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班主任工作指导细则
1.工作计划
班主任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制定出班级工作计划。
计划要全面、详尽,应包括:班级学生的基本概况、班级管理的具体目标、良好的班风创建、班集体和班干部的建设与培养、创新性的工作等。
计划要及时上交教育服务中心。
2.常规教育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确定为“基础管理月”,班主任应围绕学校的整体要求,全力抓好“一日常规”,每周的班会都要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期的过程中,要将常规教育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3.班会
每周一次班会的内容重点,要围绕每月教育服务中心提出的月主题,开展有效的班会活动。
班会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活动内容应有记录。
4.班干部培养
班主任接到新班级,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具有一定责任心和能力的同学担任临时班干部。
两周之后,通过竞选产生新的班委会。
以后,每学期竞选一次,也可以实行班干部轮岗制,让每名学生都得以锻炼。
平时要注意对班干部进行培养,每月要召开一次班委会,对班干部工作进行总结和方法上的指导,是班干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
5.集体活动
班集体活动,班主任必须亲自组织指导,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通过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班集体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6.大型活动
学生参加大型实践活动(看电影、参观、春游、社会调查以及其他活动等),活动前,班主任必须从活动的目的、纪律、安全、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并认真做好组织工作。
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地做好活动总结。
中高年级学生回校后要写出相应的观后感。
7.课间活动
每天的课间活动,班主任必须亲自组织指导,杜绝放羊和做危险性的游戏。
提前设计好活动方案,尽力是学生乐于参加并有所收获。
8.爱护公物
班主任应对班级所有物资负责,物资损坏、丢失均应由班主任负责。
班主任应经常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方面的教育,经常对班级公物进行检查,对损坏或丢失的公物查清责任,责
令责任人维修或赔偿。
班级可采取周检查或月检查的方法,督促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9.集会
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班主任老师必须提前对学生进行会场纪律教育,并提前3分钟整队,整齐地将学生带入会场,班主任在班级队列之后就坐或站立,并要对个别不遵守会场纪律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
10.班主任与学科老师的沟通
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班级学科教师会议,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剖析,协调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以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目的。
会议要有详细的记录。
在一些班级活动上请学科老师帮忙,并邀请其参加本次活动,拉近学科教师和学会的距离。
及时把家长对学科老师的意见如实反映,及时协助学科老师作出调整。
11.特殊学生
接任新班级后,或者班级加入新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和发现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含特殊家庭子女、生活、学习、品质有一定障碍的学生等)尽早摸清这些特殊孩子的品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因人而异的适当方法和手段去沟通、感化、引导他们。
与特殊生每学期至少有两次单独交流的时间。
要认真填写好特殊生档案。
必须杜绝个别班主任为提高成绩动员学生转学、降级的现象。
12.偶发事件
班级学生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班主任首先应冷静对待,不盲目行事,要有一个科学、巧妙地处理问题的程序。
在自己拿不定主意时,应同有经验的班主任或部主任进行协商,将事情妥善处理。
13.家长会
召开班级家长会应提前设计好方案,要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共商教育孩子大计为目的,以讲解和交谈为主要形式同家长进行交流,严禁以任何形式(例如公开分数)给学生排队,或用讽刺挖苦的语言使家长难堪。
家长会结束后要形成家长会纪要,对家长反映的意见,有重点的向学校汇报。
知道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14.收费
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收费政策,没有学校的统一部署,班主任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学生收费。
15.班主任与生活老师的沟通
经常和生活老师的沟通,交流孩子的整理衣物的次数和能力、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宿舍内温度和通风情况、睡前阅读的情况。
并且要不定时的到宿舍进行实地查看。
向生活老师汇
报学生最近的思想波动情况,共同关注学会的团结和交往问题。
及时向生活老师转达家长对学生生活上的要求。
家长对生活老师的不满一定要协同生活老师做好解释和补救工作。
每次放假前和返校日和生活老师做细致的交接工作。
16.班主任手册
建议班主任自己有一个班级手册,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见证,认真详细的记录自己的工作,整理班级事务的安排。
17.班主任工作总结
每学期班主任要写一篇班主任工作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学期末,班主任应对一学期的班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教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