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共37张PPT)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件(共37张PPT)
2、对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补充)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的素养都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
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运用
政治 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
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补充)
经济
反映 反作用
基础 集中表现
文化的转化性 和两重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01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02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0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
经济 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
判断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 小林下基层参加农业生产活动
(经济现象)
(2)小林参加学校运动会、辩论会、读书俱乐部
(3)小林在超市购买水果
(经济现象)
(4)小林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5)小林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政治现象)
(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共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解开了人体感受外界的工作原理,这个核心物质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
演越烈。古代名人曹操、诸葛亮等,神话中的孙悟空、观音
等均成为一些地方争抢的对象。最让人诧异的是,连虚构的
文学人物、贴有“奸商、恶霸、淫贼”标签的反面人物典型
西门庆,也被几个地方当成了香饽饽。这表明(
)
A.经济推动文化发展
B.繁荣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落后与腐朽文化的泛滥
(8)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9)小林参观燕都文化遗址
(自然现象)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
文化特点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相对于自然而言)
泰山是文化吗?泰山石刻是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知之,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
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
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
3/23/2022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2、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 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 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 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 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 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
是因为(
)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5、随着旅游经济走强,突出“文化旅游”的名人故里之争越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 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科学技术 (2)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3)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对个人(国内):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需 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对国家(国际):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 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直至引导中国人民建立了 新中国。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 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发展了 人文主义,主张人权自由,反对教权,反对专制。它不 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而且对亚洲的影响也很大,推动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 本的维新变法。
C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发展文化旅游中,云南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
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
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
文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在文化生活中体验,参与文化活动、知识中培养,社 会生活中获得享用)
化 与 社 会
文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分类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注意:文化的转化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性和两重性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文化的力量
2.文化对社会作用、影响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还表现在民 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政治
反映 反作用
文化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注: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 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表明(
)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解析】 本题材 料反映 的是某 一文化 的情况 、不代 表普遍 性,故 ①错误 。文化 的价值 不是用 经济价 值来衡 量的, 故④错 误。因 而选B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 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 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 佐证了 ( )
化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与 经 济、 政
1、关系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治 2、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的地位、措施
1、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
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
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
文高 中
化《 思 想
生政 治
活必 修 ③ 》
·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学科网
2、理解文化的内涵目及标要其求 特征 3、感悟文化的力量。
你认为我们身边哪 些现象属于文化?哪 些活动属于文化活动?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①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 学、文学、 艺术等。 ②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 是文化活动。
【解析】 本题材 料反映 的是文 化市场 存在的 问题, 故B答案 最符合 。
3、文化分类(补充)
性质划分:先进、落后,健康、腐朽 时间划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区域划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概念划分、 表现形式划分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时间上)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 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3/23/2022
图腾
信息高速公路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从空间上看)
社
区
文
校园文化
化
饮 食 文 化
3、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