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的意义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战争风起云涌,而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国家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在农村大力推广现代远程教育。
它的推广与普及,不仅缩短了城乡间的教育差距,而且把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力地送到偏远地区,通过资源共享,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的目的。
首先,能激发山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开拓山村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心有大世界,心存大未来。
中西部地区山村教育信息不通,仍沿用过去一个教师,一根粉笔,一套教材的传统教育模式,根本适应不了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当城里孩子逛超市,穿裙子时,他们仍玩着捏泥娃娃过家家的游戏;当城里的孩子玩电脑成隐成患时,农村孩子仍抱着黑白电视机探究其奥秘。
远程教育大大促进了山村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把鲜活的知识与生动的理念搬上了舞台,高速运转的电脑激活了一批有一批雏鹰,有力地开阔了山村小精灵的视野,世间博大精深的奥秘通过电脑激励着一颗颗聪颖睿智的头脑,飞出小山村,走出大世界,翱翔大未来。
其次,能够激发现代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农村远程教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而且更新了人们的管理理念,不仅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使师生们受益于现代教育的发展。
山村教育资源困乏,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一般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相对较差,所以山村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到“不求最好,但求用好”“不求最好”指在硬件建设不追求完美,“用到最好”是指现有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现有设备的效益,因此对于农村学校教师,面对新的信息技术设施只有一个对策,学习,学习,再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反应用要求教师们投入百倍的热情,为了提高自己的运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快乐的源泉,培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教育事业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不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心中学习的火焰。
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因压力而产生动力,只有适时、适度、适量的压力,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而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目的。
第三,信息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十分广阔的世界,也会带来烦恼,无论是谁,只要思想,有智慧,便会被信息技术所迷惑,但其负面影响也会接踵而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会充值网络世界,所以我们在大力增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以学生、老师、家长为着重点,为大家创设思想教育平台,注重师生心理过程的管理,通过互动平台,构建家庭与学校之间最快捷的沟通渠道,真正体现全方位、多方式育人的特色,这样,家长、同学、老师的信息素质都将得到全面的提高。
当然,信息技术教育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德育的素材和资源,为育人提供了一个好的渠道。
总之,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只有调动最广大教师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才能实现学中用、用中学的良好效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意义二我国农村面广人稀以及70%的人力资源在农村的现实决定了农村教育要突出抓好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运用现代手段实施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柱,开放度大,能摆脱时空局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学习要求,提供充裕的学习机会,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将逐渐成为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农村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广大的农村急需一批善于将各种信息转变为可行和适用的个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传授等个体学习扩展能力的从业者。
要培养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农村学习群体,已成为农村教育尤其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的教育工作。
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7]在《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基〔2003〕14号)中指出:深入调查研究,抓紧制订本地区、本单位贯彻《决定》和会议精神,发展改革农村教育的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
[8]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4年度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精心操作,努力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9]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力资源为丰富的人才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农村远程教育层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实施农村远程教育也是缩小教育“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的现状分析1、在我国农村中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低。
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在农村中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有7200万人,占22.5%;小学文化程度2.07亿人,占45.4%;初中1.13亿人,占24.76%;高中和中专0.33亿人,占0.73%;大专以上仅36万人,占0.08%。
我国农村青年同龄人中仅有5%左右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每年农村有1200万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回到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农村存在严重的人才浪费和资源浪费。
农村人才稀缺,然而却在进行着大肆的人才浪费,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得到合理利用。
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在农村存在各自为政、自建系统、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现象。
3、农村网络不健全,技术到第一线的更少。
长期以来,农村科教体系的现状是“网破、人散、线断”,我国农村科教网络没有建立起来,根本没有形成主渠道,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太少,主要问题是农村长期坚守第一线从事农村成人再教育、技术更新培训的人员微乎其微,各乡镇农技站形同虚设。
4、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机会少,途径单一。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尤其在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人们的思想也比较传统,难以接受新事物。
这样,农村学生接受知识只能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从而导致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除了会背一些书上的死的东西,其它的什么也不会。
这与国家提出要培养创新人才大相径庭,也是相悖于“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农”战略的。
5、学习群体观念的转变趋势。
从成人教育角度来说,就是正逐渐地真正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意识正在逐步加强,这在成校及其他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可知一斑。
二、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一)“瓶颈”问题1、科技人员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很少有人在“软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功夫,这是阻碍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建议远程教育相关部门应重视并抽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软件”的开发与研究,否则会是远程教育不能健康、协调、有序的发展。
2、资源短缺、资金不足、师资不平衡也是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
开展远程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把教案电子化之后,放到一个网站上就能实现的。
提供远程教育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建设网站、网络需要经费,租用通信线路需要经费,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经费,而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还需要继续投入经费。
要想得到优秀的网络教育课件资源,需要有优秀教学人员拿出时间与课件设计人员密切结合,进行课件的设计,并在使用中不断修改、提高。
这样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创造,也需要高水平人力资源的投入、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
而资源建设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发展远程教育的重点。
因此,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做好远程教育,拓展远程教育空间,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可以考虑试行“政府+学校(高校)或培训机构+企业”的模式。
政府负责制定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强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宏观调控;高校或培训机构负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企业负责远程教育的平台、技术支撑及商业化运营。
三方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各得其所,就有可能推动和促进现化远程教育的更快发展。
具体来说:(1)政府对远程教育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保护合理、正当的竞争,惩办不法的网络学校和办学点;同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网络教学专利、激励教师投入网络教学、各高校互相承认学分学历等有关政策;承认并促使办学实体多元化;认识到远程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稳定性,政策和法规制定的科学性化与法制化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远程教育立法,是远程教育有法可依。
(2)高校里那些了解远程教育、了解学生、懂教学、懂媒体、懂技术的教师须有针对性地合理有效地开发远程教学资源,及时提供有利于知识运用的例题、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辅导和帮助学生自检自测的题库等。
通过农村中小学可以进行多方位的文化、科技、教育辐射,全国60多所农业大学、360多所农业专科学校、遍布乡村的小学、各县建立的中学以及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和农业广播学校,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手段的同时,加强现代技术装备,完善支持学习系统,开办远程办学点。
(3)企业参与远程教育,这为远程教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要注意企业参与远程教育所带来的问题:企业的功利性与远程教育的社会性相冲突,企业与远程教育两者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存在一定的矛盾。
因此,企业参与远程教育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资金、技术输入的形式与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合作以避免企业固有的运作机制。
组织机构与远程教育“软件”之间的矛盾。
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要开展农村远程教育,首要的是在所有农村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中心初中及高中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教室,并使所有乡镇的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和县城区中小学全部接入县教育城域网和国际互联网,逐渐使这些地区的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
因此可采用计算机租赁模式,按“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学校合作和家长自愿”的原则,由企业一次性投入,建成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和县教育城域网,按计算机租赁经营方式,由企业按学期向学生家长收取适当的计算机租金,企业可收回全部投入,并取得合理利润,其全部硬件设备归学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