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简答题
1.下列事件对x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
(1)x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生产x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y商品是x商品的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答:(1)生产厂商投入资金做广告宣传,会传递更多该商品的有关信息给消费者,从而导致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生产x商品的工人工资增加,会导致x商品的供给下降,但不会影响需求。
(3)由于y商品是x商品的替代品,交叉价格弹性为正,所以当y商品价格下降时,对y商品的需求将增多,从而对x商品的需求将减少。
(4)消费者收入增加,如果x商品是正常品,则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将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如果x商品是劣等品,则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将下降。
2.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
(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答:(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将使得棉花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2)化肥可以视为种植棉花投入的原材料,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且商品价格不变时,棉花商品的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3)政府对棉花种植农户的优惠政策相当于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棉花的供给将上升,供给曲线右移。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它在图上反映为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因此,棉花价格上升,将导致厂商对棉花的供给量上升,但是只是在原有供给曲线上变动,而供给曲线并没有发生移动。
3.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1)已知在均衡价格水平上供给等于需求,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
解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解得均衡数量:Q 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几何图形如图2-1所示。
图2-1 供求均衡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
解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需求函数Q d=60-5P,解得均衡数量:Q 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几何图形如图2-2所示。
图2-2 需求变化
(3)据题意可知新的供给函数为:Q s=-5+5P,将其与原需求函数Q d=5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可得:50-5P=-5+5P。
解得:均衡价格P e=5.5,均衡数量Q e=22.5,几何图形如图2-3所示。
图2-3 供给变化
(4)①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
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为P e=6,且当P e=6时,有Q d=Q s=Q e=20;同时,均衡数量为Q e=20,且当Q e=20时,有P d=P s=P e=6。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6和Q 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2-2和(3)及其图2-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 i(i=1,2)都得到了体现。
②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
在图2-2中,由均衡点E1变动到均衡点E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
它表
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
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1和E2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
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地,利用(3)及其图2-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的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4.假定某社区的音乐会门票价格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其需求与供给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需求与供给表
(1)画出相应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你发现供给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音乐会门票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各是多少?
(3)该社区明年将增加一批新居民,这批新居民对社区音乐会门票的需求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 新增居民的需求表
绘制将新老居民合在一起计算出的社区音乐会门票需求表。
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各是多少?
(4)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老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社区决定扩建音乐厅,由此将音乐会门票的供给增加到1280张。
届时,音乐会门票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又将各是多少?
答:(1)需求曲线表达式:Q d=-15P+1700,供给曲线表达式:Q s=800。
显然,若把音乐会门票视为商品,则在以价格为纵轴、以供给量为横轴的坐标系中,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这是由于受到场地等因素制约,短期内音乐厅无法扩建从而无法增加门票供给量。
(2)均衡时有Q d=Q s,故令-15P+1700=800,解得P e=60,Q e=800,即均衡价格为60元,均衡数量为800张。
(3)将新、老居民的需求进行水平加总,可得新老居民合计的需求表如表2-3所示。
由该表可得新的需求曲线表达式:Q d=-24P+2720,令-24P+2720=800,解得P e=80,Q e=800,即均衡价格为80元,均衡数量为800张。
表2-3 新老居民合计的需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