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年人才争夺战

开年人才争夺战

高端人才开年争夺战
正月已过,杭州市一家云计算企业CEO朱先生仍为20多位研发人员的招聘而忧虑。

随着一二月份业务的快速扩张,企业的营业额同比增加超70%,员工的数量却有些吃紧。

“有业务,派不出人。

”成了朱先生最直接的困惑。

作为新兴行业,云计算在快速发展中遭遇高端人才供应瓶颈。

这并非行业特殊现象,在杭州的新春人才市场中,技工、高级管理人才占据十大需求岗位重要两席,人才缺口不再局限于一线基层人员。

2012年10月,杭州市人才服务局以743家企业为样本展开调查并得出结论74.16%的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处于一般紧缺状态,25.84%十分紧缺。

“这一数据会有浮动,整体稀缺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

”市人才服务局副局长钟巍表示。

高端人才的稀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相关业内人士称,猎头公司业务的日益兴盛足以说明这一现状。

那么,为何在2013年,这一现象愈演愈烈?
是人才太挑剔,还是招聘单位太苛刻?招工难、就业难这对矛盾主体同时存在,意味着什么?
哪些高端人才最紧缺?
技术研发、建设人才占大头
人才有多缺?看招聘周期就能明了。

在互联网行业,常年张贴招聘启事并不罕见。

所谓的高端人才,到底缺哪些人?
年初起,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郎越时就开始四处寻找建筑高端人才,包括建筑运营总监、建筑技术总监以及公司财务总监等。

浙江千里马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文祥也接到了不少建筑和房企发来的人才订单。

“这种需求势头,从去年年底起开始显露。

”郎越时说,此外,由智慧城市所带动的安防、监控类人才需求的缺口也在扩大。

随着物联网大潮席卷而来,产业相关的安防监控方面的人才走俏,如产品研发经理、图像识别的顶级工程师等。

然而,在不同的行业,需求也有所不同。

浙江奥默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揭清坦言,对于发展中的生物医药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是最大的需求;
浙江通得软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许林伟则告诉记者,专业的IT人才,特别是热爱数据分析并具有一定悟性的人才,是企业最迫切需要的;
同样是IT互联网公司,杭州比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又有差异,“最需要网站编辑和推广运营专员,因公司从事的是本地化营销方案定制,与一般人才又有区别。

”总经理吴佳斯说。

在《杭州市十大产业及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中,技术研发类以34.17%的需求比例居岗位第一。

哪些因素引爆了这些需求点?新兴产业扩张带动研发人才需求
为何在2013年,高端人才稀缺现象愈演愈烈?是什么引爆了这些需求点?
针对建设类高端人才的稀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企业看好城镇化带来的商机,故积极储备建筑方面的相关人才。

然而也有一种说法建筑行业相对低迷是人才需求增大的重要原因。

这是千里马的洪文祥从一家房企得到的答案“在市场好时,企业就像一辆快车,追求的是速度。

现在慢下来了,需要检修,需要练内功,更需要人才。


洪文祥和朗越时一致认为,第一季度的高端人才动向,基本可揭示新年人才的流动趋势。

那么研发类人才的需求,又由什么原因带动?在杭州世导通讯有限公司CEO朱家成的观察中,这与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关。

拿云计算行业来看,由于其发展在中国方兴未艾,市场的快速扩张促使企业不断升级产品,研发人才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与此同时,研发人才还在不断地进行优化。

“每个季度都要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每年企业都有15%的人才优化率。

”朱家成坦言,这是人才需求的重要引爆点。

杭州网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博也肯定了这一说法,行业的扩张速度、业务的增长幅度高于高端人才的培养进度,人才需求口径由此打开。

人才太挑剔or单位太苛刻?薪酬体系被打破,人才流动加速
企业需求如此大,合适人才却难招。

浙江嘉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靖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企业招聘人才的方向,并不是想招聘到最高端的,合适并相对稳定才最重要。

由于大城市机会多,应聘者本地就业的几率较以往低,而随着婚姻、立业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人才流动无疑加快了。


不少互联网企业也表示,宁可花上半年一年的时间培养一个高端人才,即使培训期间,只能完成正式员工60%?70%的工作量。

求职者却有另一番说辞。

金融本科毕业的湖南小伙小张认为,前途和“钱途”都很重要,领导者的用人态度和方针策略也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这是否意味着,人才流动,是一种必然趋势?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描述:对一家想要发展创新、思想激进的企业来说,除了培养“土鳖”外,在一定阶段引进高端人才是必然的,这样一来,企业的薪酬体系就会被打破。

如果给所有的员工同等待遇,企业不堪重负,两者薪酬差异的存在,注定人才流动的加速。

龙头电商会成为人才集散新高地?未必!有人把求人信号发在QQ签名上
2012年,电子商务大出风头。

这是否意味着,可以在这领域建立一个人才集散地?
并非如此。

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张海峰深有感触,2012年在人力中心登记需要招聘的企业中,电子商务企业的需求很突出。

东方电子(000682,股吧)商务园相关负责人盛小姐透露,园区2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新招员工数量已破千人。

在杭州市某一电子商务QQ群里,记者发现,各类“急招”启事基本日日更新。

有一家从事电商运营服务外包的企业面临人才奇缺的尴尬现状,负责人力资源的王小姐不仅把身边的朋友问了个遍,还把“求人信号”发到了QQ签名上。

去年年底,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设立了专门辅助电商企业作人才输送的窗口,助力企业解决用人难题。

张海锋说,虽然客服人员缺口基数最大,但真正让电商挠头的一个难题是网页设计等相关技术人员的紧缺。

“同样是优秀应届毕生应征网页设计师岗位。

如果进入传统行业,月薪资可达四五千元,若留在电商,薪酬往往要减半。

”张海锋认为,这是许多技术性人才对电商企业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记者也从一家规模不俗的箱包类电商企业印证了这一说法,有两年工作经验的网页设计师月薪不超过4000元,应届生更少。

招工、就业难同时存在说明了什么?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边是企业大呼“招工难”,一边是应届生高喊“就业难”,两个矛盾主体同时存在,折射了什么?
在员工的培养过程中,不少企业感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若不经过培训,很难直接使用。

浙江通得软件的许林伟最希望招聘IT行业优秀数据分析师,可他却发现,本科生很少有相关专业,一些研究生太专于理论,实践能力跟不上。

“专业设置和社会就业的衔接不当,成了最大问题。

”许林伟说。

餐饮业培训的成功正好说明了衔接得当的重要性。

有企业甚至直接向职业学校下单预约
人才,学生一入学,接受的就是订单式的培养。

“这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副校长包红说,烹饪行业也曾经历过生源不理想的情况,自从企业与学校的“主动权”调换并实现零距离对接后,不仅困境得到了解决,还获得了双赢。

“在企业用工荒、用工难的情况下,职业技术类院校要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军立也毫不犹豫地肯定了校企合作、定点式培养、定向输送人才的重要性。

两者该怎样对接?对接的程度如何把握?2013年年初,用工剧幕带出的思考,不止这一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