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后,无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
确有客观需要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办理名录登 记时可免于提交《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依 法不需要办理备案登记的免于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 澳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金融机构不得为不在名录的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
务。不在名录的企业应当到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手续。
名录登记属行政许可项目,其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
应当符合行政许可相关规定。
名录注销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前
进口单位终止经营或被工商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后
发生细则第七条规定情况—
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 照的;
进口单位终止或被商务部门


取消对外贸易经营权的; 外汇局认定的其他情况。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后
从境外、境内保税监管区域
支付的进口货款;
向离岸账户、境外机构境内
账户支付的进口货款;
其他具有对外付汇性质的货

物贸易项下付款

收回的出口货款,向境外、 境内保税监管区域支付的进 口货款; 从离岸账户、境外机构境内 账户收回的出口货款,向离 岸账户、境外机构境内账户 支付的进口货款; 深加工结转项下境内收付款; 转口贸易项下收付款; 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收付款。
贸易收付汇业务审核(一)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前
进口单位在银行办理进口付汇时, 应根据结算方式和资金流向填写进 口付汇核查凭证; 进口单位应在进口付汇核查凭证上 准确标注该笔付汇“是否为进口核 查项下付汇”; 进口单位应按其货物实际装运日期 填写进口付汇核核查凭证中的“最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后
预付货款(进口合同或发票); 货到付款(对应的进口货物报关 单或进口合同或发票); 退汇(因错误汇出,审核原支出 申报单证;其他原因,审核原支出 申报单证、原进口合同。 捐赠等原因导致主体不一致(进 口合同、捐赠协议、相关部门出具 的分立、合并证明文件) 办理登记的贸易支出(登记表)
贸易收付汇业务审核注意事项
电子数据核查注意事项
电子数据核查只针对B类企业。 不需电子数据核查的业务:超可付汇额的外汇支出;
转口贸易支出;退汇(错汇或无货物退运); 需电子数据核查的特殊业务:9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 退汇(发生货物退运);《登记表》中注明“需电子 数据核查”字样的业务。
非现场监测与分析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前
企业报告注意事项
对于已报告数据,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进行修改或撤销,
但外汇局会对频繁修改报告数据的企业加大审核,存在异 常会列入重点监测范围。已报告主体不一致业务只能原有 报告企业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撤销。 辅导期内,比照A类企业有关义务性报告及主动性报告规 定办理。辅导期结束后10个工作日报《进出口收付汇信息 报告表》 存在未按规定履行义务性报告的企业,外汇局可将其列为 B类企业。 对于主体不一致、差额主动性报告,企业报告信息错误且 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的,外汇局可将其移交检 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
列入名录企业,纳入辅导期管理。
辅导期管理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施前
对列入名录后自发生进口付 汇业务之日起三个月内的进 口付汇业务,进口单位应在 进口货物报关单进口日期或 收付汇日期后30日内向外汇 局逐笔报告其进口付汇和对 应的到货或收汇信息,并提 供相关单证或证明材料。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后 企业在其发生首笔贸易外汇 收支业务之日起90天内,外 汇局进行政策法规、系统操 作等辅导。企业应当在辅导 期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持 书面材料到外汇局报告辅导 期内发生的货物进出口与贸 易外汇收支的逐笔对应情况。


—左边所列情况; 区内企业已办理保税监管区 域外汇登记注销手续; 连续两年未发生贸易外汇收 支业务; 外汇局对企业实施现场核查 时,通过企业名录登记信息 所列联系方式无法与其取得 联系; 外汇局认定的其他情况。
名录注销注意事项
注销名录后,监测系统自动取消企业原有分类状态; 注销名录后,经申请再次被列入名录的企业,视为新
差额率;资金货物比率;贸 易信贷报告余额比率等总量 核查指标,转口贸易、境外 承包工程、进出口退汇等实 施专项监测
现场核查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前
对核查期内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 进口单位,外汇局可实施现场核 实调查(以下简称现场核查): 进口货物金额与进口付汇金额的 比率小于80%或大于120%,且多 付汇或多到货金额大于等值100 万美元; 转口贸易、境外承包工程收汇金 额与相应付汇金额的比率小于 90%或大于110%,且多付汇或多 收汇金额大于等值100万美元; 单月进口退汇频次大于5次或单 笔退汇金额大于等值50万美元; 外汇局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情况。
进口货物报关单进口日期或收付 汇日期后30日内向外汇局逐笔报 告: “B类进口单位”的进口付汇; 单笔合同项下付汇与实际到货 或收汇差额超过合同金额10%且金 额超过等值10万美元的进口付汇; 单笔金额超过等值10万美元的 进口退汇; 进口单位列入名录后自发生进 口付汇业务之日起三个月内的进 口付汇; 其他需进行逐笔报告的进口付 汇。
核查系统每季度在规定日期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后
按月对企业的贸易外汇收支
自动启动定期总量核查。
核查指标:定期货物总量核
进行非现场核查。
核查指标:总量差额;总量
查率;累计货物总量核查率; 累计总量核查差额;偏离度; 转口贸易总量核查率;境外 承包工程总量核查率;进口 退汇频次和单笔退汇金额等
辅导期管理注意事项
辅导期起始日期为名录登记当日,截止日期为企业列
入名录后发生首笔贸易外汇收支业务之日起第90天;
辅导期企业不纳入总量核查,外汇局对其实施专项监
测。
辅导期企业未按规定履行报告义务的,外汇局可将其
列为B类企业。
贸易外汇收支范围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前
向境外、境内保税监管区域
企业报告注意事项
主体不一致是明确的只有两种情况:因企业分立、合并等原因;捐赠进口
项下。而以前政策规定:进口单位代理外商投资企业和捐赠项下进口;许 可证、进口配额、特定商品登记项下进口。主体不一致业务只能现场报告。 预收货款指国际收支申报的收汇日期早于预计出口日期的收汇;预付货款 指国际收支申报的付汇日期早于预计进口日期的付汇;延期收款指出口报 告单出口日期早于预计收汇日期的收汇;延期付款指进口报告单进口日期 早于预计付汇日期的付汇。远期含义指信用证承兑日期与付款日期时间间 隔在90以上。 B/C类企业不准做的业务就不要报告(B类企业不得办理90天以上延收、 延付、收支间隔超90天的转口贸易;C类企业不得办理90天以上的延收、 延付及托收、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转口贸易); 网上报告超过期限的进行现场报告;非义务性报告范围的贸易信贷、90天 以内的进口贸易融资可选择主动性报告;报告之间具有互斥性(融资报告、 差额报告、信贷报告、转口);表外业务融资报告不包括进口押汇、国内 外汇贷款等表内融资业务;人民币结算



登记管理注意事项
登记事项特例: 一、在分类监管有效期内指标情况好转且没有发生违规行 为的B类企业,自列入B类企业之日起6个月后,经登记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付款; 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 同一合同项下收支日期间隔超过90天(不含)的转口贸易 业务。 二、 从待核查账户中划出属资本项下的资金入账,不得直 接结汇。 另:登记表只能在一家金融机构使用,可分次使用,可签注 多笔收付汇信息。
及收支间隔超90天的转口贸易) C类企业:登记表(所有贸易外汇支付必须逐笔事前到外汇局办理登记业务)。
企业报告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前
进口单位下列进口付汇业务应在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后
企业报告分义务性报告和主动性报告。 义务性:(贸易信贷)30天以上(不含) 的预收货款、预付货款;90天以上(不 含)的延期收款、延期付款;;B、C类 企业在分类监管有效期内发生的预收货 款、预付货款,以及30天以上(不含) 的延期收款、延期付款;(贸易融资) 90天以上(不含)的远期信用证(含展 期)、海外代付等银行贸易融资;(转 口贸易)同一合同项下转口贸易收支日 期间隔超过90天(不含)且先收后支项 下收汇金额或先支后收项下付汇金额超 过等值50万美元(不含)的业务;出口 收入存放境外;辅导期。 主动性:主体不一致;差额业务;其他 特殊交易等
登记管理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前
下列付汇业务,进口单位应在付汇 或开立信用证前持申请书和本条规 定的材料到外汇局办理进口付汇业 务登记手续: (一)不在名录进口单位的进口付 汇,按照不同结算方式除提供本细 则第十二条规定的有关单证外,还 需提供本细则第五条第(一)、 (二)、(三)项规定的有关单证; (二)“C类进口单位”的货到付款 业务,外汇局还需通过“中国电子 口岸-进口付汇系统”对进口货物报 关单电子底账进行联网核查,核注、 结案及打印相关电子底账; (三)其他需登记的进口付汇。
——改革前后进口付汇业务的政策变化
名录登记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前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货物贸易改革政策实施后
《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申请 书》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


依法不需要办理备案登记的提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 批准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 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 营业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 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 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 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的《确认书》; 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业执照》副本;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 证》;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依法不需要办理备案登记的可提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 准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 港、澳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等; 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的 《确认书》; 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