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施工方案
(3)桩底1.5m范围内多次反插,以扩大桩的端部断面,穿过淤泥夹层等软基地层时放慢拔管速度,并减少拔管高度。
(4)碎石灌入量不小于设计要求。
(5)提升和反插速度必须均匀,反插深度由深到浅,每根桩在保证桩长和碎石灌入量的前提下,总反插次数一般不少于8次。
(6)若地表水丰富,可先铺一层碎石垫层,有利于排水,同时提高地基强度,便于机械和施工人员行走。
1、
1.1
(1)互通及主线路基设计图纸;
(2)《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2编制范围
K13+075-K23+735段主线碎石桩试桩施工。
6.3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严把原材料检测和验收关,保证检测项目和频次符合要求,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严格监控碎石的颗粒级配、粒径,含泥量等指标的波动,保证原材料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6.4确保施工测量精度
配备与高速公路测量精度相适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严格测量与复测程序,保证测量精度,杜绝测量事故。
碎石桩密实度捡查为所有试桩数,用重Ⅱ型动力触探测试,贯入量100mm时,设计击数应不小于7次,小于设计击数的桩长不大于50 cm,累计长度不大于桩长的15%,最小击数不小于设计击数的70%。
桩间土检验采用静力触探仪,平均允许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5.2.-1 碎石桩施工质量标准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2.2打桩机就位
打桩前,校正桩管长度及投料口位置,使之符合设计桩长,根据设计桩顶标高与地面高程的关系,在套管上画线标明桩顶和桩底的位置;在桩位处铺设少量碎石;根据桩机走行钢轨标出的桩位标记,移动桩机,使桩机对准打桩线;启动卷扬机,按照下横梁上标出的桩位标记移动导向架,使桩管对准打桩点,并将卷扬机离合器刹紧;松动卷扬机离合器,人工安装桩管前端预制桩头,对准地面上标定的桩位;桩机对准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下道工序的施工。
(11)桩顶施工完成后将顶部的松散土清理干净。
6.6常见问题的处置措施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置措施见表6.6-1:
表6.6-1 常见问题及处置措施表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与处理办法
断桩
常见于地面以下1~3m的不同软硬层交界处,裂痕呈水平或略倾斜。
严格控制软硬层交界处的拔管速度在0.5m/min以内;
施工用电采用250KW发电机发电。
4.3桩头预制
本段采用的桩头形式为尖锥型,采用C25混凝土浇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桩头0.05m3。桩头在施工前提前预制,模板采用钢模板,尺寸按照设计尺寸桩头总长50cm,直径50cm,其中尖端锥形部位长30cm,桩头设计图纸如图4.3-1所示:
图4.3-1 碎石桩桩头设计图
4
加大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力度;配置足够数量现场安全员,增大现场监管力度;
打桩机、反铲、装载机等机械设备未按照相关规程操作,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物体打击
车辆装料过满或车速过快,溅出、洒落石渣造成人员受伤;
4
要求驾驶员严格按照项目部制定的相关交通规定操作;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防范意识,督促施工人员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4
施工前做好桩基平台,施工时候桩基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
车辆伤害
驾驶员违章驾驶,如酒后驾车导致碰、碾、压伤人;
4
加强对本项目部所辖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管理和监督;
车辆刹车、方向系统失灵造成车辆人员损伤;
施工道路养护、排水不及时,导致运输车辆翻车、追尾等;
机械伤害
施工人员打桩机等机械旋转半径之内,导致人员伤亡;
3、施工
3.1施工便道
各段碎石桩施工沿用路基施工便道运输机具设备及施工材料。
3.2人员配备
人员配置表见附表2。
3.3机械配置
机械配置表见附表3。
3.4施工材料
碎石桩施工的碎石统一外购,碎石为级配碎石,粒径<8cm,其中1cm~5cm粒料质量占总质量的50%~55%,5cm~8cm粒料质量占总质量的25%~30%,含泥量小于5%。预制桩头在预制场预制。施工材料见附表4。
2、工程概况
2.1工程说明
K13+075-K23+735段主线碎石桩设计为振动沉管碎石桩,用于软基≥4m的高填路段的处治。设计桩径为0.5m,桩位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5m-2m,处治深度见工点设计图。碎石桩设计图见附图1。
2.2主要工程量
K13+075-K23+735段主线碎石桩处理共5段,碎石桩总长29931m,处理面积22957㎡。主要工程数量见附表1。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1)施工前认真阅读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验收评定标准。
(2)编制可行的施工方案报审监理工程师。
(3)熟悉并掌握施工方法,对操作人员做好技术、安全交底、质量交底。
4.2现场准备
按照施工场地布置修通便道至施工区域,清理并平整场地,利用路基挖方回填桩机平台。场内积水较多时提前开挖横纵排水沟进行排水处理,场地外围开挖截水沟。
检查方法或频率
1
桩距(mm)
±150
全部
2
桩径
不小于设计值
查施工记录
3
桩长
不小于设计值
全部
4
竖直度(%)
1.5
查施工记录
5
灌碎石量
不小于设计值
查施工记录
6、质量保证措施
6.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坚持技术复核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图质疑之处及与现场不符之处,及时解疑。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作业技术要领、质量标准、施工依据、与前后工序的关系,保证操作程序、操作质量符合质量规程要求。实行技术工作复核签字制度,所有图纸、技术交底、测量放样资料由主管审核签字标识后方能交付施工,各项资料保存完好,以备核查。
表7.1-1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表
7.2文明施工
(1)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牌,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场地。
(2)施工时候控制噪声污染,夜间严禁施工。
(3)加强雨季施工监控,防洪、防坍塌、防河流堵塞。
(4)施工过程保证原有排水系统排水畅通,防止下雨发生山洪,造成人员、设备损伤。
依次拔管、压管、振密和加入碎石直至桩顶。
5.2.6成桩、桩基移位
第一科桩成桩后按照桩位布置图移动打桩机至下一桩位,重复上述操作。
5.2.7记录数据
施工时按照记录表格对每根碎石桩的施工过程进行记录。要求记录准确、清晰、及时。见附表碎石桩试桩记录表。
5.2.8质量检测
碎石桩施工完成后20天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
6.2严格工序管理
贯彻预防为主,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对材料质量状况、工具设备状况、施工程序、关键操作、安全条件、新材料新工艺用、常见质量通病、包括操作者的行为等影响因素列为控制点,作为重点检查项目进行预控;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对工序产品、分项工程的检查按标准要求进行目测、实测及抽样试验的程序,做好原始记录,经数据分析后,及时作出合格及不合格的判断;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序质量验收的依据,并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可追溯的依据。
4.4机械准备
打桩机进场之前要提交备案资料。
5、碎石桩试桩施工方案
5.
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程序:
图5.2-1 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程序图
5.2施工方法
5.2.1测量放样
在整平后的原地面进行桩位放样,测量人员放出中心线及边线控制桩,并做好控制桩保护。依据布桩图,用钢尺布桩,过程中测量复核。按照布设图依次放出桩位,呈正三角形布设。
6.5施工过程质量要点
(1)正式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桩长、桩径、桩间距、碎石灌入量以及试验确定的桩管提升高度和速度、振密挤压次数和留振时间、电机的工作电流等施工参数进行施工,以确保碎石挤密桩桩身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2)保证起重设备平稳,导向架与地面垂直,垂直偏角不大于1.5%,成孔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桩长偏差不大于100mm;
(7)桩管内有填料时才可振动拔管,并及时按照每米所需的碎石量灌入,保证不造成断桩,严禁桩管内无填料拔管。
(8)振动成桩至地面时向下复振1m,确保地表不产生缺碎石的凹桩。
(9)施工过程中派人及时清理排水沟,保证渗水及时排除,水量较大时采用抽水机抽干排除。
(10)实际灌入量没有达到设计用量要求时,应在原位将桩管打入,补充灌碎石后复打一次,或在旁边补桩一根。桩体在施工根据地面高程和设计桩底高程的关系,在套管上画上设计深度线,以保证直观的观察到套管的入土深度。
启动桩锤电机使桩锤振动,桩管沿桩位下沉。下沉过程中注意控制下沉速度,每下沉0.5m后留振一段时间,控制好下沉速度,直至桩底到达设计要求,下沉期间对桩号,沉管速度,沉管深度,电流值及土层的变化情况做好记录。
若桩底已经达到设计深度,但还未穿过软若土层到达压缩性较低的硬层,立即找现场监理、设计代表进行确认做好相应的记录便签字确认。确认后继续下沉直至桩底穿透软若土层。
终孔深度的判别:振动沉管达到设计深度不停振,同时静力施压,出现桩管不继续下沉并使打桩机前端抬离地面。
5.2.4成孔、灌石
当沉管穿过软弱土层到达压缩性较低的硬层后,进行碎石灌注作业,通过套管上的加料孔,用料斗向桩管内灌入1m桩长所需碎石量,按设计理论挤密系数K1.1-1.2计算1米桩长所需碎石量Q。
Q=(π* D*D*K)/4
K取1.1~1.2
本段碎石桩直径50cm,K取1.2,经计算每米所用的碎石量Q=0.23559立方。施工时候应按照每米的计算方量对装载机料斗进行标定,确保每次投入的碎石量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