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鸟语花香教案【篇一: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第八课《鸟语花香》教学设计】鸟语花香教学内容: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鸟语花香》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掌握写意花鸟的技法,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禽鸟的形体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用笔、用墨的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3、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禽鸟的形体结构和特点,学会麻雀的基本画法。
难点:让学生体验笔墨情趣,鼓励学生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用笔用墨的技法,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
教学准备:课件、宣纸或毛边纸、毛笔、颜料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聆听花鸟世界。
1、师:你们想去郊外游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吗?2、师:老师前几天用声音记录了美妙的大自然。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音频,然后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好像看到了什么?(师播放一段有鸟鸣和水声的音频)3、学生交流。
学生a:我听到了许多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声音。
学生b:我听到了泉水在叮咚叮咚地从岩缝里流下的声音。
学生c:我仿佛看到了山间的小路上长满了树,树枝上绽放出了花儿。
??4、师:刚才我们聆听了大自然中的花鸟世界,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花鸟世界,去感受它的鸟语花香!二、观赏图片,感知鸟语花香。
1、学生出示带来的鸟的图片:说说你知道的鸟的形象和习性。
2、欣赏课本名师国画:宋朝的《竹树驯雀图》、朱耷的《鸟石》。
问题:画家笔下的鸟带给你怎样的印象?(《竹树驯雀图》中的鸟妈妈在训练小鸟吃食,看到了一份情意浓浓的亲情,《鸟石》中的鸟白眼向人,展示了它冷漠高傲的一面。
)师:画家在画中往往会不经意地流露出自己的一些情感,这就是国画大师笔下的花鸟世界。
三、师生动笔,描绘麻雀形象。
1、师讲解麻雀的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
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在画时,我们可以把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理解为由两个蛋形。
2、师示范鸟的画法。
a、用羊毫笔调赭墨,一笔点出头,二笔点出身子。
b、在身子左右画出飞动的双翅。
c、用浓墨点出身上的斑点、飞羽和尾巴。
d、用淡墨勾画胸腹,点出嘴、眼,最后用曙红色勾出爪子。
3、学生按老师的示范,动笔临摹练习一只麻雀。
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要有针对性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4、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5、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师出示画稿)。
四、练习创作,体验笔墨情趣。
在宣纸或毛边纸上,用自己学会的方法,画一幅写意花鸟画——《一群可爱的小鸟》。
【篇二:《鸟语花香》教学设计】第八课鸟语花香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
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二、发展阶段: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
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展示交流: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增强学习信心。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鸟语花香》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当壁镇中心学校陈立国《鸟语花香》教学反思(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当壁镇中心学校陈立国《鸟语花香》教学反思当今社会,传统与现代并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画,走进学生课堂有其必要性,这也反映了美术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然而,中国画毕竟专业性较强,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节国画课,怎样才能让毫无基础的小学生真正乐于接受它,还需我们多一些思考。
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内容是《学画山水画》,上课时教师挂起了一张范画,是一张大写意之作,那山泼墨写意,那树的枝干笔力苍劲老辣、墨色浓淡相宜,俨然一派“深厚传统功力”,接着教孩子执笔、蘸墨、运笔、落幅。
教师示范遵循法度,一丝不苟,孩子临摹步步照老师教导去做,亦步亦趋。
一片严肃认真,一片手忙脚乱。
然后是反复练习此作。
教师在学生中间穿梭指导,不时大手把小手挥毫泼墨。
待到下课,孩子们将作业摊在桌上茫然的等待教师检阅,我也参观了一圈,竟不由心头一震——短短四十五分钟练习,竟然复制出了这么多“优秀”之作!我们有许多国画课不就是在这样“依葫芦画瓢”吗?然而在这种规范中却泯灭了孩子们原本自由创作的天性。
反思一下,我们开设此课目的何在?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画家吗?非也,何况这种方法是复制不出来画家的。
我们的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在国画课里我更主张让学生学会运用国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但在过程上使它真正发挥其“艺术语言”的功能。
我们在教学中不妨走出传统模式,寻求新方法。
一、了解传统文化,增长艺术见识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接触不多,因此,有必要让他们做一个常识性了解。
我在给第一次接触中国画的年级上课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学的这种画为什么叫中国画?——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教师的背景介绍,一下子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这门艺术的崇敬之情。
接下来,对中国画的材料进行简单有趣的介绍,如:狼、羊毫笔;生、熟宣纸等,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既新鲜有趣,又增长见识,一举两得。
小学课堂上的国画课是写意花鸟,它只是中国画的一部分,不能让学生认为这就是中国画的全部内容。
我觉得本堂课美中不足的一点是,我没有提前和学生沟通,如果能同学生们一起准备、搜集一些真实国画作【篇三:鸟语花香教学设计】篇一:鸟语花香教学设计鸟语花香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掌握写意花鸟的技法,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3.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会表达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活动准备:1.收集了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视频和图片、大师的绘画作品。
2.制作ppt课件。
3.示范作品、作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播放视频,聆听花鸟世界,引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树、鸟、花、草、小溪)图像中的景色太美了,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好,下面我们再看一组图片。
同学们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生:看到了花、草、树、鸟、鸳鸯等。
感受:真想立刻去抱抱它们,抚摸着他们。
)刚才我们看生活中这美丽的景色,景色中呢有水、花、草、树、鸟、鸳鸯。
我们来看看画家是怎样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的(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从画面中都看到了那些有趣的东西吗?(生:花、草和弯弯曲曲有趣的线条)这些画家用墨色表现了线条,和我们平时所画的线条一样吗?(ppt课件出示)(生:我们平时用彩笔画的粗细都是一样的,画家画的有粗有细有浓有淡和我们画的都不一样。
)画家用毛笔蘸墨色在宣纸上画出了富有变化的线条,使画面表现出非常丰富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画《鸟语花香》。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大自然景色导入课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
)二、信息技术处理教师演示讨论交流1.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墨色如何产生变化。
提问:想一想我们一直蘸墨在宣纸上画,那么墨色会有变化吗?(没有)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你有什么样的方法使墨色产生变化呢?(学生尝试怎样使墨色产生变化)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好的方法使墨色产生一些变化呢?(蘸水可以使墨色淡一些)那么别的同学你也发现了这种方法吗?对,我们蘸水可以使墨色产生非常丰富的变化,蘸的水越多墨色越淡,如果不沾水墨色是最浓得。
现在老师也用同学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画几根线条(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同学们请看老师也画了几根线条你看他有变化吗?(生:有)2.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线条如何产生变化。
老师用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方法加水使墨色产生了变化,可是这几根线条虽然墨色上有变化,但是线条的变化就不够丰富了,你们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线条产生一些变化呢?同学们可以先试验一下,找一找可以有没有什么样的方法?(学生练习)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好的方法使线条产生很多丰富的变化?(生回答)老师这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师示范:笔尖画细线、完全压下去粗线、毛笔侧着画、曲线、毛笔上的墨不是很多的时候画出的线条比较干枯、顿挫着来画画出比较有变化的线条,这样画出的线条不但墨色有变化,而且他的线条也非常的丰富。
同学们墨加水可以产生比较丰富的变化,那么我们手中的国画颜料能不能也产生像这样的变化呢?我们来试一试看一看(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演示:可选择红色演示)同学们请看颜色加水是不是也产生了变化呢?(【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使学生对墨色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汇报过程是相互学习、加强认识、开阔视野的过程。
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的丰富多彩,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拓展教学资源,落实知识目标)三、观赏图片,感知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