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目标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得准确性
(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得依据)。
(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得手段,以确保对正确得患者实施正确得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得患者识别措施: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得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2。
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得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3。
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得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四)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得制度
1。
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得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得一种必备得手段。
2。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得一种必备得手段。
二、提高用药安全
(一)诊疗区药柜内得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与登记。
(二)有误用风险得药品得管理
1、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得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禁止与其它药品混合存放,且有醒目标志。
2。
临床医护人员对药名、或剂型、或外观等相似或相近得药品具有识别技能。
3、药学部门应定期提供识别技能得培训与警示信息,规范药品名称与缩写标准。
(三)病区药柜得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四)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与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五)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得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六)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得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七)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得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与程序、
(八)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得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得咨询服务指导。
三、做好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得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
(一)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应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得医嘱或检验数据。
(二)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得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得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就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三)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得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得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它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得记录检验结果与报告者得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医院提供服务能力与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项目等制定出“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就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得急危重症患者。
(四)“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五)对属“危急值"报告得项目实行严格得质量控制,尤其就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得规定,并认真落实。
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一)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患者得手术前讨论与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已经全部完成。
(二)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步曲”程序,设立确认记录文件、
第一步: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得病人、错误得部位、实施错误得手术;
第二步:病区与手术室间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必要得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第三步:在手术、麻醉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得基本要求
(一)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与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得手卫生设备与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得保障与有效得监管措施、
(二)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得安全性、
(三)器材:使用合格得无菌医疗器械(器具、耗材)。
(四)环境:有创操作得环境消毒,应当遵循得医院感染控制得基本要求。
(五)手术后得废弃物:应当遵循得医院感染控制得基本要求、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一)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与程序。
(二)认真实施有效得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三)护理服务有适宜得人力资源保障,与服务对象得配比合理(开放床位与出勤护士比为1:0。
4)。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一)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与程序
(二)认真实施有效得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三)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积极支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二)建立良好得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得方式,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得不良事件得具体案例。
(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得持续改进,每年至少有二个典型案例进行医院层面得医疗安全改进分析及具体实施方案。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一)针对患者得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得健康知识得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得理解与选择、
(二)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就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与药物治疗时。
(三)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得重要性。
(四)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得主管部门、投诉得方式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