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②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的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一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
体会方法:学生谈对每句话的理解。找出重要语句。打乱句序,重新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本文,你觉着魏格纳的哪些优秀品质是我们探索发
现未来世界必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第1自然段、第8自然段
(2)体会方法:打乱句序,让学生重新排列。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
(1)重点词句:
①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想法的人。
体会方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开头就写出了魏格纳的性格。和后面的许多人都对魏格纳的发现提出质疑和否定后魏格纳的态度。
静谧:
不可思议:
浩如烟海: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静谧
不可思议浩如烟海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1.理解:
(1)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要能结合本文理解。
(2)检测巩固:
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谧()浩如烟海()枉费心机()
1.指几名同学展示自己,说说自己是怎么体会的。
2.讨论为什么魏格纳找到的这份证据是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3.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的这一假说有怎样的影响?
4.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魏格纳有了什么“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识
字
学
词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召枉
1.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2)易读错的字正音:出示—认读—组词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4.悟读课文1遍。(合上课本思考)魏格纳提出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引起地质界的震动,你觉着魏格纳依靠什么获得了重大的发现?(这些品质也是我们将来探寻未知世界必备的,写在课文后边。)
5.查资料,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2. 7段是魏格纳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开始进行的研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之前提到的魏格纳的性格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寻找证据产生奇想引起震动
(二)重点品读。
1. 2段。用“”画出2段中推理的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
(1)用简练的话概括每段话的意思,写在句子旁边。
(2)哪句话最重要?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2.请观察世界地图中魏格纳的发现。
教学时间
1课时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精讲点拨
导入
1.课件播放世界地图图片。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的发现。
不可思议枉费心机浩如烟海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三)尝试背诵魏格纳的推理。
二、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本文中的人物都有谁,把这个人做的事用一句或两句话概括出来,再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文中的人物:
(2)主要内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句子意思深刻?在文中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四)准备一幅世界地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观察世界地图,,或者在网上搜索大陆漂移学说的资料。
四年级上册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日积月累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趣味识字:
4.易写错的字: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静谧端详叩开海湾漂移轻易假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有关魏格纳和世界地图的故事。
3.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预习评价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句子意思深刻?在文中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在文中做好标记。
集体交流:
1.对于写得好的,或者意思深刻的,只要学生回答得大体正确即可。
2.对于不明白的,让学生互相解答。
3.教师预设问题:
(1)魏格纳为什么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
(2)魏格纳怎样观察的?又是怎样推理的?
枉费心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充词语(每空填一个字)
()()不安不可()()
浩如()()()()重洋
四、简单介绍“大陆漂移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积累
(1)评价反馈:可以按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分类的,比如说:
(2)出示:
动作:画盯住看端详
神态:仔细呆呆地精神大振
整体感知
1.本文中的人物都有谁,把做的事用一句或两句话概括出来,再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就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文中的人物:
(2)主要内容:
1.展示某位同学(预习提纲上未写名字)概括的主要内容。
2.同学们评价、补充、修改:
说说哪个概括得好(能抓住这个人做的最重要的事)?哪句话怎么改?
3.小结:人物串联法:文中都有谁?他们分别做了什么(用一句或两句话概括出他们做的最主要的事)?把这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学写人写事的文章,我们可以试着用这种人物串联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迁移练习:
(1)出示:法布尔的昆虫记
(2)展示交流学生的体会。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考方法、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等方面来谈。
限
时
检
测
四年级上册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限时检测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凹进()吻合()枉费心机()
叩开()召开()
二、解释词语:
②诲(教诲)——悔(后悔)
③枉与汪、往、旺的区分:有日为旺(日);有水成汪(三点水);有人过往(往)
3.易读错字:静谧jìng mì意思: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样子,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出自:1.安宁平静。2.平定,使安定。《陈书·宣帝纪论》:“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
4.多音字:召部首:口部笔画:5笔
[zhào]①(动)呼唤;召唤;叫人来。②(Zhào)傣族姓。号~|感~|征~
[shào]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5.应会写字:无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静谧端详叩开海湾漂移轻易假说
不可思议枉费心机浩如烟海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老师说的话。
4.小结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到相关句段,反复阅读或小组讨论。
重点品读
1. 2段。用“”画出2段中魏格纳的发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1)用简练的话概括意思,写在句子旁边。
(2)你从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中的发现这件事情中知道了什么?
(3)魏格纳
1.找到世界地图,找出七大洲,巴西和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位置。仔细观察“南美洲巴西的一块突出部分”和“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是否像书上说的“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细读课文2—3遍。
要求:(1)魏格纳在地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现了什么?(在课文中用——标出句子)把最能表现他仔细观察的词语圈出来。
(2)面对这一发现,魏格纳在脑海里形成了什么“奇想”?(在相关的句子下加自己喜欢的符号)
(3)“奇想”要变成“真理”必须要有证据,魏格纳又是怎样为之努力的?他找到证据了吗?怎样找到的?(在课文中用—标出句子)
2.巩固检测:
1.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指名读出正确读音。
3.学生齐读正确答案。
3.趣味识字:
3.趣味识字:
(1)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