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语文议论文阅读拓展训练一根牙签能“走”多远读到一位同胞写的一个域外故事。
他在波恩邀请一位德国朋友吃饭,餐毕使用牙签,用完后信手弃于碟中,待服务员来收拾。
而德国朋友用完牙签后,则将其折断为三截,放入手帕,置于公文包内。
何以如此?原来他要把牙签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粉碎。
我们的那位同胞大惑不解,处理一根小小的牙签为啥要如此郑重其事?德国朋友竟正儿八经地说出一套“理论”来: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锐利,我们剔完牙齿后放入盘碟中,服务员就会扔到垃圾袋里,于是就很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个小窟窿,里面的脏东西就会溢露出来,这样就会弄脏环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牙签被裹在残菜中,一旦被饿极了的狗呀猫呀的动物吃了,便很可能卡住喉咙,那就不道德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清洁人员的手忽然碰上了它,很有可能被刺破皮肤,会流血,不及时进行处理,那就很有可能感染上细菌……天哪!这个德国佬的联想力如此丰富,亏他会想出那么多“可能”,对一根小小的牙签竟如此“小题大做”!可这无疑把德意志民族的那种严谨、精细、一丝不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在令人感佩!更何况,这并非仅仅他一个人的“多愁善感”“自做多情”。
据说,许多德国家庭都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粉碎木质、竹质之类的废弃物。
要丢弃的小物件,都会被投入这种小机器里粉碎,然后把渣粉chān和些许肥料,sǎ在花圃或草坪里,用以蓬松土壤。
他们认为,这些来源于自然的东西,当然要回归自然。
呵呵,真是利己利人利自然!“细节决定成败”,已逐渐成为一个共识,其实,何尝不能说“细节决定和谐”呢?这些细节,源于“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说“以人为本”,许多人就以为应该“以我为本”——“我”就是人嘛,就是人民嘛,却很少为别人着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后的逻辑顺序被颠倒过来,或者不要前半句而只要后半句。
但是,倘人人只想着“人人为我”,而不愿意首先“我为人人”,何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并非仅仅是政府.企业的责任,作为每个公民,也都要奉行“以人为本”——多想着他人,以他人的利益为做事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这一点,不正是“人人为我”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吗?从牙签之尖利,想到种种“如果”,种种“可能”,想到“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由自己推及他人,以人类推及动物,以社会环境推及自然环境……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与“和谐”相链接,把“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全部涵盖殆尽。
一根牙签能“走”得如此之远,足见人的素质和修养。
不贪图一时的方便,不只考虑个人的眼下利益,而自找麻烦,“没事找事”,不是一种自觉自律,对社会.对环保事业的高度负责吗?太夸张.太过分了吧!似乎有一点,可正是这种宝贵的自觉自律,才能让人与人更和谐.人与自然更和谐.社会与环境更和谐。
一隅三反,由此及彼,既然一根牙签能“走”得这样远,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和谐,不就孕育于众多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以及众人的举手之劳间吗?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把垃圾袋戳出个窟窿()(2)可能卡住喉咙()(3)把渣粉chān和些许肥料sǎ在花圃或草坪里()()2.作者由“一个域外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观点?3.细读第4段,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的“走”字加上引号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让幸福来敲门石雅彬①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排名第一。
那么,幸福感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呢?②尼采说过:“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
一个处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
”可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③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幸福指数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呢?把握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④第一,心理参照系。
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理参照系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
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参照系处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
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其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
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
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
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
本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
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
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如果志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
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幸福感。
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信心时,那就要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行为模式了。
⑦有研究者发现,在赛场上,冠军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高,因为他们总想保持第一,希望再创佳绩;亚军满怀遗憾,容易陷入“如果发挥再好一点”的侥幸和假想中;而第三名感觉最满意,因为他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又不用苛求自己非得争第一,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最强。
⑧不少人一味追求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跻身精英阶层……可永远想当第一,也就可能永远面临失败的危险;永远想着超越,就永远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
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
这不是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本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2.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3分)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
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3.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4分)珍惜弱点①人皆有弱点,但弱点不同缺点。
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
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②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也不会裂开。
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
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的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面愈弱。
③同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
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大谨小慎。
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定,致使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
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没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
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④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
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
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
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
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⑤世界万物无绝对的强点和弱点。
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赘疣,生出来便是人的累赘。
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
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
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需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取。
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⑦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者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
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
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蝉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首异处。
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是缺憾之中的聪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认为,缺点与弱点有哪两点不同?(3分)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5分)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人某方面愈强,则其反方面愈弱的道理。
B.吕布的例子直接证明了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的观点。
C.本文采用层递式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论点。
D.“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理解为:利用自己的弱点能填补自身的不足,能把弱点变成强点。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耿银平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
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