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二、预习内容(一)人的价值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一事物对主体的________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_____需要的属性和功能.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_______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______和_______,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______.人既是价值的______者,又是价值的_________者.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_____,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_______,得到了社会对自己______的承认,从而实现了______的满足.3.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________.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要看他为_______,为________贡献了什么(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_____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______看法和______观点,这就是价值观.2.价值观作为一种__________,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___________,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______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为(1)价值观对人们______世界和_______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_____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价值观对______道路的选择具有重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_____,选择什么样的生活______,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3.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主张______利益与______利益在______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1)它强调集体利益即__________的共同利益_____个人利益(2)它不排斥_____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_____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_____性和______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以及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二、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探究框题内容,学生讨论并思考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探究活动二:播放视频《钱学森的人生》学生讨论思考:人生价值的真谛是什么?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97中间方框,讨论并思考人们在上述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是受什么观念支配的?探究活动四:阅读教材P97—98的一则故事,讨论思考这位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对他的经营产生了什么影响?探究活动五:学生列举一些近期被查出的高官,思考:作为党和人民培养多年的干部为什么会走上歧途?三、当堂检测1、2007年7月20日人民网报道,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河南电视台23岁的记者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女孩最终没能醒来。
曹爱文哭了。
曹爱文流泪的照片上网后,立刻引来众多网友跟贴,绝大多数人都对曹爱文的行为表示由衷的赞美,更有人称她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但也有人认为她放弃采访救人是不务正业。
网友对曹爱文的评价表明()A、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B、不同的价值观都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2、漫画《趁年轻……》深刻揭示了()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B、思想观念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方式也就不同C、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D、人们的主观认识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合3、该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选择自己的行为B、要抓住时机,努力实现人生理想C、要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D、要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来衡量人生价值4、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如,20多年义务为矿上回收浮煤,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却一分不要。
他对自己很“抠”,一辆骑了17年的自行车仍在“服役”,家中只有一个亲戚赠送的旧彩电,却每年都资助困难工友和贫困学生……。
吴如的事迹表明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B、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证明C、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D、先进人物必须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和实现集体、他人利益5、有一个珠宝商一生致力于珠宝的真伪之辨,技艺炉火纯青。
一天,他看到一个孩子将真假珠宝混在一起当作玩具玩耍而自得其乐。
对此,珠宝商感叹不已。
这个寓言表达的哲学道理是()①在生活中人们辨别真伪是没有意义的②游戏并快乐才是人们生活的真实意义③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④不同价值观念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代表们就此纷纷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请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2、(2010届福建省福州八中第三次质检)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15名同学结人梯勇救2名落水青少年,3名湖北籍大学生陈及时、方招、何东旭英勇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三位英勇献身的大学生用行动主要告诉人们A. 人生理想的实现,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B. 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于创造价值C. 人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D. 人与人之间有真情在,价值观也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3、(2009·郑州质检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范跑跑”丢下学生仓皇而逃,谭千秋老师却用双臂救护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表明()①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②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选择③集体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价值观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冲突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4、(2009·湖南岳阳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2008年,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织审核、社会公示等各个评选环节,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大学生村官”们用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在我国()A.集体主义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价值取向B.要实现社会价值就不应考虑个人利益C.集体主义价值观能够彻底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所有矛盾D.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5、(2010年高考·北京卷28)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
这表明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二、非选择题6、大学生的求职走向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外企多,国企少;城市多,乡镇少;东部多,西部少。
有人据此认为,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请结合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7、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刘翔等10人当选。
在这期节目里,那些感动的故事再次让人泪水充盈。
有些观众是含着泪看完这期节目的,他们说,这个节目“看了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弘扬了主旋律”,是媒体成功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
《感动中国》之所以被观众称为“是年度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就在于它体现了媒体的高度责任感,并与时代紧密相连,全面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普遍的价值判断标准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一种共鸣。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参考答案当堂检测:1—5 CBCBC6、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消耗大量土地、资金、劳动、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片面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不仅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最终也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取的。
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既重视经济的增长,又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课后练习与提高一、单项选择题:CBDDB二、非选择题6、(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大学生选择职业,不能只考虑自身情况,还要看社会需要,只有当个人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人生价值的实现也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不能仅从工作和生活条件上作要求,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由此可见,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7、(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感动中国”人物凭借其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