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其一》鉴赏
拟行路难·其一
南北朝: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译文
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
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
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
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
注释
奉:奉送。
邰希葑给。
卮(zhī知):古代盛酒的器皿。
一本作“匜”。
这句是说把用金杯盛着的美酒献给你。
玳瑁(dàimào代冒):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
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
九华蒲萄:以很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
蒲萄,即葡萄。
锦衾:
用锦做成的被子。
以上四句是写赠送给人的四件解忧之物。
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
寒光:寒日的光辉。
宛转:转移。
时
欲沉:时将晚。
这二句是说人已容颜衰败,年岁将老,正如月光转移,夜将深沉一样。
裁悲:制止悲伤。
裁,免除。
减思(sì四):减少愁思。
思,忧愁。
抵(zhì纸)节:击节。
抵,侧击。
节,乐器名,又叫“拊”。
行路吟:指《行路难》诗。
这二句是说希望你克制住你的悲愁,听我用
柑打着拍子来唱《行路难》。
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
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南省
临漳县)西北。
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
宁:岂、何。
清吹:悠扬的管乐。
这二句是说如今在柏梁和铜雀台上,哪还能听到
古时悠扬的乐声呢。
鉴赏
在鲍照最为擅场的乐府诗体中,《拟行路难十八首》称得上是
“*上的珍宝”。
这个组内容丰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诗篇,从各个侧面集
中体现了鲍照诗歌艺术的多姿多态,确实像一块精光四射、熠熠生彩
的钻石。
无怪乎历代选家和评论家凡瞩目于六朝诗歌的,都不会遗漏
了它。
顾名思义,“拟行路难”当为乐府古题“行路难”的仿作。
后者
本属汉代民歌,多已失传,据《乐府解题》记载,其大旨是“备言世
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东晋人袁山松曾对它的曲调和文句实行加
工改造,而袁制亦已亡佚。
故鲍照此诗虽云拟作,实为这个诗题流传
至今的最早篇翰,发摅的也是诗人自己胸中的磊块,并不同于一般的
拟古篇什,所以有的诗集收录此诗时,去掉了题目上的“拟”字,径
称作《行路难》。
齐梁下及唐代很多诗人,也都袭用这个调名写出了
一批名作。
《拟行路难》共一十八首,有的本子作十九首,是将其中第十三
首分割成了两篇。
这十多篇诗涉及不同的题材内容,体式、风格也不
尽一致,看来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今人已有考辨。
但是,把它们在同
一诗题下编为一组,又绝非出于偶然。
这不但因为它们都采用了“行
路难”的曲调,而且各首之间确有共同的主旋律贯穿着,那便是对人
生苦闷的吟唱。
在形式上,这组诗都采用七言和杂言乐府体,音节流
畅而富于起伏变化,以适合作者所要抒发的强烈而跳荡的情绪。
正是
这样一个统一的基调,加上作者构思、编排上的某些匠心,使得这些
诗篇自然地发生联系,合成了一个能够放在一起加以观照和品评的整体。
此篇作为《拟行路难》开宗明义第一章,带有序曲的性质。
诗篇一上来,以“奉君”二字领起了下面四个排比句:“美酒”
而盛以“金卮”,“雕琴”而饰以“玳瑁玉匣”,羽毛制作的帐幔间
绣出了“七彩芙蓉”的图案,锦缎织成的被面上绽开着“九华蒲萄”
的花纹。
奉献到你面前的吃的、玩的、用的器物,无一不精美绝伦、
色彩缤纷,足令人赏心悦目、忘忧解闷。
这—赋体铺排手法的发端,
为整个乐曲的演唱蓄足了气势,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不过,别误以为作者是在为人生谱一曲欢乐之歌,想要尽情讴颂
人世间种种官能的享受,那样就大错而特错了。
在那一阵子紧锣密鼓、急管繁弦式的华采乐段之后,乐队突然沉寂下来、沉寂下来,悠悠地
转出一声低咽的吟叹:红颜难驻,岁月迟暮,寒气闪烁,年华逝去。
人生的这个大悲哀,又不是美酒、雕琴之类所能消解得了的。
读到这里,读者方明白前面那阵子开场锣不过是个铺垫,外形愈装扮得富丽
堂皇,愈见出骨子里的哀感沉绵。
那末,也不能听任这种忧思无边无际地膨胀起来,吞噬了人的整
个灵魂。
诗人在唱出人生苦闷的主题之后,却又反过来劝慰人们要
“裁悲”、“减思”,节制和排遣自己的伤痛;而排遣的方法则在于
聆听他的击节歌唱,那歌子便是倾诉人生苦难、不平的《行路难》。
用宣说人间苦来排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闷,看似矛盾,但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