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导课探究:1.你经常欣赏哪些文化艺术节目?2.你会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化艺术活动?3.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第一部分:知识点一—文化现象多媒体展示: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时间上:无处不在(图片展示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人楔形文字、龙图腾、摩岩石刻中国印、奥运标志)(2)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图片展示音乐、舞蹈、小品、影视)(3)空间上:无处不有(图片展示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4)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一、感受文化现象1.时间:文化无时不在2.空间:文化不处不有3.地域:文化各具特色4.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知识点巩固练习:在都市,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
这说明(D)A. 不同区域在文化上毫无相通之处B.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相同的文化环境C.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是可以完全消除D.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第二部分:知识点二—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多媒体展示:文化是什么钱钟书语录: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时候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引导思考:从身边的活动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2.3.5.6.7)(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2)参加学校运动会(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4)购买蔬菜水果(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8)某国议员竞选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二、文化是什么(一)文化的概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辨析: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物质产品不属于文化(1)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属于文化。
(2)而人类非意识形态的东西,人类创造的部分产品,也是文化,如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场、音乐厅、书店、体育馆、电影院等,都是文化景观。
【典例】(2012·南京一模)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开始。
《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同心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涵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上述文化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③ B.②④C.①②D.③④(二)文化的特点探究: 1.山本身能不能称之为文化?2.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品属不属于文化?3.两者有什么区别?解析: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文化的特点之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P6正文第3段)对点训练:1.“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2、檀板声声说盛事,鼓乐阵阵抒豪情。
2011年新年京剧晚会2010年12月3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等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同观看演出,喜迎新年的到来。
这表明(A)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我国人民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材料分析:课本P7中的两个镜头——文化的特点之二: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P7正文第一段)知识点训练:1.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市民素质的形成( A )注:文化的形成A、离不开社会实践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C、也可以是天生的D、家庭教育最重要材料分析:各抒己见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图:从甲骨文到简牍到纸书到电子书——文化的特点之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P7正文第二段)知识点训练:1.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这说明( A )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B.物质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二)文化的特点(重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总结:文化的内涵:(难点)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①人类特有②来源于人类实践3、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知识点训练:试题调研)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中华民族1. (2012·浓厚的文化底蕴。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阅读思考:p7公交上的镜头及专家点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某人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是一样的吗?1、广义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2、狭义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在《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处于两者之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辨析:“文化”与“文明”: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与野蛮相对,重点强调“明”的结果。
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文化发展中的精华、积极成果是文明,文化不等于文明。
知识点训练:1.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D )A. 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和文明相近)B.《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介于两者)C.《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就是理论(包括过程)D.《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C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文化是与自然界同时产生的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3.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的是( 2.5)注:纯自然山水、景观不是文化(1)小王到市场上买了二斤猪肉和一把芹菜。
(2)李教授发现了淡化海水新技术(3)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4)老王经营着一个杂货店(5)2016年春晚,刘涛、林心如、梁咏琪共同表演歌舞《山水中国美》。
(6)刘主任将作为县人大代表出席了县人代会。
第三部分:知识点三——文化的力量(重点)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1)对个人成长的历程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把人引向歧途。
(2)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产生阻碍作用。
知识点训练:1.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的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D)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活动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A. ①③ B ②④C①④D②③2.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后一桶金。
有人说:“文化产业是无污染的产业”,这种说法(D)A.正确,文化产业不会产生环境污染B.正确,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C.错误,网络文化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道德滑坡D.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解析: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笼统地说“文化产业是无污染的产业”是错误的,故选D。
误区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注意: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误区2: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知识巩固判断:1、文化就是知识、就是艺术()2、“文化”概念与“文明”含义相同()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4、在文化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5、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7、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8、文化的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