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术语
。目的在于辨别棋局中的真先手或假先手,主动或被动,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战略决策。
审局见“审势”。
铁局
指某一棋手对局时,开局始终固定执一。如名手冯敬如后手擅用单提马应战当头炮,“
以不变应万变”,故有“铁局”之称。
应局一般指以局中,后走方在开局时针对先走方的布局所作的相应布局部署。
应着一般指对局中双方弈出的对应着法。
1”到“9”来代表。
棋枰
即棋盘。唐牛僧孺《玄怪录》:“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
河界线
名词。棋盘中间未画直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即为“河界线
”。
沿河见“河界线”。
楚河汉界
棋盘上河界的俗称。用秦末项羽、刘邦“楚汉相争”,以鸿沟为界喻象棋对避。北宋程
颢《咏象戏》:“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赁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
确定自己的战略、战术。按《中国象棋竞赛规则》,每方的走子时间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因此运用心算掌握进度,预测棋局的发展和确定走子步骤甚为重要,故棋谚有“多算
者胜”之说。
棋谱用图和文字记述棋局的书籍。按所记述的棋局排演,可参考吸收其着法,或探讨研
究名手的棋艺风格。
兵略
也称“战略”。中国象棋中,指棋战未分胜负之前,对全盘棋局的筹划和部署。其中战
闭目盲棋
也称“蒙目棋”、“口弈”。比赛方式之一。不看棋盘,凭记忆心算,用口述进行对局
。能增强逻辑思维,促进灵敏反应,判断分析各种复杂、疑难的棋势。早在宋末即有关
于这类棋赛的记载。
蒙目棋比赛方式之一。见“闭目盲棋”。
口弈比赛方式。见“闭目盲棋”
双打赛
比赛方式之一。每主由两人为一组进行的对局。有“轮流制”和“商议制”两种。前者
车轮战
中国象棋表演的一钏特殊形式。由一名棋手轮流与十余人乃至数十人对弈。比赛前可将
棋盘排成一个环形,以便于车轮主战的棋手循环往返,不致过分疲劳。有些规则规定:
每逢主战棋手到某一台棋盘前,该台棋手必须立即下子走棋,从而节约表演时间及提高
参加者与观众的灵敏度。表演中,可选择其中精彩的对局用大棋盘挂出。
观棋不语
闲着
也称“停着”。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走子不起进攻作用,目的在于等待时
机。
储备着法
也称“步数储备”。一方为避免因闲而导致出现于已方不利的局势所采用的着法。
步数储备见“储备着法”。
停着见“闲着”。
战略战术中的优劣得失,与各种攻防着法的变化,以供爱好者欣赏、借鉴、参考,从中
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技巧。
复盘
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关
键。一般用以自学,或请高手给予指导分析。如按照棋排演,类如复盘,称“打谱”或
“研阅棋谱”。
打谱见“复盘”。
心算
一般指对局中,根据局势,估计对方的战略、战术,默算自己后面几着棋的着法变化和
着
对局中轮到走棋的一方,把某个棋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吃掉对方的棋子
而占领其交叉点,即为走了一着。
回合对局中,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起手也称“起着”。指开局第一着。
起着见“起手”。
一着棋
也称“一步棋”。对局中一方走动一只棋已,称为“一着棋”。棋谚有“一着不慎,全
盘皆输”之说。
一步棋见“一着棋”。
停车问路
让双马局的高手一方先走,起手第一着“车一进一”或“车九进一”,以后按车不动,
伺机出击,称为“停车问路”。
让一夹二
也称“让单双先”。指让先对局时,高手方让低手方第一局先走一步棋,第二局先走二
步棋,称为“让一夹二”。
让单双先见“让一夹二”。
让二夹三
让先对局时,高手主让低手方第一局先走两步棋,第二局先走三步棋称为“让二夹三”
让先。
低手
也称“下手”。对棋艺较低者的称谓。与高手相对。在让子棋或让先时,由对方让子或
让先。
让先
也称“饶先”。棋艺水平有差距者对局时,由高手让低手先走一步、两步或三步,称为
“让先”。凡让二步以上,先走一方不能连续走一种子或吃对方的子。前辈名手带徒授
艺时,都采用一种“升降”方式,即由让子棋(让双马)开始,逐步递减至让先,以双
底线作用即小,故棋谚有“老兵无功、马忌坠边”之说。
边角
名词。棋盘中边线与底线的义叉点。如炮进占对方这一位置后,再用车助攻,一般可形
成抽照攻势。
棋子
对局用具。通常为圆形,木质或由金属、塑料等制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方
,每方十六个,各分七种,各计:将(帅)一个,车、马、炮、士、相各两个,兵(卒
)五个。帅与将、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有
棋对局的一门专题。
全局研究见全盘战术。
局面
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颁的状态,通常包括“先手”、“优势”、“平稳”、“对
攻”、“复杂”、“简化”、“均势”等。
局势
也称“对局形势”、“阵形”。指双方棋子之分布和对立之势的综合状态。对局开始时
,双方棋子相当,分布均衡。随着各子逐步活动,出现均衡或不均衡的情况。此时对双
。为盘马驰取的良好据点。
宫顶线
名词。“见宫城线”。
宫心
名词。棋盘中九宫的中心点。因米字形的九宫似一朵花,故也称“花心”。系要害地区
,最忌被对方兵占据,故棋谚有“花心卒凶恶难当”之说。
花心
名词。
下二路
名词。棋盘中双方河界线以下的第三道横线。因位于底线的前一行,故名。是各子进攻
将、帅的险要通道。
象线
名词。黑方棋盘中第三和第七道直线,称为“象线”;红方则称此两道直线为“相线。
略与战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七子歌诀
介绍中国象棋七种棋子走法的歌诀。刊于《百局象棋谱》。其词为:“将军不出九宫内
,士止相随不出宫,象飞四角营四方,马行一步一尖冲,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
西东,惟卒止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高手
也称“上手”。对棋艺较优者的称谓。与低手相对。在让子棋或让先时,由高手让子或
。
将门肋道名词。指九宫内的肋道。如被对方车、兵占位,则将的活动和安全颇受牵
制和威胁。
软肋名词。对局进入中局后,出现底线肋道防御薄弱的现象。
上二路
也称“卒行线”、“兵线要道”。名词。为棋盘中靠近双方河界线的第一道横线,即近
河界之第二行。是战略重要据点。
兵线
也称“卒林”。名词。棋盘中靠近河界线的第一条横线,供双方置兵、卒。兵、卒有巩
棋盘
对局用具。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相互交叉的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共九十个交叉点
。中间有一条未画直线的空白地带,叫做“河界”。两端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形方
格的地方,叫做九宫。双方在河界两边各占其半。现行规则为:按九道直线,执红棋方
面从右到左用汉字“应变对局中,根据棋局形势随机应变弈子,称为“应变”。
变例指开局中一些经实践验证的新的变着举例。
变位
指对局中,一方利用进攻或打将的机会,趁势变换已方棋子所占的位置,使局势转化,
于已方有利。
弃兵
在开局阶段舍弃兵,以争夺先手或形成攻势。为常用战术之一。
陷阱
在战术上设计圈套,诱使对方中计而占得优势。一般用于开局阶段,通过“弃子为饵”
习惯上又多指三、七路的河界线。因象能控制此两道线的一些据点,故名。
侧翼线
名词。棋盘中的象位线与马位线,称为侧翼线。对局,如不用中炮布局,一般都从此线
进取。此线亦为各子攻守活动时的阵地。
边线
名词。棋盘中双方的第一和第九道直线。
底线
俗称“海底”。名词。棋盘中两端的第一道横线。通常是车、炮的活动场所。马、兵入
来达到目的。
实力有二说:1、指棋手间的技术水平。2、指各兵种子力的强弱区分。
封锁对局中,一方运用子力封住对方某些棋子,使之难以活动。
弱点也称“弱环”。指对局一方防御薄弱的部位。
弱环见“弱点”。
空门指对局进入中局后出现的无子防守一面。
对局评注
在报刊或棋谱上,对比赛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实战对局,用复盘形式加以评述,分析双方
对子棋
也称“换先”、“分先”。比赛方法之一。指在两局制中,对局双方各先走一盘棋。
长先
也称“常先”。让地局时,高手方让低手方每都为先走,称为“长先”。
常先见“长先”。
子不重行
对局让先时让二先以上者,先走方在两步棋中不能连续走一种棋子,称为“子不重行”
。
让单双马
指让子棋对局时,高手方让低手方第一局单马,第二局双马,称为“让单双马”。
一般指日常对局时,旁观者不能发表意见,参与对局。
先手有二义:1、也称“先走”。开局时的先走者。2、也称“得先”。棋局形势中
的主动者。
得先也称“先手”。《橘中秘·全旨》有“弃子须要得先”之说。参见“先手”。
后中先
也称“似后实先”。指对局中,一方所弈出的一着,表面上看似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
已暗中掌握主动权。
。
让三先
指让先对局时,由高手方让低手主先走三步棋。一般规定:低手方的三步棋中,已走过
的棋子不能再走,也不能吃对方的棋
子,以及棋子不能过河界等。
活马三先指让先、让子对局时,高手方让低手方第一盘先走三步棋,第二盘让单马,由
高手方先走。
先相先
双方棋艺水平稍有参差,在对弈的三局棋中,高手主先走一盘棋,低手方先走两盘,称
规定摆法。以上体制大抵形成于宋代。
对局双方下棋,称为“对局”。“局”原意为棋盘。
全局也称“整局”、“全盘对局”。指对局的全部过程。包括开局、中局、残局三个
阶段。
全盘对局见全局
整局见全局
局名
一局棋中各个阶段的名称。用以帮助识别和便于记忆、分类。
全盘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