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桩基础是常用的一种深基础形式,在桥梁工程中用的比较多。
桩基础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桩的类型、桩身材料、成桩工艺、桩的设计理论、检验检测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桩基础的组成与特点
•桩基础的特点
☯布置灵活,适应性强(桩径、布置、桩长、桩数、土质);
☯承载力高(利用深层土的承载力);
☯沉降变形小(到达硬土层或岩基);
☯稳定性好;
☯便于水下施工;
☯施工效率高(机械化施工)。
桩基础的适用条件
☯荷载较大、软弱地基或硬持力层埋置较深,地下水位较高等;
☯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采用浅基础时埋深较大或不易稳定;
☯结构物对地基变形较敏感,或承受较大水平力,对稳定性要求较高;
☯施工水位较深、水流流速过大;
☯地震区、在容易产生液化的地基;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及软土厚度较大的地基。
桩基础整体设计要求
•桩基础整体设计的基本内容☯桩的类型与桩长;
☯基桩的数量与布置;
☯桩基础各部分的尺寸拟定;☯桩基承载力验算;
☯结构强度计算与配筋。
•设计注意事项
☯ 同一桩基础中不宜采用受力性质不同基桩(如摩擦桩与柱桩);
☯ 同一桩基础中不宜采用桩径、桩身材料、桩长相差过大的基桩;
☯ 对于特殊的大型桥梁、或地址条件复杂,有特殊要求的桩基础,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试验。
桩的分类
• 摩擦桩——桩身穿过较弱土层,并支承在各种压缩性土中,桩的承载力主要由作用在桩壁上的摩阻力构成,桩底土的支承力所占比例较小,甚至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