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河北考情分析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连词成段等。
命题河北考题回顾题型1 成语运用1. [2015·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天气变化无常,用“扑朔迷离”不合适。
2.[ 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百废俱兴”是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句子的意思是:地震致使芦山“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信中断”,重建工作才开始,应该用“百废待兴”。
题型2 近义词辨析3.[2011·河北]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1)春天来了,天气_______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________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________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反映过度 B. 逐渐反应过渡C. 逐步反应过渡D. 逐渐反映过度[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
第(1)小题“逐步”是一步一步地,用于说明做事的过程;“逐渐”是渐渐的,故应选择后者。
第(2)小题,“反应”主要指内心因受到刺激而出现的相应活动,“反映”则是向别人介绍或者是汇报情况,故选前者。
第(3)小题,“过渡”是指事物不同阶段、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转化时的一种状态,“过度”则是过分的意思,所以明显应选择前者。
河北应考策略一、辨析成语六法二、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三、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附录五常考成语误用分类整理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2.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5.不为已甚: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3.大动干戈: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如坐春风:比喻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18.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19.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20.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1.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很大,气焰很盛。
22.一衣带水: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23.下车伊始:比喻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24.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
25.水清无鱼: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26.盲人瞎马:比喻面临极端危险的境况。
二、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一)褒错用贬1.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6.沁人心脾: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
8.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9.有口无心: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1.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
2.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3.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4.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6.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7.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
8.明哲保身: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9.忘乎所以:指因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10.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11.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2.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丢失了原有的技能。
14.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15.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
16.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7.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18.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19.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20.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21.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2.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23.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24.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善于狡辩(多指夸张的或不符合实际的)。
25.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1.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6.青梅竹马: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7.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8.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
9.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热心恳切地教导。
10.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1.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
也形容写诗、画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
12.人老珠黄:指妇女年老失去青春容颜,就像珍珠年久变黄不值钱一样。
13.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四、易混成语辨析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5.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6.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
7.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划。
9.开山祖师:泛指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派别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
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五、容易用错语境的成语1.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男女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12.间不容发: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附录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
“必需”,动词,侧重于“一定要有,不可或缺”。
[包含包涵]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的意思,如:请多包涵。
[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
“必需”,动词,侧重于“一定要有,不可或缺”。
[包含包涵]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的意思,如:请多包涵。
[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反应反映] “反应”,多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纯粹是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相应活动,带有某种“被动”色彩。
“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