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_注意(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_注意(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注意教学要求:1.了解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2.掌握注意的规律、注意分散的防止、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3、.掌握注意的品质及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注意概述二、什么是注意( 一) 注意的概念定义: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三、注意的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

(一)注意的指向性:定义:~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二)注意的集中性:1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2、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3 、注意与心理过程(1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它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没有心理活动就谈不上有注意。

(2 )注意贯穿到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没有注意就没有心理活动。

注意与心理过程是谁也离不开谁,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略讲)(二)注意的外部表现1 、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 、无关动作的停止。

3 、出现生理性变化。

(如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内部的心理活动状况,但要慎重,还应根据学生平时的一贯表现来综合分析判断。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略讲)1. 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2.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3. 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节注意的种类、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一、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的目的性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注意的规律1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条件)。

A 、刺激物的强度。

强度可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举例说明)B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主观条件)。

A 、需要和兴趣。

B 、情绪情感。

C 、个人期待D 、有机体状态2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因素。

(只关注主观因素)(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 最主要的条件)(2)对兴趣的依从性(培养间接兴趣)。

A 、间接兴趣:即由活动的目的或结果引起的兴趣。

B 、直接兴趣:即由活动过程本身引起的兴趣。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4)对个性的依从性(培养良好的个性)3 、引起和保持有意后注意的根本条件:练习与熟练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

其能够使人以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效果。

只有有意注意参与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只有无意注意参与的活动难以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人的活动中紧密联系着,它们可以在活动中相互配合,互相转化三、注意分散的防止1、端正姿势2、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防止疲劳5、有固定的学习地点6、使注意对象尽量符合注意的规律四、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2、着重培养学生有意注意(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2)激发学习动机(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第三节青少年注意品质的培养一、复习提问、导入新内容。

二、注意的品质(包括四个方面):(一)注意的范围1、定义:~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寡的注意特征。

※强调数量的多少※测量注意的单位时间一般是指0.1 秒。

※注意的范围一般是指视觉注意的广度。

※注意范围大的意义:有利于人们扩展感知范围和提高反应速度。

2、影响注意的范围的因素:(1 )知觉对象的特点:A 、材料的组合方式。

B 、材料的数量。

C 、材料的性质。

(2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注意的稳定性1、定义:~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1 )强调时间的长短。

(2 )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是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同一对象上,而是说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心理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3 )提高注意的稳定性的意义: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情况下,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使注意离开需注意的对象。

3、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 )对象本身的特点。

(2 )活动的目的任务。

(3 )人的主观状态(三)注意的分配1、定义:~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同一时间※不同对象或动作2、注意分配的条件:(1)活动的熟练程度:在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或几个动作中,必须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是熟悉的,(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关系:※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利于注意的分配。

※没有联系的活动,就难以实现注意的分配。

3、提高注意分配能力的意义: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研究表明,凡能轻松完成“一心两用”训练的孩子,当反过来需要注意力集中时,往往坚持的时间较长,此外,大脑反应较快,身体各个部位动作较协调,记忆力较强,也较富创造性。

(四)注意的转移1 、定义:~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2 、~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中根据新的任务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而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情况下,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3 、影响注意转移难易程度的因素:(1 )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 )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3 )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注意的各种品质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种注意的品质的良好发展都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

※影响注意的品质形成的因素人的注意特征与个体的先天因素相关,但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教育、训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注意特征和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

※对注意品质的研究的意义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三、青少年注意的特点(一) 随意注意进一步发展1 、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的效果也要比运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

2 、中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高于无意注意。

3 、在高年级特别是在高中,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有意注意的作用超过了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

(二) 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提高1 、12岁前儿童学生注意稳定性分别是15、20、、25分钟,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到了中学阶段,注意力保持45分钟已经毫不困难。

2 、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但在中学,男生注意稳定性迅速提高。

(三) 注意的范围、分配和转移的品质迅速发展中学生做笔记、纪律性等都比小学生要有明显进步。

四、青少年良好品质的培养(一)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二) 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三)参与有利注意品质的活动的锻炼。

(三) 加强意志磨炼复习与思考:A、按本章教学要求复习。

B、思考本章课后练习第1、2、3、5、6、7、9 题C、做一做: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指向____和____集中__。

2.注意在心理活动中具有____选择___功能、___保持____功能、调节和监督活动__________功能。

3.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转移同神经过程的__灵活性____有关。

4.人在集中注意时,常与特定的外部变化相联,最显著的表现有适应性运动、__无关动作停止________、___呼吸发生变化_______、形神特殊变化。

5.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____无意注意_______、____有意注意_______、_有意后注意__________三种。

6.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而是经常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着,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___注意的起伏现象________。

7.注意的分配取决于两个条件,其一是__一种运动达到熟练化、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___。

8.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__注意的转移_________。

9.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___注意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注意的分配______、_______注意的转移____。

10.无意注意受直接兴趣的影响,而有意注意却受__间接兴趣_________的制约,即对活动的___目的和结果________感兴趣。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伴随各种心理过程的始终。

(R )2.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

( W )3.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1/10秒)所能清楚地觉察到的空间范围的大小。

( W )4.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就没有注意的对象。

( W )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表明注意的范围比较大,注意的分配较好。

(R )6.“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引起的无意注意。

( R )7.运动变化的刺激物比相对静止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R)8.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 R)9.一般来说,微弱的无关刺激不但不会削弱注意,反而会加强原有的注意。

( R)10.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 R) 11.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R ) 12.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注意的转移越容易。

(W )三、单项选择题1.自觉的、有目的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2.司机开车时眼、耳、手、脑并用是注意的( C )。

A. 分散B.转移C.分配D.范围3.一天,某班新转来一位同学,大家都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

这种注意是( C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4.间接兴趣是引起(A )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