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学史论文

物理学史论文

问答题1、布鲁诺于1548年1月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他极力倡导思想自由,宣扬无神说,哥白尼学说的革命精神强烈地感染了他,布鲁诺的激进思想使天主教会暴跳如雷、恼羞成怒,1600年2月17日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

据说,当教会判他火刑,在听到判词后,布鲁诺说:“我走向火堆,但是你们比我更恐惧!”你能理解布鲁诺为什么这么说吗?人们会因为科学真理否定了有神论,让统治着人们的教会感到害怕。

他们由于害怕而烧死了布鲁诺,但他们却阻止不了人们发现真理,故他们比更会一直处于恐惧之中,并将一直持续到人们否定并推翻他们。

2、甲同学说:哥白尼比较聪明,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烧的道理。

”作为一个科学家,讲究策略,保全性命,才有时间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乙同学说:我认为布鲁诺做得对,这才是科学家应有的品质。

你的观点呢?两者都有一定道理,我个人比较认同哥白尼。

科学家应有的品质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不被封建迷信和恶势力的影响而改变对科学客观负责的态度,显然两位科学家都有这种精神。

不同的是,一个为了宣传真理而果断地选择牺牲,另一个用暂时的逃避来赢得机会来传播真理。

但是你的牺牲并不能带来什么,只能是匹夫之勇,应当明智的选择活下来,再做努力,如果你说我是懦夫,那你以死亡来结束你未完成的事业又何尝不是一种懦弱。

3、在1923年的领奖演说中,密立根公开承认自己曾长期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观点和光电方程抱怀疑态度。

他在演说中说道:“与我自己预料的相反,这项工作终于在1914年成了爱因斯坦方程在很小实验误差范围内精确有效的第一次直接实验证据,并且第一次直接从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h。

”如何理解密立根精神?密立根公开承认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本着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原则和对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

他敢于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不是出于个人荣辱,而是对真理的肯定态度和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有的素质,正是由于他对科学认真负责的的态度,他才有了成功的可能。

4、麦克斯韦对类比法的论述:“为了不用物理理论而得到物理思想,我们必须熟悉物理类比的存在。

所谓物理类比,我指的是一种科学定律与另一种科学定律之间的部分相似性。

它使得这两种科学可以相互说明。

”但有时简单的类比也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请你列举几个用类比法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失败的:天王星是1781年由赫希尔发现的。

当时,天文学家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其轨道,总是与观测结果不符。

有的人开始怀疑万有引力定律,有的人则深信不疑,却猜测天王星还受到另一颗尚未发现的巨星的引力作用。

巴黎天文台的勒威耶相信后者,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天王星的实际轨道,反推这颗未知巨星的轨道,并于1846年9月18日,把这颗行星的位置预报给柏林天文台的卡勒。

同月25日,卡勒果然在勒威耶预报的位置上,发现了后来称为海王星的巨星。

誉满科学界的勒威耶,继而对水星的“理论”轨道和实际轨道,提出了类似的解释:水星还受到一颗未知巨星的引力作用。

他的根据是:水星和天王星都是太阳系行星,两者有许多相同的属性,既然天王星的“理论”轨道和实际轨道不符,归因于当时未知的海王星,那么水星的“理论”轨道和实际轨道不符,又何尝不是这样?成功的:傅立叶把某些振动的周期性和正弦波(或余弦波)的周期性联系起来,运用类比,猜到了把这些振动表示成三角级数,即看作无数个正弦振动(或余弦振动)的合成的可能性,发明了傅立叶级数。

代数中的分式与算术中的分数具有很多相似的性质。

由算术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不等于零的同一个数,分数的值不变。

”用类比法可以猜测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不等于零的同一个代数式,分式的值不变。

5、法拉弟关于场和力线的概念是物理学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见解,爱因斯坦认为“它的价值要比电磁感应的发现高得多”,爱因斯坦还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谈谈对上面这段话的体会。

读到这段话我不禁想起中国的学生,从小在老师在家长的教育下死读书(这原本也没什么错,错的只是制度),将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个只知道读书的机器,这是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培养出来的都是考试的好手,却难以在科技顶尖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这一事实也能反映出爱伊斯坦这句话的正确性。

在旧有的体制上难以出现新的成就,往往就是因为这种系统或原有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事物的发展。

大多数人们都被局限在了某一范围,他们就难以取得新的进展。

很多新发明,新发现都是由于一些不很“寻常”的想法作为突破口来实现的。

这些想法就是靠人们的想象力来产生的,故想象力让进步成为可能。

6、柏林普鲁士科学院在祝贺伦琴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的贺信中,对伦琴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科学史表明,在每一个发现中通常都在成就和机遇中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而许多不完全了解事实的人,可能会倾向于把这一特殊的事例大部分归功于机遇。

但是只要深入了解您独特的科学个性,谁都会理解这一伟大发现应归功于您这位摆脱了任何偏见,将完美的实验艺术和极端严谨自觉的态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者。

”伦琴发现X射线是偶然的吗?谈谈你对上面的评价的理解。

任何科学发现都不能说是偶然的。

好比说人人都有可能被苹果砸,但不会每个人都是、会成为牛顿。

由于科学家的努力,才会出现新的科学技术。

不否定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偶然的成分,但由于科学家不知疲倦的探索才会使这个偶然性转变为必然。

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也在进步,但若没探索求知的态度,人类的科学技术是很难进步的。

几千年来人类科学发展和近代相比,很明显可以得出结论:科学技术的进步绝非偶然!7、居里夫人说:“物理学家总是把研究成果全部发表的。

不能因为我们的发现偶有商业前途而从中牟利,特别是,镭有治病的功效……我们不能申请专利,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爱因斯坦在悼词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在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今天,如何认识和看待居里夫人的举动?居里夫人站在科学技术无国界,科学造福于人类这一高层次的角度来用科技成果服务于整个人类的。

而保护“知识产权”实为保护科学家的利益,让科学家付出劳动后有具体的收益,是激励科学家积极进取的一种措施。

当然不排除一部分人靠此牟利而抱有强烈的功利性质而阻断了科技的发展。

在当今,居里夫人的行为显然和主流社会不相适宜,但居里夫人对待真理,对人类的贡献是那些追求“知识产权”的人们永远无法超越的。

8、“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与哥本哈根精神中的科学国际主义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无论到那个国家,那个地方它都是适用的,它最终是属于全人类的。

而科学的发现是靠部分科学家的努力而实现的,科学家是由国家培养而来的。

任何一个人脱离国家的教育与基础设施是难以有什么科技成果的,故科学家在探求真知的过程中,还得为国家服务。

一个国家的教育模式也决定了国家里科学家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9、谈谈你对光的波粒二象性及物质波的理解?列举与此有关的实验。

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在宏观上粒子性明显,微观上波动性明显,它是一种概率波。

实验有:杨氏干涉实验松泊亮斑光电效应10、结合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过程,简述物理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修改完善理论。

爱因斯坦突出贡献及其意义作者:高文杰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机械142班摘要:爱因斯坦出身平凡,但提到爱因斯坦就联想起相对论,当然相对论是他的最主要贡献,但他的贡献不止于此,之所以说他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因为他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方面的突出贡献.1905年成就了他的传奇,也是一个新的时代,他是实际的伟人。

关键字:奇迹年、爱因斯坦、贡献、物理学、质能方程、相对论、量子力学引言: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05年他发白哦的迹象论文震惊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因此1905年又被称为他的奇迹年。

论文主体: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受工程师叔父的影响,他从小受到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1896年爱因斯坦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1年获得瑞士国籍,于次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技术鉴定工作。

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并于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

1909年爱因斯坦离开瑞士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爱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离开德国。

1933年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

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想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这一年,他发表了6片论文,在3月到9月半年中,他在三个领域作出了四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据此他进一步得出质量和能量相当的质能公式E=mc2 。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学上的统一性,进一步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在量子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05年他提出能量在空间分布不是连续的假设,认为光速的能量在传播,吸收和产生过程中具有量子性,并圆满地揭示了光电效应。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历史上首次揭示了辐射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

1916年爱因斯坦在关于辐射的量子论的论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的理论,为今天的激光技术打下了理论基础。

1905年4月,5月和12月他写了12篇关于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的理论。

这种运动于1827年被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发现,称为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院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3年后,法国物理学家J.B.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

这使当时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科学家F.W.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元梓佳说已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1915年爱因斯坦创建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四维空间时间物质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