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控编减编工作方案

区控编减编工作方案

区控编减编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两个只减不增”的要求,根据《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下达区控编减编目标任务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分级负责”的思路,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编制,盘活用好现有的编制资源。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有关要求,对全区行政编制、财政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编制进行总量控制,着眼于控制和减少增量,不该增的编制坚决不增,确需增加的严格在总量内统筹调剂解决,该减的坚决减下来,同时对各部门因职能和工作任务增加确需调整机构编制的,按照“撤一建一、总量控制”的原则,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

通过强化编制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XX年底我区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二、主要措施
加强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消化工作
1.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坚持把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成立了区消化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纪委副书记、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财政局局长、人社局局长、审计局局长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全区消化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研究分析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

2.制定方案,建立台账。

制定了《区XX年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消化方案》,按照“三定”规定核定的领导职数对照全区科级干部花名册,认真核对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领导职数的应配、实配、超配和空缺情况。

建立超职数配备干部管理台账,指定专人及时更新管理台账,每月认真填报消化情况统计表。

3.强化措施,严格落实。

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针对自查和梳理的超配人员数量、类别情况,按照整改时限要求,制定了具体整改消化措施。

一是按照干部配备职数和工作实际需要,免去兼职超配人员兼任职务;二是将超职数配备的领导班子成员,调整交流到其他空缺岗位;三是对党政分设的党组织书记改任非领导职务或调整补充到空缺岗位;四是对到达退休年龄人员,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严格控制总量,严格编制使用管理
1.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

结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
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的整合力度。

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期间,除党中央、国务院有明确规定和省、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外,原则上不新设机构、不提高机构规格、不增加人员编制。

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机构编制通过内部整合和调剂解决,确需补充机构编制的,严格按照“撤一建一、增减平衡”的原则,在机构个数总量和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的原则办理。

2.严格用编审批和职数管理。

严格执行编制使用审批制度,严把人员“进口”关。

组织、人社部门研究办理相关人员任用、调配、招考录用、选调、安置、工资审批等事项,应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用编计划和核定的领导职数范围内进行。

坚持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先批后进。

严禁超编进入和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

3.严格执行部门“三定”规定。

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

对规定的主要职责,要认真履行,不能失责或越权;对批准的机构限额、人员编制数额和领导职数不得突破。

按照“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研究解决严格控制人员编制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通过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现有在编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探索解决矛盾的新路子。

4.积极研究解决重点领域、民生保障工作与编制限制的
矛盾。

鉴于安宁区编制紧张的实际情况,建议市编办能够统筹考虑给我区解决一部分事业编制,以解决重点领域、民生保障工作与编制限制矛盾突出的情况。

创新管理方式,盘活机构编制存量
1.推进空编收回制度,严格余编使用。

对各单位空余编制,由区编委分类按一定比例收回集中管理和统筹调剂,并积极推动机构编制向基层和一线倾斜,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急需。

2.精减收回部分编制,盘活现有编制资源。

一是通过改革精简机构编制。

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重新梳理和明确部门职责,规范机构类型,精简机构设置。

对取消、转移、下放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职能明显弱化、工作任务量明显减少的政府部门,收回部分行政编制。

二是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盘活现有编制。

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和结构,撤并整合职能相近、设置重叠分散、规模过小、任务不饱和的事业单位;对职能任务萎缩、名存实亡和长期不开展业务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将人员安排到职责相近的单位,收回空余编制;对大量空编两年以上的事业单位,在保证其正常运转、满足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收回其部分空余编制。

3.用好用活现有事业编制。

因公益事业发展确需增加人员编制的,对于事关中心工作、全局工作和重大民生保障
的,在全区现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额内,坚持严格审批程序,予以统筹考虑。

建立健全控编减编长效机制
1.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

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

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增减等机构编制事项,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按程序办理。

2.严禁部门“条条干预”机构编制事项。

各部门提请区委、区政府研究的事项以及制定规范性文件和起草领导同志讲话,不得涉及机构编制的具体内容,确实需要的,必须先征求机构编制部门意见。

未经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各种会议、领导讲话和部门发文中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一律无效。

严禁上级业务部门以划拨经费、项目审批、评比达标等为条件,要求下级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为其业务对口的机构配备或增加编制。

各部门在制定年度绩效考评等有关考评方案时,不得将未经批准的机构编制事项列入部门年度考核内容。

3.健全部门协调配合联动机制。

建立由区编委领导牵头,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监察等部门参加的控编减编部门会商机制,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协调配合机制。

严格执行编制使用审批制度、严格职数管理、编制使用管理和人员经费管理,规范领导干部配备、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以及人员调整进出程序。

组织部门在任用干部、调配人员时应按单位空编和职数情况办理,严禁超编进人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

人社部门在调配、引进人才、招考录用人员时应按单位的空编情况办理,严禁超编进人。

财政部门依据批准设立的机构、核定的人员编制、工资及有关规定,负责核定预算、核拨经费。

积极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财政等部门在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责任追究中的协调配合机制,合力开展编制使用情况及违规进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

4.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不断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实现对行政事业编制、实有人员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与管理。

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编制数、实有人数、财政供养人员数相对应。

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建立机构编制数据动态分析、报告制度,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提供保障。

5.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强化对“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政府各部门落实“三定”规定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检查,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机构编制政务信息公开,充分利用“12310”举报电话的作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全区控编减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
区编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区政府对全区控编减编工作负总责。

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控编减编目标任务,认真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控编减编工作。

2.加强协调配合。

机构编制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助手,加强日常管理,带头遵守机构编制各项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各责任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相互配合,按既定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在职责范围内落实控编减编工作任务,共同推进有关工作。

控编减编工作,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内容,是实现本届政府任期内“两个只减不增”目标的重要举措。

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严控机构编制的有关精神,把控编减编工作抓实抓好,确保实现“两个只减不增”的目标,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财力用于改善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