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象棋术语大全

中国象棋术语大全

中国象棋术语大全中国象棋术语(1)中国象棋中国传统棋种。

在正方形的棋盘上分红、黑两方,各有16个子,为帅(将)一,仕(士)、相(象)、车、马、炮。

二,兵(卒)五。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以将对方将死或对方认输为止。

如不能将死或使对方认输,经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或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以上(属允许着法),又不愿变着时,可根据规则判为和局。

象戏古代对象棋的一种称谓。

宝应象棋古象戏。

橘中戏象棋别称。

象弈南宋时对象棋的一种称谓。

九宫象棋术语。

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

类似古代战争发号施令的“中军帐”。

是将(帅)、士(仕)活动的地区。

兵线也称“卒林”。

象棋术语。

棋盘近河界第二行,开局前置兵、卒的横线。

肋道也称“将门肋道”。

象棋术语。

棋盘中线帅(将)位左右道线(第四、第六线,两条都是要道线),形似人体的两肋,故名。

七子着法象棋术语。

指将(帅)、(仕)、象(相)、车、马、炮、卒(兵)7种棋子的不同着法:(1)将与帅每一着只准走一步,可前进、后退、横走,但不准走出“米”字形的“九宫”,在中间无别的棋子时,将与帅于同一条直线上不准直接对面,否则先占者为胜;(2)士与仕每一着只准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3)象与相不能越过“河界”,每一着斜走两步,俗称象走“田”字,如遇田字中心有别的棋子,即不能跳过,俗称“塞象眼”;(4)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5)马每一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宇,如果在一直(或一横)处有别的棋子,俗称“蹩脚马”,就不能走过;(6)炮在不吃子时,走法与车同,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炮架)跳吃,俗称“炮打隔子”;(7)兵与卒每一着直走一步,过河界后可直走或横走,但不准退后。

一般情况下,兵过河界后在第二条横线(俗称兵线)上时,称“高兵”,攻防都比较灵活倒第三、第四条横线时,称“低兵”;到底线,则称“老兵”,力量最弱。

先手象棋术语。

含义有二:(1)指走子次序,开局时先走者称为“先手”,与后手相对;(2)指棋局形势,主动者称为“先手”(也称“得先’)后手象棋术语。

含义有二:(1)指走子次序,开局时后走者称为“后手”;(2)与先手相对。

指棋局形势,被动者称为“后手”(也称“失先”或“落后”)。

正着也称“官着”。

象棋术语。

指正确的着法。

与错着相对。

走此一着棋后,以后即使有变化,也不至于造成被动失势。

错着也称“败着”、“漏着”。

象棋术语。

指错误的着法。

与正着相对。

走错着后往往失子、失先而立见败局,故有“棋错一着满盘输’之说。

闲着也称“停着”。

象棋术语。

一种适宜用于相持阶段的着法。

走子不起进攻作用,可冷静、耐心地等待时机。

如“一将一闲”、“一捉一闲”(均为一打一停)等。

因不是连续威胁,属允许着法。

紧着象棋术语。

指步步进逼、环环扣紧的着法。

一般包含捉子、封锁以及困将等作用。

变着象棋术语。

指全局、中局、残局的各种变化着法。

在棋谱中,为了通过对比来系统分析、介绍各种着法的优劣,均按次序冠以“变二”、“变三”等字样(近代则用“注二”、“注三”等字样),以表明为第二种、第三种等变化着法。

好着也称“精妙好着”、“妙棋”。

象棋术语。

指对局中成功的着法。

坏着也称“错误失着”、“败着”。

象棋术语。

指对局中的错误着法。

将军也称“照将”。

简称“将”。

象棋术语。

比赛时,一方下一步棋要吃对方将(帅)时的称谓。

如走动一步棋而可使两个棋子去吃对方将(帅),则称“双照将”。

被“将军”的一方采取保卫着法,称为应将。

无法应将者称为“被将死”。

应将也称“解着”。

象棋术语。

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保卫着法。

对局中,一方将军,另一方必须应将。

对面笑象棋术语。

比赛时,双方将、帅不能在棋盘的同一条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先占者得胜。

出现这类情况,称为“对面笑”。

在残局子少阶段,可常用“露帅(将)”的条件,来控制对方的将(帅),以利于战局。

困毙也称“欠行”、“无着”。

象棋术语。

比赛时,以棋子围困对方将(帅),使之无应着可动而认输。

和局也称“和棋”、“平局”。

象棋术语。

古棋谱上称为“正和”、“官和”。

一般指比赛双方都没有取胜可能的棋子或棋势。

也有属于比赛规则方面的,包括:(1)双方走棋时出现循环反复多次的允许着法,又都不愿变着;(2)对局进行中,一方走出轮走的一着棋后,提议作和,对方表示同意,提和在一局棋中每方只限一次,如双方各提议一次,则互相抵消,可再重提;(3)符合“六十回合规则”。

审势也称“审局”。

象棋术语。

根据对局形势,通过综合对比、分析,权衡双方,称为“审势”。

对局形势也称“局势”。

象棋术语。

指双方棋子阵形分布和对立形势的综合状况。

对局开始后,双方棋子逐渐出现均衡或不均衡现象,根据棋子所占位置,处上风、有利一方为“优势”,处下风、不利一方为“劣势”。

正确审势并去争取优势,称为“夺势”或“取势”。

全盘战术也称“全局研究”。

象棋术语。

由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组成的连贯性的整体战术。

是象棋对局的一门专题。

开局也称“布局”。

象棋术语。

是整个对局的开始和基础。

双方根据战略战术的需要,分别部署兵力准备作战。

其正确与否,对中局、残局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

可分为先手和后手两种。

前者一般为主动进攻。

后者则根据对方的情况,采取守势或相互争先。

当头炮也称“中宫炮”、“中炮”。

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起着把炮放在正中线位,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

作用是威胁对方中卒,使后走一方立即采取上马或对炮应着。

“以炮斗炮”(指顺手炮与列手炮)与“以炮攻马”(主要为屏风马防御),是象棋布局的两个系统。

屏风马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一方双马并踞(炮2平5、马8进7,马2进3,保护中兵(卒),状如屏风,故名。

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

顺手炮也称“斗炮局”。

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双方第一步都走中炮,由于双炮方向相同,故名。

列手炮也称“逆手炮”。

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双方第一着都走中炮,而两炮方向不同,故名。

盘头马也称“中炮连环夹马”。

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指先走一方运用中炮盘头马布局。

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

过河车象棋术语。

一般指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的一种开局着法。

先走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过河,起到“封”与“攻”的作用。

平地兑车全称“中炮过河车进七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高炮局全称“中炮过河车高左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

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左马盘河全称“屏风马左马盘河对中炮过河车进七兵”。

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五七炮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七路炮。

五六炮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先手一方走成中炮六路炮。

多数用于对屏风马、反宫马,属于稳健缓攻型布局。

五八炮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指先手一方炮二平五,再炮八进四。

多数用于对屏风马。

五九炮象棋术语。

一种开局着法。

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九路炮。

现代对局中,常见于中抱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布局。

巡河车象棋术语。

一般指“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先进车”的布局着法。

先手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巡河,准备兑换兵(卒),便于出马活动,属稳健缓攻战术。

骑河车象棋术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