫为蓝色的,木条漆成黑色。
木条的端部漆成黄色,以表示木条只是连续延伸的构件中的一个片断而已4.俄国构成主义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
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
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
5.构成主义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6.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雕塑家塔特林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塔模型、《绘画浮雕》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艺术特色1.包豪斯的学制包括3个层次:半年制预科教育、进行基础课程训练、3年制设计及工艺教育2.成就:1.为各自独立的门类—建筑、绘画、雕塑、实用装饰艺术找到共同的基础,并把它纳入到与设计活动有关的同一范畴;2.把当时欧洲现代艺术的方法与经验系统的吸收到教学课程中去;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艺术个性,并已对视觉形式语言的独特发现作为重点四.“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美国)来源:1.俄罗斯巴黎舞;2.古埃及的考古发现;3.非洲的原始艺术代表人物:W.阿伦克莱斯勒大厦五.欧洲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1.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20世纪初至70年代强调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潮、理念,在理念、形式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设计,形成符合那一时期特定社会文化、工业发展、经济与日常生活需要的设计风格。
2.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特征(1)突出功能主义,讲究设计的科学性。
(2)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摒弃装饰降低成本为大众服务。
(3)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提出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
(4)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经济问题,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优点:产品生产标准化、批量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缺点:存在造型单一化倾向。
3.意大利现代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代表:庞蒂 1928年创办《domus—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杂志4.德国现代艺术设计: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1967)战后包豪斯5.丹麦A.雅各布森“蛋”椅六.美国与日本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1.战后美国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H.德里佛斯为贝尔实验室设计的300电话最早研究人机工程学被誉为“人机工程学之父”2.战后日本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背景:从1961年起日本工业进入了发展阶段,即日本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出现了一个全盛的时期,工业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模仿逐渐走向创造自己的特色。
3.日本后来居上的原因:(1)寻求“日本风格”得到政府和业界的重视;(2)国际间设计交流频繁;(3)建立了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4.举例说明战后日本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迅速发展的原因:(1)不少日本产品在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因此,一些日本厂商将新技术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新技术的普及,仅靠技术上的新奇就无法生存。
例如:外壳上直露的螺钉,使人觉得细节上欠考虑。
这就迫使日本的生产厂家重视设计,改善产品的形象。
这大大促进了日本高技术产业中设计的发展。
日本风格:良好的性能、多样的造型、低廉的价格、无微不至的细节。
(2)索尼是日本最早注重工业设计的公司,1954年公司雇佣了自己的设计师并逐步完善了公司全面的设计政策。
索尼的设计不是着眼于通过设计为产品增添“附加价值”,而是将设计与技术、科研的突破结合起来,用全新的产品来创造市场,引导消费,即不是被动地去适应市场。
与其它公司强调高技术的视觉风格不同,索尼的设计强调简练,其产品不但在体量上要尽量小型化,而且在外观上也尽可能减少无谓的细节。
(3)日本GK工业设计研究所(1957年)是日本为数不多的优秀设计公司之一。
GK工业设计研究所成立,许多成员赴美国和德国学习先进的工业设计理论与技术,从而奠定GK国际交流的基础。
GK将目标定义知识密集型、高水平的,以创新为先导的设计组织。
为达到这一目标,GK形成了由基础研究、计算机系统开发、技术创新、设计信息处理等部门构成的GK设计集团。
GK集团采取了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策略,将所有设计领域融会贯通以应付当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它有效地利用了自身的组织结构以及广泛的专业技术,积极通过在高技术条件下创造“精神与物质”协调一致的设计哲学来服务社会。
第六章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1.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真正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出版《后现代建筑的语言》一书,系统地分析了那些与现代主义理论相悖的建筑,明确地提出了后现代的概念,是先前各自为阵的反现代主义运动有了统一的名称和确切的内涵,并为后现代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孟菲斯设计集团成员的作品:(1)埃托·索特萨斯代表作: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塑料贴面,颜色鲜艳,其拼贴组合的造型不具备书架的功能,设计的物品用途不明、含义模糊的(2)马都顿代表作:“裸鸟”茶壶设计幽默,做工严谨、精致(3)马丁•伯顿代表作:超级灯(4)彼特•歇尔代表作:巴西桌子3.高技术风格设计:高技术风格在设计中偏好采用高技术,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4. 高科技风格的特征:简洁的造型、光亮与金属的造型(加上一些冷冷的燈光效果)、工业化产品或粗犷建材的直接引用、建筑物厂房化(或效率化)、结构的外露(尤其是钢结构)。
5.解构主义设计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6.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美]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手法:将建筑的整体肢解,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不完整,甚至支离破碎的空间造型。
7.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计。
(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