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理论概述
二、供给曲线分别呈水平线、垂 直线和向后弯曲形状时需求变动 的后果
三、在不同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 性下动态的蛛网模型
动态分析的基本假定: ①不连续生产,即生产周期较长;
②本期供给量是上一期商品价格的 函数,即QtS =f(Pt-1) ; ③本期需求量是本期商品价格的函 数,即QtD=f(Pt) 。
这种模型是由于模 型内的需求曲线和供 给曲线的斜率相等, 即需求弹性和供给弹 性相等。
一、收敛周期(Damped Cycle)
价格和产量都上下 摆动,但摆动的幅度 逐渐减弱,最后在达 到均衡时停止摆动。
这种模型是由于模 型内的供给曲线的斜 率大于需求曲线的斜 率,即供给弹性小于 需求弹性,因而生产 者对价格的反应使产 量的波动愈来愈小。
二、发散周期(Explosive Cycle)
需求弹性,就是指需求量对于影响需求量 的因素的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 。
由于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不止一个,因此需 求弹性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弧弹性的计算方法及其特点
①需求弹性被定义为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与 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
②需求弹性的数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 负数,方支出(或卖 方收入)
5.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①该商品的替代品的种类和可替代程度 的大小;
②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 所占比例的大小;
③该商品在满足消费者欲望中的重要性; ④该商品用途的多少; ⑤ 该商品价格变动后的时间长短。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价格和产量上下摆 动的幅度愈来愈大, 价格和产量离均衡点 愈来愈远。
这种模型是由于模 型内的需求曲线的斜 率大于供给曲线的斜 率,即需求弹性小于 供给弹性,生产者对 价格的反应造成产量 的波动愈来愈大。
三、循环周期(Eternal Cycle)
价格和产量摆动的 幅度始终不变,波动 的路线表现为持续不 断地一轮又一轮转圈。
根据影响供给量的不同因素, 供给弹性又可分供给的价格弹性和 供给的交叉弹性。
一、供给的价格弹性
1.供给弹性的计算方法及其特点 2.根据弹性系数值的大小分类 ①供给富于弹性 ②供给缺乏弹性 ③供给完全无弹性或供给弹性为零 ④供给完全富于弹性或供给弹性无穷大 ⑤ 单一弹性或单元弹性 3.用几何图形测量供给的点弹性
2.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
①负的交叉弹性:替代关系 ②正的交叉弹性:互补关系
第三节 弹性大小对于均衡价格 和均衡交换量的影响
一般规律: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大 和需求曲线的斜率小时,供给的同 样增加,将使均衡价格的变化幅度 与需求弹性大小成反方向变化,使 均衡交换量的变化幅度与需求弹性 大小成同方向变化。
一、需求曲线呈垂直或向上倾斜 时供给变动的后果
③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不仅随商品的不同而不 同;
④需求弹性系数的正确计算方法。
2.按照绝对值大小分类
①需求富于弹性 ②需求缺乏弹性 ③需求完全无弹性或需求弹性为零 ④需求完全富于弹性或需求弹性无
穷大 ⑤ 单一弹性或单元弹性
3.需求的点弹性
①定义和公式 ②用几何图形测量需求的点弹性 ③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弹性大小
1.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方法
2.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①高的收入弹性:奢侈品或高档商品 ②低的收入弹性:正常品 ③负的收入弹性:劣质品或低档商品
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弹性的计算方法
2.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
①正的交叉弹性:替代关系 ②负的交叉弹性:互补关系
第二节 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于影响 供给量的因素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 。
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①价格变动后经历的时间长短——着眼 于厂商的供应能力;
②产量变动时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 着眼于厂商的成本状况;
③调整产量的难易——生产的技术类型 及生产的周期;
④供给者的类别; ⑤ 产量的大小——与成本密切相关。
二、供给的交叉弹性
1.供给交叉弹性的计算方法
弹性理论
在第2章,我们已经看到供给与 需求如何决定市场均衡。供给和需 求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一系列重要 而且有趣的问题。
为了将供求曲线转化成为真正 有用的工具,我们需要知道供给和 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对价格的变动作 出反应。
第一节 需求弹性
弹性,是指某一经济变量(因变量)对另 一经济变量(自变量)的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 弹性的大小或反应程度的大小以因变量变动的 百分比和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来衡量。