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石桩检测方案

碎石桩检测方案

碎石桩检测方案.新建工程地基处理检测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4月23日目录................................................ ................................................. ..... 2第一章、概述 ................................................ .................................... 2第一节、工程概况 .............................................. ..................................... 2第二节、检测依据.第二章、检测重点 .............................................. ................................................2 .............................................. ..................... 3第三章、检测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第一节、技术要求 ...................................................................................3 .............................................. ..................................... 3第二节、工作方法 .............................................. ..................................... 7第三节、网点布设. ............................................ .................................................. 8第四章、施工部署第一节、施工准备 .............................................. .....................................8 ............................................... 8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制第三节、检测仪器及设备 .............................................. ......................... 9第四节、检测工作计划 .............................................. ............................. 9第五节、工作流程 .............................................. .. (11)12............................................... ..................................... 第五章、服务保障措施 .12第一节、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 ...............13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 ...........................13第三节、环境控制措施 .............................................. ........................... ................................................ ..... 14 第四节、服务定位与后期服务措施1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工程地点位于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约22公里,大季家2,由110KV生产综合楼、220KV1.5公里处,总面积公约7700m生产街道办事处北偏西综合楼、事故油池、水泵房、水池等组成。

新建工程地基处理检测,共约4627根碎石桩,需对其进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

第二节、检测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6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DB32/T291-19996.《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7.《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2005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7-201010.《新建工程地基处理设计》(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第二章、检测重点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桩体质量。

根据试验击数,评定桩体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判定成桩质量。

2.标准贯入试验检测桩间土挤密效果。

通过标准贯入试验,评定桩间土的密实程度,并对相应地层进行液化判别。

3.静力载荷试验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对桩体和桩间2。

土进行竖向静力载荷试验第三章、检测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第一节、技术要求1.检查各项施工记录,如有遗漏或不符合要求的桩,应补桩或采取其他有效的补救措施。

2.施工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验。

对粉质粘土地基不宜少于21d,对粉土地基不宜少于14d。

3.施工质量检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检测深度不应小于地基处理深度,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桩孔总数的1%。

4.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建筑不应少于3点。

5.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

要求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小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第二节、工作方法一.动力触探试验:1.根据试验击数,评定桩体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判定成桩质量;2.位置:碎石桩桩体轴心位置;3.测试仪器:重II型动力触探仪N63.5;4.标准:深度控制等于碎石桩长度;5.现场操作方法:对桩体检测应采用重型动力触探,锤重63.5kg,落距76cm,探头直径74mm,锥角60°,探杆直径42mm,指标为贯入10cm的读数N63.5。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2)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3宜转动20cm ,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3 每贯入1m 探杆一次;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N63.5>50 (4)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探。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5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①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②响范围内的异常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③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值和变异系数。

应按下式修正;6)当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确定碎石土密实度时,锤击数N63.5(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评定桩体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等。

7)(重型(Ⅱ)动力触探检验碎石桩密实程度见表锤击N63.52N63.51N63.20N63.105密实程松稍中密实二.标准贯入试验:通过标准贯入试验,评定桩间土的密实程度,并进行液化判别;1.42. 位置:桩连线正方形形心;仪器:标准贯入仪;3.标准:根据贯入击数,进行土层密实度和液化判别,试验深度等于碎石桩深度;4.现场操作方法:5. 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1 (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 击/min3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2)贯入器打入土中时,50 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当锤击数已达,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并终止试验;(cm)。

式中ΔS-50 击时的贯入度也可绘制单孔标准贯入击,N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可直接标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上(3 与深度关系曲线或直方图。

统计分层标贯击数平均值时,应剔除异常值;数N进行液化判别。

N 值,对桩间土的密实程度,(4)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贯入试验检验桩间土密实程度见表。

标准贯入锤击N3N13011510松散密实程度稍密密实中密三.竖向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对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竖向静力荷载试验,反力使用堆重平台,加载采用液压千斤顶分级加载,平板荷载试验要求如下:51.检测目的: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2. 位置:碎石桩相邻四桩正方形面积;3. 设备:①静力载荷试验仪②液压式千斤顶③钢性承压板(现场载荷板用1.56㎡正方形刚性承压板)④精密压力表(精度不低于0.4级)⑤ 50mm百分表(精度0.01mm)⑥堆载体4. 标准:加载等级不小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值的2倍;5. 现场操作方法:(1)载荷试验加荷方式应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对稳定法(常规慢速法);加荷等级宜取10~12 级,并不应少于8 级,荷载量测精度不应低于最大荷载的±1%;(2)承压板的沉降采用百分表或电测位移计量测,其精度不低于±0.01mm;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间隔30min 测读一次沉降;(3)当1h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①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②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的6%;③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5)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30min,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3h读记总回弹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